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1352年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参加元末起义。
张媳妇母子因为躲到了一条石头缝里,幸运的逃过一劫。随后,张氏母子俩一路逃到了一个远房亲戚家。
张媳妇到了那个亲戚家后,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过了一段时日,不巧由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就打到了这里。
张媳妇逃亡后是天天惦记着丈夫和老爷。国仇家恨交集,张媳妇含泪舍下幼子,加入了朱元璋的红巾军。
古时候一弱女子要加入军队,行军打仗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当时率领这一路军队的人是徐达,他听闻军中有一个女子想要加入。就找人问了一下缘由。
得知张媳妇的境遇,徐达当即就批准了她加入。将其安排在了后勤部队,负责照料伤兵。同时还借张媳妇的事大事宣扬,号召所有汉人男女老少加入红巾军,驱逐胡虏复我河山!
当时有传闻,张媳妇的事迹一宣扬开后,徐达所率领的这路红巾军,立即增编了达数千人之多。
一心为了报仇雪恨的张媳妇,作为一名女子虽然不能亲自上阵杀敌,但她一路跟随红巾军征战。不久后,张媳妇随军到了景德镇。
红巾军攻陷景德镇后,张媳妇跪在早已变成了瓦砾堆的张家大院前,整整哭了一天一夜。军中同僚无不咬碎钢牙,泣泪默哀……
而当年让张媳妇家破人亡的那个执事官,早已死在红巾军的乱刀之下。可惜的是,老张父子的尸骨已经无从寻找了。
“慢着!”我打断了老宏的话,问道:“如果传闻属实,那么张媳妇应该是回到了景德张家,在明军的保护下,她要找回梅瓶,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了。”
老宏顿了顿:“正是如此,因为野史记载,当年朱元璋的军中,的确有雇佣女子作为后勤的。张媳妇重回张家大院,也理应拿回那对梅瓶!”
“那梅瓶的下落呢?假设张媳妇拿回了梅瓶,那她又将梅瓶带到了那里?”我问老宏道。
老宏这时笑了笑说:“那就要从张家的幼子说起了。”
据景德镇老一辈人的说法,张媳妇当年将幼子交与了亲戚收养。没几年后明军打败元军,元朝灭亡。但张媳妇也没了音讯,很多年后景德镇张家大院的旧址,从新被人买下。
传闻买下那里的人,就是张媳妇的儿子。张家人几代都是以烧制青花瓷为业,当时买下张家大院旧址的人也是以烧制青花为业。
这其中不难看出,那个买下张家大院的人肯定跟张媳妇母子有关系。
小文问:“你的意思就是说,那对青花梅瓶最后又回到了张家大院里?”
老宏:“也许吧!我一个景德镇的朋友曾经对我说,有人将凤求凰梅瓶画成了一幅画,而他恰巧在年轻时看到过。不过当时拥有那幅画的人早已移民了。至此那对传说中,天下无双的青花凤求凰梅瓶也没了下落。”
这对传说中的无双青花瓷瓶,老宏到最后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至于它的下落更是不可深究,但老宏的推断是,此瓶应该还存于世上。至少这对梅瓶有很大的可能就在景德张家大院旧址里。但不论如何在我看来,这对梅瓶的命运,像极了那两对夫妻的命运一样,生不逢时……
(青花凤求凰梅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