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四王从立政殿出来后,再去甘露殿拜见自己的父皇——李世民。大唐帝国的主宰,这个国家的君王。
如今太子监国,而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反而却一直呆在甘露殿中,既不召见后妃,也不召见前臣。在甘露殿中看书,写字,练水墨丹青。朝臣们如果不知道还会真的以为皇上,这是再干太上皇干的事情。
但是没有人会以为这是个国家的君主,是一只温顺的猫,但是现在即便是老虎收起了尖利的抓牙,但是他也依旧是老虎,而不是一直大型家猫。没有人愿意,也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想要去挑战森林之王的威严。因为,结果从来就只有一个,死。
四人请过安后,便从甘露殿中告退。而王德早已是得知了,四王与皇后娘娘在立政殿,谈论的所有话题烂熟于心。燕王事件,虽然没有造成很重大的责任以及损失,但是燕王自己的名声却是收到了不小的冲击。
陛下,皇后娘娘,让五皇子背诵了《战国策》中齐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后皇后娘娘说,这邹忌好比咱们的左仆射魏征,魏大人。是个贤臣,而齐威王是个善于纳谏的君主,好陛下您。所以齐国才会在其他七雄面前称霸。之后皇后娘娘让皇子们,回去后在空闲之余,可以多看看太史公的《史记》
太史公作《史记》,实在是一本难得佳品啊。皇后娘娘还说,《太史公记》中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篇篇都是重点,句句引人深思。而太史公曰: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本宫瞧着太史公一直是个明白人,吾儿自当好好看看,参详参详。
太子殿下和三位王爷也是听从皇后娘娘的教诲,准备好好的再看看《太史公记》。奴才知道的就是这么多了,劝谏与苦厄,皇后真是良苦用心啊。朕知道了,下去吧。
没多久长孙无忧就接到消息称,并非燕王李佑骄奢,而是燕王的乳母,欺上瞒下。假借燕王的名声趁机收敛聚财,还有乳娘的儿子,也是在外借着燕王的名声,作威作福。打着燕王的旗号,坐着鱼肉百姓之事,而作为燕王的舅家,阴家也是做着不好的事情。
没想到,现在就连阴家都来插一脚,真是没想到啊。是吧,兰芝。长孙无忧看着一旁站着的兰芝说到,娘娘。阴家本来也是想谋求福利,当然会记得捞一羹。
兰芝没有发话,反倒是一旁的兰桂忍不住说了起来。
好好做你的事就好,这些不是我们身为奴才可以评判的。兰芝以及低声斥责道,看着明明就是在摆放糕点的兰桂,兰芝觉得自己这个妹妹,真是粗心大意的可以。现在立政殿中,明明就还有其他人,这并非是所以人都是忠于皇后的,即便是忠于皇后,也不完全都是效忠于长孙无忧这个人的。
这些事情,不但涉及到皇家,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朝堂,如今可能还没有隐患。但是,以后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事情,朝夕变化不定。而皇宫没有谁是能够笑到最后的,因为皇宫是最擅长也是最容易变化的。
好了,好了,这是本宫问的,兰芝你也别责怪你妹妹了。
看着小心谨慎的兰芝,长孙无忧知道,自己这个话题不应该问他们的。先不说现在都还没有剔出来的暗线,自己在这个敏感时期也是不应该堂而皇之的说出来。不但连累他人,落下口舌让别人抓住本宫的把柄,还会牵连甚广,当年金屋案,因为陈皇后的巫蛊,朝堂后宫多少腥风血雨。
之后,大家都是默契的不在提起,燕王事件。就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往事都随风飘散。但是留在每个人心中究竟是怎么回事,都没有人知道,就像兰桂,更加严肃待己。
……
唐高祖李渊,在长安城内设教坊,内管乐舞,属太常寺管辖内。
长孙无忧还记得当初,杨环进宫后,曾孙李隆基,将教坊搬迁到蓬莱宫,更做梨园,与教坊相同相职。到了以后,杨环出家三年后再次入宫,更是封为贵妃位比皇后。
之后更是与杨环、谢阿蛮寻欢作乐,一曲《凌波舞》皇帝亲自作曲,本宫该说是玩物丧志,还是佩服李隆基好好地皇帝不做,要做一个俳优,志向远大?真是何其讽刺,当年高祖李渊讨伐隋炀帝,昏庸无道,犬马声色。但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李家血脉连隋炀帝都不如。
也不能完全说是不如,至少还是亲手创造了开元盛世,然后再毁了繁华昌盛的大唐天下而已。
李家真是一代比一代悲哀,何其不幸,哀其不争。隋炀帝造一个大运河,劳民伤财。那么黎民百姓群起而攻之,在情在理。李隆基犬马声色,皇帝天子,教导三六九等之辈,梨园弟子。真是极具艺术气息,可惜投错人家。
既然如此热爱杂家百戏,何不做个滑稽世家之辈,偏偏要投身在李家皇室。安禄山不反都是笑话,一个皇帝做到李隆基这样,堪比人才,本宫看着都觉得闹心。
一直以来都是给皇帝后妃做消遣的俳优,百戏。到了李隆基手中,居然愿意自甘堕落,自降身份,皇帝之尊不要也罢。偏偏对梨园宝贝的不得了,皇帝抚琴,亲王吹箫,贵妃击鼓。李唐皇室的尊严就这样被李隆基一脚践踏在泥土中,低落到尘埃里。
难怪民间百姓戏言,皇帝不像皇帝,要做俳优唱戏。
想到种种,长孙无忧觉得,要是李隆基现在在自己面前,饶是自己脾气再好,也不想待见这般自降身份之人。多年的《论语》、《诗》、《书》、《礼经》都是白读了,当初《论语*颜渊》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如今,可不就是,君不君,臣不臣。没有半点君臣之别,李唐怎么还能繁盛。
娘娘,韦贵妃问,娘娘是不是不喜欢这出戏,是不是要换一换?
什么戏?
娘娘,三国濡须之战,当年孙仲谋的草船借箭啊。
这出戏啊,很好啊。不必换,告诉韦贵妃,这出戏非常好。本宫很是喜欢,至于刚才嘛,那是因为突然起风,本宫还不太适应而已,没事。
娘娘,狐裘在秋雨处,奴婢拿来给娘娘披上。现在正是四月,天气多变,娘娘还是披上狐裘。这样娘娘也不会受寒了,娘娘身子好不容易才好利索。
恩,给本宫拿过来吧。不过本宫才发现,兰芝你越来越唠叨了。幸好还有你们在本宫身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