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高阳这个孩子,皇后觉得她们之间的误会还有隔阂实在是太大了。不论如何,长孙皇后都觉得她已经尽到了她身为皇后的责任了。至于以后高阳究竟是什么样,就是她自己的造化。
长孙皇后让高阳公主坐下,然后为高阳公主“你的身体怎么样了?”长孙皇后最开始的时候,是召见宫中的医女问过高阳公主的情况的。
医女明确的告诉长孙皇后,高阳公主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反正只要再好好的用宫中的药膏擦拭几次,高阳公主的身上一定不会留下任何的疤痕。
高阳公主在这件事上不可能撒谎,她很诚实的回答了皇后。
长孙皇后说“今天我不止叫了你一个人来,还叫了你的母妃杨妃过来。关于文成公主跟你之间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有必要现在就解决了。”
不一会儿之后,杨妃也到了。
杨妃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后,不赞同皇后的观点。“娘娘,针对您之前处罚高阳的这件事,妾身确实不满意。妾身也去找了陛下。但是陛下说了,高阳虽然有错。但是高阳毕竟还年少。”
杨妃话里话外全部都是一个意思,既然都已经处置了高阳了。那么皇后作为嫡母,就应该要对高阳这件事宽容对待。
长孙皇后一听杨妃这些话就不高兴,“你倒是说的轻巧啊,杨妃我问你,难道你是真的不知道外界是怎么评价高阳的么?她作为皇室的公主,连累的可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名声,还有整个皇室宗族的名誉。”
事情都已经这样子了,长孙皇后是绝对不允许高阳公主的事情,成为皇室名誉上的污点。
最后皇后盖棺定论,“这件事不论如何,就算是皇上来了我也不会答应对高阳的处置就这样完结的。”
高阳公主确定了皇后就是故意这样子的,要不然皇后为什么对别的公主宽容,独独对她那么恶毒呢?
“母后,这件事儿臣不服气。儿臣觉得儿臣并没有做错,我们本来就是带着胡人的血脉,我们做事情本来就是喜欢率性而为。但是母后您为什么,非要让儿臣改变呢?难道汉人的东西真的就那么好么?”
长孙皇后没想到高阳居然会拿这件事来反驳她,“什么汉人胡人的,你作为一国公主,这样的事情是你能够说出来的呢?你看你的样子,成何体统。大唐建国所有子民就都是大唐人。”
长孙皇后最厌恶的就是关于血统论的这一套,皇后以前也是确实大度,对于李世民喜欢什么样的女人皇后一点都不关心。甚至,也不在意。
但是玄武门事变之后,长孙皇后就厌恶李世民当年的那套血统论。李世民要齐王李元吉的王妃成为他的女人,长孙皇后反对这件事。毕竟这个天下是有伦理和道德的。
这当哥哥的抢了弟弟的女人,这算是什么事儿啊。
可是李世民对于皇后的话不听,以至于这件事过去了十来年了。皇后心中依旧还记得这件事,甚至今天因为高阳公主的话,皇后又想到了曾经的皇帝说这句话的样子。
皇后从她坐的椅子上站起身,然后皇后走到高阳的面前,皇后对高阳公主说“你还知道你的血统是什么啊?那么你忘记了建立在血统之上的东西叫宗法和规矩。”
皇后的气势全开,不是一个高阳公主可以承受的。面对皇后的怒火,高阳公主一下子就栽倒在地。
皇后也不是真的要把高阳公主怎么样,杨妃见到皇后这样咄咄逼人的一面,心中叫好。“好啊,你个长孙无忧人前总是装作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现在好了吧你总算是把你的真实面貌露出来了。”
李世民是突然间想到了皇后跟文成公主还有联系,所以皇帝打算找皇后了解一下,现在文成公主究竟走到什么地方了。
有些事情如果走官方的途径,到时候必定会惊动吐蕃的使者,皇帝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只是皇帝也没想到,他过来的居然不是时候。
李世民不能再听下去了,皇后的这些话语气是说高阳不听话。倒不如是皇后觉得皇帝最近有些事情做的不符合规矩,李世民是听出来了。作为丈夫,李世民觉得被妻子这样说,李世民心中难以接受。
兰芝悄悄的走到皇后的身边,拉了拉皇后的衣服,“娘娘,陛下来了。”
长孙皇后一看,果然就是李世民来了。对于高阳这件事,最后是皇帝开口了。“皇后是你的母亲,高阳你作为女儿怎么可以顶撞你的母亲呢?看来最近是我把你宠坏了啊。”
李世民下令把高阳公主管紧闭,这种紧闭也不是真的就让高阳呆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不能出去。
李世民让高阳公主禁足一个月,然后抄写女戒三遍以示惩戒。什么时候高阳公主把三遍女戒抄写完成了,什么时候这个禁足令也就解除了。
等杨妃带着高阳公主走了之后,李世民让皇后坐下。“高阳这个孩子确实非常不像话,皇后为了教养高阳这个孩子也是费心了。”
李世民都这样说了,长孙皇后还能说什么呢?“陛下说的是,妾身也觉得高阳这个孩子,应该是心性还没有确定下来,等高阳什么时候长大了,应该也就改变了。”
长孙皇后还是适当的表示了她对高阳公主的谅解,李世民这个时候也发现了他心中为什么一直觉得皇后跟她记忆中的皇后,觉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李世民现在才意识到,皇后对于他已经不是那么的同心协力了。皇后对于他已经开始疏远了,以前皇后虽然会插手前朝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是为了劝诫她。
但是没想到,现在皇后已经与他疏远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果不是今天他到这立政殿来,李世民都没有意识到,他与皇后已经有这么长时间没见面了。
不过今天过来的皇帝是带着目的的,皇帝不能让他自己的私人情绪影响了这一次极其重要的有关国家之间和平的大事。
“是么?这件事及其重要,妾身马上就书信一封让信鸽给文成送过去。”
原来大唐派遣的使者也到了陇南和祁连山,但因为这一次吐谷浑也受灾。甚至吐谷浑比起陇南的会宁来说,还要更加严重。所以吐谷浑上书大唐皇帝,请求皇帝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