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旅途上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孩子的成长也注定曲折,挫折和苦难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对待困难的态度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自尊、自立和自强,家长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也要教给他们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能力,最好是让他们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量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向光明迈进。
唯有那些勇敢的、不在阻碍面前轻易低头的人才有可能将困难变成自己登高的台阶。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当他跌倒了,我们就应该鼓励让他自己爬起来,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何尝不应该这样,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是,如果每当遇到挫折时,他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父母就经把挫折“摆平”了。其实,家长们这样做并不是为孩子好,而是亲手为孩子挖了一口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的机会,所以他们根本不懂得何谓坚强。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下面的这些家长挠头的情况:
小琴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她最不喜欢做数学题。有一次,教她们数学的王老师出了五道题,小琴有四道不会做,一急之下,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哭起鼻子来,怎么也停不下来。
一个叫小蝶的女孩上三年级了,一次期末考试没有考好,她觉得没脸见父母了,便选择了离家出走。
还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学自行车时把腿摔得很痛,从此便远离自行车,至今仍然每天由她的父母接送上学。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是因为从小摔倒了就有人把他扶起来,这样的孩子没有真正自己处理过问题,因此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会像受惊的鸵鸟一般。只是他们不是将头埋在沙滩里,而是埋向父母的怀抱;在没有父母怀抱的情况下,他们只得退缩,很容易不知所措,甚至是做出愚蠢的事情来。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坚强不仅仅是摔倒了不哭,而是摔倒了勇敢地站起来,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走下面的路。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走向成功。
不可否认,每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许多麻烦,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胆小懦弱的孩子往往没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和挫折。而坚强勇敢的孩子则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和挫折,越过障碍,奔向理想,从而取得成功。
明智的家长应该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坚强的习惯,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走得顺顺利利。
首先家长要自己坚强起来。在孩子遭遇小小的痛苦和磨难时,离开你的孩子,让他直面人生,独立面对困难和痛苦,经受锻炼和考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坚强地面对人生中的任何困难。孩子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怯懦和脆弱。当孩子遭遇困难时,首先无法忍受的往往是我们。如果我们感情用事,焦急地对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无助于孩子克服困难、战胜痛苦,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增加孩子的恐慌和软弱。
要让孩子适当地吃点苦,从小没有吃过苦的孩子遇到困难,往往很容易被困难打倒,这时他就会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而吃过苦的孩子则不同,在困难面前,他们往往表现得坚强,并表示这些困难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因此,家长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只有能吃苦的孩子,才能拥有坚强的性格,才能经得起日后的大风大浪。
家长甚至可以考虑给孩子设置必要的障碍。一个人坚强不坚强,与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明智的家长明白,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感知困难,从而对困难形成一定的免疫力。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去培养孩子的勇气。勇气多一点,孩子往往就会更加坚强。勇气不是天生的,是出生以后锻炼出来的。所以,家长要寻找机会,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敢。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凡事再坚持一下。其实,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往往仅一步之遥,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一下,胜利便会向你招手。但是,许多人正是因为在前面的困难中已经筋疲力尽,在最后的关头,即使遇到一个微小的困难或障碍都可能放弃而导致前功尽弃。孩子往往更是这样,遇到困难,一开始他们还会有信心向前冲,但在他们经历了很多困难之后,他们很快便会想到退缩。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成功往往来就在这“再坚持一下”之中。
总之,孩子跌倒了,就要让他自己勇敢地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