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一听可以免费治疗自己的伤,还有钱拿,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也多亏了他的配合,才让他们的试验得以顺利完成。
而就在他们定下时间,准备正式上架发售这种新伤药的时候,却接到了王蓉从京城的来信,信中问起新药的进度以及家中情况。
风间大字不识几个,回信的工作就交给了王大丫,她将这段时间家中发生的许多杂事,以及新药试验已经完成的事告诉了王蓉。
不久便收到回信,却是要他们推迟新药的上架时间,至于理由,她并没有说。
要知道,他们为这新药忙前忙后一个多月,现在却告诉他们要推迟,王大丫和风间自然想知道为什么。
可既然王蓉不说,自然有她不说的理由,饶是他们心中再疑惑,也没有多问,自照着她的话去做了。
可这样一来,另一个问题也就来了,那就是后院那些三七。
他们等得了,那些三七可等不了啊。
要知道,三七本就畏寒,这大冬天的,多亏他们只制作了小棚盖在上头保暖,才勉强没有让它们受着冻。
可眼看天气越来越冷,那些三七苗越来越难熟成,而已经熟成的三七若不抓紧时间制作成药材,没有几天便会烂掉。
而今眼目下,王蓉说要他们推迟上架发售的时间,那那些三七怎么办,总不能就放那儿不管了吧?
王大丫和风间正为这事发愁的时候,饲养场那边又出新情况,他们饲养的猪崽突然出现大批死亡的情况。
为此,王大丫不得不麻烦王安志跑大老远去隔壁县城请了一位兽医来,检查后却发现并不是因为疾病。
既然不是因为疾病,那唯一的可能就只有水源和食物了。
他们饲养场内所有牲畜的饮用水,都是从山上现引得山泉水。
村民们平日上山干活的时候,也都是饮用的这些山泉水,从没有任何人身体出现过问题。
如果不是水的问题,那就只可能是食物的问题了。
为了保证这些走地猪的肉质,他们平常都是喂自己种植的猪草做饲料,冬天寸草不生的时候,他们就去买一些品质比较好的杂粮来喂,反正所有饲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为了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王大丫和郭屠夫费了好大一番劲去查证,不久还真让他们查到,竟然是饲养场的一个小伙计被人收买,往他们喂猪的猪饲料里面下了毒,而收买他的,不是别人,正是王大娘。
原来,王大娘因为先前王安邦的事情怀恨在心,想报复王蓉,却又不敢明着来。
一是怕王蓉一气之下不再让王大柱上山帮忙,断了他们家目前仅有的经济来源。
二是她心里到底还舍不得那点股份,怕事情败露之后,再没机会得到那些股份了,所以就只能用这些见不得光的小手段,一出心中恶气。
至于她的银子是从哪儿来的,王大丫不想,也没兴趣知道。她只知道,王蓉不在,她就有责任看顾好家中的生意,现如今别人都已经把小脑筋动到她头上了,要是她继续装聋作哑,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就等于辜负了王蓉对她的信任。
这样想着,王大丫决定这回绝对不能再轻易放过王大娘了。
于是,她思量一番后,先去找了老村长,将情况和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
老村长闻听此事,大为吃惊。
他晓得王大娘那人一向小心眼,睚眦必报,却未想到她胆子大到如此地步。
投毒啊!那是多大的罪过,她就算不为自己想,好歹也要为王安邦考虑考虑,他名声已然毁了,要是这事再传出去,甭说考举人了,怕是连好不容易得来的功名都要保不住了。
“那你是个啥意思大丫?”若依着老村长自己的想法,此事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然,若是闹开了,对谁都没好处。
再者说了,王大娘毕竟是王大丫的亲娘,这天下也没有亲闺女将亲娘告上官府的道理吧?
王大丫倒是没想做得那么绝,但这次她必须要给王大娘一个教训,要不然,王大娘若是趁着王蓉不在总是搞事情的话,她也没那么多精力应付。
“您放心村长,再怎么样,那也是我娘,我不会把她怎么样的,我今天请您来,就是想让您配合我演一出戏,要不然,她总这么闹,我们也受不住不是?”光是这次的事情,他们就死了二十多头猪崽,和十多头成年猪,加上这些猪都是中毒死亡,肉肯定是不能再贩卖或者食用了。
这样林林总总算下来,他们足足损失了大几十两银子,若再不给王大娘一点教训她,那才真是说不过去了。
老村长向来通情达理,且不说王大娘这次的事情确实做得过分,就说他们整个村子如今正值休耕时节,全村几乎所有人家的收入都是从王蓉那里来的,他也不可能不答应王大丫的请求。
故而两个人商量一番之后,老村长便同意陪她演这场戏。
这日,风和日丽,天朗气清。
连日大雪,好不容易放晴,家家户户皆抱了被子出来晾晒,有些人家还往自家院子里铺满了谷子,想趁着天儿好的时候赶紧收拾干净,好留着过冬。
王大丫和老村长一路过来,村民们看到他们,都在挥手打招呼,有的还一个劲儿的招呼王大丫往自个家里吃饭。
王大丫一一回绝了,偶尔停下来同他们聊上两句,这些从前对她和王蓉姐妹俩视而不见的长辈们,如今看到她,却是眉开眼笑,热情非常。
王大丫自是清楚这当中缘由,却并未点破,只耐心应承着。
本来嘛,大家皆为同村人,原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怨,虽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闹过矛盾,有过心结,终究不是什么不可化解的仇恨,而今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王大丫自然是乐见的。
就这样一路王家门前,只见大门虚掩。
这两月王老爹卧病在床,家中大小事务皆靠王大娘一人收拾打理。
好在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已不似从前,应该说,在王蓉的带领下,整个王家村的经济水平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至少家家户户吃得起肉,买得起粮,穿得上衣,尤其是村里面那几户困难人家,再不像从前那般,日日靠着盐水煮菜叶度日了。
因此,现在整个王家村都对王蓉心怀感激,一说起她们三姐妹,俱是满口夸赞,似乎全然忘了过去是怎么对待她们的。
他们忘了,王大丫自然也就会忘记。
说到底,这些人不过就是些老老实实普普通通的庄稼户而已,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所求不多,不过吃饱穿暖,安稳度日而已。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的心自然就向着谁。
过去终究是过去了,往后少不得有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大家一条心,劲往一处使,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吗?
王大丫许久没有回来,站在门口略微打量了一圈。
听说头两个月趁着有空,王大柱领着王二柱,刚刚翻修了一遍家里这几间破屋,如今看来,成果还是不错的,多少算是可以勉强住人了。
这会儿赵氏正和其他人家一样,正铺开席子,在院子里面晒谷子。
他们家地薄又少,往年都存不下什么粮食,今年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好不容易存下点余粮,一年到头却也只得这点,王大娘看得特别紧,今年冬天,他们一家可就靠这点粮食过活了。
赵氏正蹲在那儿,拿豁齿的耙子将谷堆铺开了晾晒。
王大娘就坐在一旁监工,不时拿手指指这儿,又点点那儿:“多铺一点,对,那边,那边少晒一点,哎对,就是这样,那边,那边也铺上。”
赵氏在她的指挥下有条不紊进行着手上的工作,瞧上去一副好媳妇的模样,但王大丫看得一清二楚,只要一背过身,她脸上就各种不耐烦,又是撇嘴,又是翻白眼的。
这和王大丫印象中那个永远一团和气笑脸迎人的二嫂,简直不是同一个人。
赵氏本性如何,王大丫从王蓉那里早已知晓。
只是她一直不敢相信,赵氏竟会是那样满肚子歪念头的人,今日一见,却是她过去看错人了。
王大丫向老村长点了点头便上前叫门。
赵氏听到动静,连忙放下手里的耙子,随便抹了两下手,喊着“谁呀”,小跑过来开了门。
一打开门,见门口站的是王大丫,她先是一愣,继而多少有些意外道:“大丫?你怎么过来了?”
王大丫礼貌性地打了声招呼:“二嫂,忙着呢?”
赵氏在太阳底下工作了大半天,晒出一脑袋汗,梳好的发髻也全都散了,身上那件旧棉袄皱皱巴巴团在身上。
再看王大丫,从头到脚,利落齐整,一身新做的花袄,是她们这年纪的小姑娘最喜欢的鹅黄色,领口袖口还细细地绣上了一圈花纹,针脚绵密,色彩鲜艳,穿在身上既好看又舒服。
她们村里,也就云姐儿有这样好的刺绣功夫了。不用说,这衣服,肯定是小丫给她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