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说说秦家吧。我以前也只是听我爸说起过。”
叶希雅就像一个爱听故事的小孩,搬来椅子开始听程亦玄计故事。
“秦家之所以叫做秦家,不是因为家主姓秦,而是他们从秦代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其实历代家主没有几个是姓秦的,现在家主和陈老一样,都是姓陈的。”
程亦玄刚一开口,叶希雅就愣住了,原来秦家居然会是这样样子。她还一直以为秦家的人就一定是姓秦的,就像是叶家的情况一样。
“你刚才也问了,为什么陈老会知道秦家的情况,而且你也猜对了,陈老确实也是秦家中的一员。当然了,那是在二十年前。现在的他和秦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反而与秦家有着极大的仇恨。”
“原来我也有作侦探的潜质啊。”叶希雅不禁有点得意洋洋。
“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为什么陈老那么肯定现任家主的女儿是个美女,那是因为这是他的女儿,现任家主根本不是她的亲生父亲。”
“啊。这也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吧。我怎么感觉像是在看电视剧一样,电视剧里头不都是喜欢演这些桥段的吗?没想到现实中竟然是真的存在啊,真的是太过瘾了。”
“拜托,你家陈老可是心痛得不行了,你还觉得过瘾。”
“呃,不好意思。就当我刚才放了个屁,你继续说。”
“正和很多电视剧里的情形一样,陈老是为了一个女人和秦家彻底闹翻的。”
“确实是挺狗血的剧情,不过后面的发展又是怎么样的呢?”
叶希雅正听到精彩之处,程亦玄却停住了,哪有这样吊人胃口的。
“陈老告诉我的就这么多了,他的女儿就在秦家,而且还是现任家主名义上的女儿。至于那个女人陈老没有多说,听他的语气我猜想应该有很大的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我讨厌悲剧,电视上看的已经够多了,没想到现实中也是那么多的悲剧。”
电视里的悲剧最多也就骗骗观众的眼泪,可是现实中的悲剧就大不相同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小小的悲剧而背负终生。
“我和你一样,也很讨厌悲剧,所以我会尽我的努力去帮一些能够帮得上的忙,这样会比较有成就感。如果能够让悲剧变成喜剧,那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了。”
“橙子,这次我们帮陈老把女儿带回来好不好?反正你家别墅多着呢。”
“我倒是想啊。问题是秦家可不是好惹的,再说了就算我不怕秦家,那也得人家愿意才行呀。你以为是上街买菜吗,付了钱就可以拿回家。”
虽然程亦玄对这次的邺城之行也很期待,曾经强势如今却消隐的秦家,陈老与秦家二十年来的恩怨情仇,还有那个漂亮的家主之女,想来这次的收获肯定不小。
“我就知道你想,看你现在身边都围绕着多少美女了。何不干脆利落一点,把她们都给收回来,你们男人不就是最喜欢这个调调的吗。”
其实叶希雅觉得成功的男人有很多女人喜欢,这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也对程亦玄身边的大小美女也没有太多的抵触,反而与她们相处得很好。如果这些女孩子都不喜欢程亦玄,那才是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
“喜欢归喜欢,但真正能够做到的能有几个呢?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天下尽在手中,后宫佳丽三千,可以是天下男人的梦想。可是他们真的就过得很好吗,不见得吧。权臣篡位谋反的例子比比皆是,后宫的各色佳丽为了争宠,做出种种骇人听闻的事情还少吗?所以历史上的皇帝长命的可谓是少之又少,死于非命的更是不计其数。”
程亦玄是喜欢美女没错,但是如果一个女人心机太重的话,就算她再漂亮他也是避之唯恐不及。整天生活在各种阴谋和算计中,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还好他现在遇到的女孩基本上都是比较单纯善良的,所以他觉得其实挺幸运的。
“我也讨厌那些女人之间的斗争,特别是现在的各种宫斗剧,看得我都有了想砸电视的冲动,那些女人往往就是为了一已之私,让无数的无辜之人丧命。不光是电视剧,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有的甚至更加令人憎恨。”
“所以说能够遇到你们,我算是前世积德了。说不定我是个十世修行的和尚,老天为了弥补我,所以这一世把你们都送给了我。我们的缘分也许在前世就早已经注定了。”
“按你这么说,陈老的女儿说不准也是和你前世有缘的呢。这次去邺城,我希望能见到这个女孩,如果你能够把她带回来,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也算是了了陈老的心愿吧,相信陈老一定也会也有这个想法。”
“谁说不是呢。如果不是因为秦家太过于强势,陈老当年也不至于把女儿丢在邺城二十年。可是他知道凭他自己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把女儿从秦家带走。所以他只有忍,至少女儿在秦家还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那现在陈老为什么要让你帮他去找女儿呢?难道是秦家出了什么大事?”
叶希雅觉得陈老既然已经忍了二十年,不可能会无缘无故地让程亦玄去寻找他女儿。
“聪明,正是如此。陈老前段时间收到邺城来的密信,说秦家有变,他的女儿有生命之危,让陈老务必要救救她。所以陈老才会在这个时间找到我,让我帮他去邺城走一趟。”
“到底秦家发生了什么事呢?除非是涉及家主的争夺战,否则陈老的女儿不应该会有这么危险的境地,再怎么说她在名义上还是家主的女儿。还有一个问题,是谁发来的密信呢。它的内容可靠吗?会不会有人利用它来把陈老引去邺城呢。”
“秦家发生了什么事,我也不清楚。不过密信的内容应该是可靠的,上面附有当年那个女人的随身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