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了明确的是非观,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之后,一个很重要却很容易被家长们忽略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律。
正如我们教会孩子是非观的目的是让他自己去面对复杂的环境一样,培养他独立性格对于他坚持自己的正确,强化自己的是非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你正在为你的孩子从你的怀抱中挣脱,一天天长大,准备松一口气,认为可以不用再围着他团团转时,您可能会发现他越来越不听您的话了。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但社会需要统一的秩序,人类需要一种共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约束自身。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但个体行为要置身于公共准则之下,人需要追求自身的完美,于是,“自律”成为通向自我完善的阶梯。法律的条文是严肃的,也是冰冷的,且往往在事件发生之后才产生效力。自身的约束是感性的,也是充满活力的,它的意义在于使人止于未然。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有一个词叫“慎独”,是说在独处的时候,也同样严于“律己”。而不是有人监督时“真善美”,没人监督,就成了“假恶丑”。自律,使人不断透视自我、剖析自我、约束自我。“一日三省吾身”,才能不断超越,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让你的孩子也学会自律!
自律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它要用行动去实现,没有自律约束下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没有付之行动的自律是苍白的概念。
树苗要想成为参天大树,就必须及时地除掉侧枝,以免养料白白浪费。人也是一样,要想成为栋梁之材,就必须及时发现并改正自身的错误。自我约束,以确保精神和汗水全部用来浇灌成功之花。自律的品质对于个体未来的发展是如此重要,因此需要家长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自律的培养和教育。
一般来讲,孩子长到两三岁时,他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起来,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我”是我,“你”是你,我们是不同的。尽管这种自我意识仍处于朦胧阶段,但他们已会无意识地用反抗家长“命令”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意识。当出现不听话的迹象时,这是他向您发出的信号——您可以让他自己管理控制自己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所具有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还是非常脆弱的,还需要家长不时地督促和引导。但是,自律的意识是可以从小就对孩子传递和灌输的。
有人说,志在顶峰,而通往顶峰的保障便是自我约束。一个人缺少了必要的自制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便与成功无缘。既然自律对于个体的发展有如此重大的影响作用,那么又该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呢?
自我控制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我控制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随着生理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幼儿的自律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家长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促进它的发展。
1自律是一种品质
“一个高远的视角能把宇宙浓缩。”想要培养自律意识,首先就是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是自律的动力。
2制定家规,为孩子的行为定界限
家规是训练与教导的过程,能协助孩子适应家庭以外的世界。在严格的家规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比那些随心所欲、行动自由的人更能适应社会,更有自尊心,而且很明白单靠他们的能力很多事情是无法应付的。规定任何界限不单是为表示管教严谨,还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幸福及成长着想。所以务必让您的孩子清楚明白这些规矩及你对他的期望。您在订立某一条规矩之前,请先问一下自己下列问题:这些规矩是否简单易懂?孩子全都明白吗?孩子是否知道破坏规矩的后果?你执行规矩前后一致吗?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家与家的规律可能是不同的,关键在于您能在必要时决定是应该坚持执行纪律还是通融了事。家规可包括:遵守日常作息时间、清洁卫生、礼貌待人、生活自理、诚实、自律。家规已定,不能朝令夕改,让孩子逐步执行,父母在执行家规时要协调一致。孩子违犯家规,要有必要的惩罚,孩子做得好,要夸奖,别吝惜一句赞扬的话,它胜过丰厚的物质奖励。
3孩子要自律,而对孩子心中最亲近的形象父母来说,
自律更加重要好的父母应该有这种素质,家长是一个榜样,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是一生的,其实没有太多的先天的素质,很多素质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应该做到。
4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律的重要性
学会自律,掌握“不行”这两个字,是自制力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连这第一道防线都守不住,那就全线崩溃了。
5训练孩子合理地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事情
古人有语“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从小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对孩子的自律品格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6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
看一个人的自律能力便可以看出他与成功的距离。所以让你的孩子也学会自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