世言善书不择笔,此物岂可不精择。空弓难责养由射,快剑始堪孟贲击。
多钱而贾长袖舞,工良器利贵相得。文房四宝拟四贤,最不易致管城伯。
——《赠笔工冯应科》宋·方回
这个臂搁林振青也把玩过好几天,也是爱不释手,无奈那是老友之物,现在竟然就要成为自己外孙的囊中之物吧,这个竹臂搁通体光滑莹澈,圆熟可爱,精雕细琢,别饶天然之趣。
臂搁是常置案头的玩物,日夕摩挲,愈摸愈润,久之似得人之灵气,更具神采。
又因竹子性凉,古人即用“竹夫人”(唐时称竹夹膝,宋又称竹妃、竹姬、青奴等)祛暑,故每当心情烦躁,或精神倦怠之际,能独坐清斋,手抚臂搁,闭目养神,则可令人蠲(juan除去,免除)虑忘世,得一时之清静,盖手掌有劳宫穴,触竹有凉侵肺腑之感。
犹似佛门僧人坐禅以竹“性板”(又称禅板,形式似臂搁,但长达42厘米,由半爿筒竹制成,光素不刻文饰)置膝上抚手静心。这一妙用大概也是古人所谓的修心养性。
高泽对着臂搁上的铭文看了好一会,好像是在思考什么。果然,没一会儿,高泽又开口了:“这个臂搁应该是清代竹雕,其上所刻的铭文中的‘老桐’乃是乾隆时浙省人,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
“潘西凤侨寓扬州,精刻竹,随意刮磨而得自然之趣,无出其右。郑板桥就曾推老桐为明清大雕刻家濮仲谦之后的第一人,此臂搁与濮仲谦之“略刮磨之即巧夺天工”,有相似之处。”
“老桐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宿学之士,板桥曾赠潘西凤绝句云:“年年为恨诗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试看潘郎精刻竹,胸无万卷待何如!”然其仕途困顿,以鬻艺为生。
其用畸形卷竹所制臂搁,虫蚀斑痕,宛然在目,似未经人手,而别饶天然之趣。铭文款识,著字无多,隽永有味,可见老桐刻竹亦有“大璞不斫”的天工之妙。”
高泽一口气,说出了这个竹雕臂搁的来龙去脉,直把林振青惊的目瞪口呆。
他原以为高泽能说出臂搁的历史来历就算是非常不错了,哪知道这小子简直学究天人,连这臂搁的历史、雕刻的人都是一清二楚,和老赵说的一模一样,林振青只有一个劲的点头的份了。
“外公,这个臂搁太贵重了,我不能要的,您还是还给赵大爷吧!”高泽知道了这个臂搁的出处之后,当然也就明白它的价值了,当即就让外公给赵大爷送回去。
林振青摆了摆手说:“先放这儿,你再说说这两样吧!”
高泽看了一眼那个笔洗,也没上手,就说道:“在古代,除了写字的毛笔之外,还有不少‘伺候’笔的用具,用来盛水洗笔的笔洗就是其中之一,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
“笔洗有很多种质地的,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瓷笔洗传世量最多。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窑(哥、官、汝、定、钧)的产品。”
高泽指了指桌上的笔洗说:“赵大爷的这件笔洗,个头比较大,但制作也是非常的漂亮精美,乃是用黄花梨所制,一物多用,确是收藏的精品。”
高泽的家里黄花梨的各式家具比比皆是,他当然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大笔洗的材质了,精选的黄花梨深色油梨老料,用料考究,应该是非常珍贵。
这个木制笔洗颜色暗红,纹路漂亮,色调沉稳,质地细腻油润。
抛光精细,手感极佳,荧光感强,尺寸比较大。
直径约十五、六公分,高度约三公分。底部有轻微修补,严丝合缝,无碍外观和使用。
大人拿在手中大小适中,满手盈握,可玩可用,相当完美,欣赏把玩,绝对惬意。
黄花梨产自海南和南洋诸岛,木色橙黄,有的红紫,锯解时有香味,纹理清晰美观,不静不喧,质地坚硬,且木性稳定、不变形,分量比其它硬木轻。
黄花梨纹好似工笔画熟宣毫发必现,有的黑褐色直线非常明晰。黄花梨上常见木疖,好似狸斑美丽动人,俗称“鬼脸”。
明至清前期高级考究的家具大多是用黄花梨制作。
由于黄花梨在明末清初被大量使用后,清中后期已极度紧缺,加之其生长缓慢,非数百年难以成材,因此,黄花梨显得极为珍贵。
像这件这么大的黄花梨笔洗其实也是实属难得,只是高泽见惯了黄花梨的东西,全没有珍贵稀少的概念。
在他心里,还是觉得,瓷的笔洗才是最好的,所以他只是粗略的看了几眼而已。
不用林振青提醒,高泽又说起了书镇:“书镇又称镇纸、纸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故也称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镇纸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时,《南史·垣荣祖传》:‘帝(齐高帝肖道成)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
“由此可见,镇纸至今已逾1500多年。宋元及以前的镇纸甚少有传世品,幸好书籍文献中多有论及。”
“纸镇,是书斋中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案头上不可缺少的器物。”
“在翻阅书籍时会用纸镇,书写或绘画也离不开纸镇,在写作时,纸镇则能起到‘休教风过乱文思’的作用。”
“其实,纸镇是一件重物,可以压住纸张,但是一进书斋,一经过文人的手,即被注入了文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文化。”
“我手中的这个镇纸是以楠木为材,木质结实,纹理漂亮,包浆古朴自然。形作规整长方条状,素雅齐整。”
“其一面正中以玉雕卧兔镶嵌木镇之中,使其产生了色彩、形态、气韵上的变化,一扫单用木头做书镇的单调之感。”
“玉兔两侧又刻书晏几道《临江仙》诗句,‘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此为小山词中的传诵之作,写得深厚闲雅、婉转沉着,饰于此镇,顿生文人逸趣,尤显秀逸雅致。文后又钤印,书‘赵之琛’”。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北宋时人,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干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著名词人。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而这个赵之琛,浙省钱塘人,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
“是清乾隆时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精心嗜古,邃金石之学,篆刻得其乡陈豫钟传,能尽各家所长。尝为阮元摹刊钟鼎款识,兼工隶法,善行楷。画山水师倪、黄,以萧疏幽澹为宗。”
“花卉笔意潇洒,傅色清雅,大有华嵓神趣。间作草虫,随意点笔,各种体貌,无不逼肖。然丈尺之幅,腕力已薄,虽不能追踪古人,亦当抗衡奚冈、方熏、黄易。”
嘿,林振青也是无语了,自己的外孙还真是什么也难不住他,看来,老赵的这几个玩意是全军覆没了,谁让他要考我外孙来着,活该呀!
你还别说,这老赵一个收废品,好东西可不少呀!
“给,都拿着吧,老赵可说了,他送出去的东西就是都毁了也不会往回拿的,更何况是他用来考较你的玩意,你就别矫情,心安理得的都收着吧,也算是你来这儿上学的见面礼,哈哈,哈哈!”林振青把臂搁、笔洗和镇纸往高泽面前一推,笑眯眯的看着他。
高泽看也没看桌上的东西,只是望着外公,也笑嘻嘻的说:“外公,我都说完了,您该把赵大爷的让我看那个东西拿出来了吧?”
“你个小机灵鬼,急吼吼的,好吧,好吧,我来拿给你看!”林振青也是逗高泽开心,看他着急的样子,哈哈一笑,从书桌下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书卷,放在桌上,也不说话,就满面微笑的看着高泽。
高泽看到东西在桌上,着急忙慌,笨手笨脚的打开了书卷,咦,是一幅字呀!还是一首《劝学》诗,作者是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手方悔读书迟。”
这首《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