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如果孩子长不大,这将给父母造成极大的伤害。如何让孩子迅速地成长,就是让孩子不时地进行自我反省。孩子通过反省及时修正错误,不断地调整精神信息系统接受信号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以确保信息系统不出现紊乱。学会自我反省的孩子,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秘方。
芬兰有个叫彼得的孩子,10岁那年的一天,他给母亲写了这样一份账单:“母亲欠他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
面对“好孩子”彼得的这张账单,你会怎么做呢?可能你有各种方法,但你不必说出来,让我们还是来看看彼得母亲是怎样应对的吧。
彼得的母亲在餐桌上看到了这份账单,无声无语地在旁边放了60芬尼。但正当彼得为自己的小聪明欣喜不已的时候,他又发现了母亲留下的一份账单,上面写着:“彼得欠他母亲如下款项:为他在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彼得的母亲确实比我们技高一筹,可小彼得会买她的账吗?你不必担心,彼得毕竟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他通过两种不同的账单,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于是——
彼得看完这份账单,羞愧不已,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把发烫的笑脸深藏在母亲怀里,一句话也没有,只是小心翼翼地将60芬尼塞进了母亲的围裙口袋里。
就这样,彼得母子俩演出了一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小戏:母亲教子有方,循循善诱,让孩子自己觉悟,自动改正错误——这实在是教育的良策;儿子悟性极高,能从母亲的无声举动中体会到自己的过错,并勇于改正——相信他以后再不会犯类似的过错。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都是只争朝夕,只顾埋头做事,而不能停下脚步去想一些问题。思考其实非常有必要,它是促进自身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光想不做可能是做白日梦,但光做不想却会是噩梦一场。反省能让自己减少失误,避免盲从,能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更快、更稳。有些孩子与人因小事而引发矛盾,甚至打架斗殴之后,一味地指责他人的不是。例如:“妈妈,强强打我。我不喜欢他。”“老师,佳佳把我的故事书撕破了”“爸爸,妈妈上个月答应带我去桂林旅游,暑假到了,她却反悔了”……
面对孩子的“告状”,专家建议,父母要引导孩子先从自己入手。让孩子思考,对方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还是上面的例子:“妈妈,强强打我。”问孩子:强强为什么打你,为什么是打你?我们有没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他人打你,撕破你的书,或者才能让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一件事情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有多种因素作用而成的。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自省,学会避免与他人有太多的摩擦,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说明了人应当怎样去自我反省。意思就是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从内心上去反省自身的缺点。“以人为鉴,可知得失。”真正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人,就善于经常反省自己。当一个人意识到别人的缺点时,就要学会提醒自己是否也有此病。同时努力坚定自己的立场,正确树立是非观念,从而不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