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幸亏萧嬷嬷和小花天天在漫漫耳边叨叨个不停,漫漫终于摸清情况:
自己是在东洲大陆的大夏,皇朝建立不过第三代。东临苍海,西接西夜,南临南枭,北靠雪原。在这东洲大陆上算是强国,切气候宜人,在这靠天吃饭的年代里,百姓们也是丰衣足食。
前朝皇帝昏庸无度,官吏贪墨成风,又恰逢百年难遇大旱,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边关守将黎光显(也就是始祖皇帝)带着一众兵将揭竿而起,反了这前朝,一路朝京城攻打而来。
不幸的是,始祖皇帝在攻打途中中了敌军的埋伏战死。所以高祖皇帝,也就是黎光显的长子黎耀祖,只能带着始祖皇帝的灵柩继续向京城进发。
当路过跃龙山的时候突然天降暴雨,道路泥泞,载着灵柩的车辆深陷泥澡,无法前行,高祖皇帝只能命士兵抬着灵柩寻找避雨之处。
前行了二里地忽然见着一破庙,高祖皇帝便随着灵柩进破庙避雨。
待雨停后全军将士准备继续赶路时,这始祖皇帝的灵柩确是怎么都抬不起来。任由八名身强体健的抬棺兵士如何用力,灵柩依然纹丝不动,众人皆惊奇。
在这时代,尤其是攻城略地的时候,出现此等诡异的事件是相当不合时宜的。稍一处理不甚,便会引发不好的流言,扰乱军心。
高祖皇帝颇是苦恼,眼看胜利在即,始祖的灵柩抬不动会延误战机,可又不能丢下灵柩。
古人孝为先,如果就这样抛下灵柩,哪怕打下江山也是落人口舌。
此时随行军师站出来说这风水好,是兴龙宝地。沿途这山脉如同腾飞的祥龙,是吉兆,想必是始祖皇帝显灵,希望在此兴建皇陵。将始祖皇帝葬在此处,利于建立皇朝,千秋万代。
高祖见这军师颇为机灵地解决了自己的难题,非常赞赏地瞄了军师一眼。
当即便留下相应兵士守护始祖皇帝的灵柩,自己则带兵将继续攻打京城。
待大业初定后,高祖皇帝决定厚葬始祖皇帝,在破庙的基础上就地建造陵墓,也就是现在的皇陵。
皇陵与漫漫家的忆江南山庄隔着两个山脉,如同隔着祥龙的两只脚,忆江南山庄位于龙尾的位置,皇陵却是靠近龙头的位置,确是相差有一百多里地,两者距京城则都有二百里路。
高祖皇帝打下江山后,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也是爱民勤俭的好皇帝。
大夏百姓们虽在战火中颠沛流离,战后也都回各自家乡生活。百姓也是勤恳,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皇位传到现任皇帝手上的时候,国力已颇为强盛。
与大夏接壤的四国中,北部的雪原国,幅员最辽阔。光看其名便知此国气候冰冷,尤其是雪原国的北部据闻是常年冰雪覆盖。
南边的南枭国,蛮夷种族较多,各族交融,国人皮肤黝黑,善种植渔猎。虽相较大夏国民开化教低,但国力不弱。
四国中位于西边的西夜国因不善种粮善于养些马羊,国力最落。但国人骁勇彪悍,粮草匮乏之际,经常骚扰边境人民,甚是难缠。又因处于大夏及西洲大陆各小国交接处,故时常会进行物资互市。
雪原国和南枭国均像大夏一般靠海,只是与海接塱多少的差异,在这靠天吃饭的年代,多片海域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当然也丰富了臣民们的餐桌。
听小花说在京城侯府的时候还吃到过皇帝赏的海里的螃蟹呢。
这京城距离海边几百里,要想吃到新鲜好吃的螃蟹也是不易。
据说是渔船一靠岸就立刻用冰块冰着,然后几人骑着快马日夜不停地往京城赶。
这路上都不知跑死了几匹马,可见这螃蟹有多珍贵,这也是只有少数权臣和真正的勋贵人家才能得赏,这每家也最多赏到个两、三只。
目前在位的大夏皇帝是一年前刚登基的,登基时年纪也才二十一,但因先帝培养多年也是贤明持重,通达儒术,据说平时侯爷在家对这位新帝也是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