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知府心中更是七上八下,对眼前这二人一点法子都没有。
那思懿县主一开始明明看着是个好相与的,谁知道眨眼之间就将自己给坑了进去,偏偏还有三殿下在一边让他毫无反驳之力。
若是平日里这种情况,所有的赈灾银子和粮食应该都直接拨给知府再由知府安排,谁知道这次这二人竟是要亲自动手,反而把这些乱七八糟却又无比艰难的小事交给了他,完全将他当做了一个打杂之人。
虽是心有不甘,可这知府也是敢怒不敢言。
在北堂湛冰冷的目光之下,知府立马起身离去,冲着外面站着的小官吏使眼色,“还站着干嘛,快去给我把人都召集起来!”
“是。”小官吏自知自家大人现在心情不好,也不敢怠慢立刻就跑了出去。
还不等这知府出门,一队浩浩荡荡的运粮车就出现在了府门前,李乾随之出现。
知府还没等反应过来,原先身在屋中的北堂湛和段眠霜就是并肩而出,扫过门口之人。
李乾上前一步,“主上,段小姐,属下幸不辱命。”
北堂湛眉头轻挑,微点了头,“将粮都运进来罢,派人日夜看守不得有误。”
“这…”知府瞪大了眼睛,有些呆滞的朝着北堂湛看去。
段眠霜又是笑眯眯的开口,“明日晌午发粮,本县主看这整个江浙最为安全之处就是此地,正巧我同三殿下今日也在大人府中,这粮放这儿自然是最安全的。”
她笑的明媚,可却怎么看怎么都有一种算计人的感觉,让知府哭笑不得。
他这里当然安全,只是…
“还不去干活?”见知府磨磨蹭蹭半晌还在府中未曾离去,北堂湛的眉头就再次皱了起来,让知府心头一惊立马点头哈腰的离去。
转身的瞬间,知府一张脸就阴沉了下来。
一直跟在他身侧的小官吏很快就赶了上来,“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说这茬还好,一说起这茬知府更是一肚子火气,“你问本官,本官还想问问你!之前不是说这粮才走到半路,怎地一眨眼就都到了!”
江浙本是他的地盘,这么多粮进来他自然是心动的,也早早就派出人埋伏在了车队的必经之路上,谁曾想这派出去的人连个消息都还没有北堂湛等人就浩浩荡荡的都来了。
那他的粮…岂不是再没有希望。
越想,知府的脸色就越发阴沉。
“大人,我们的人确实传了信回来,说还有一众人正在路上,只是背后没有跟着粮草。”小官吏挠了挠头,也显得分外苦恼。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般地步,再说什么也没用。知府叹了口气,又狠狠瞪了身旁之人一眼,“你去通知他们赶紧回来,别给露了馅。”
大街小巷之上,皆是难民。
知府看着远远近近的一堆人就是烦闷,大手一挥,不耐烦的开口,“去将这些消息都贴出去,明日领粮。”
这种事他一开始本是极不情愿,想着应付了事便好。然而他才刚刚出了府,就感受到了不远处跟着他的暗卫,脸色灰败。
这三殿下分明就是对他不放心竟还要派人暗中跟着,如此这般,就算他再不情愿也是无济于事。
告示贴出,百姓瞬间沸腾。
水患频频出现,导致良田被毁,庄稼也都付之东流,街上饿死之人无数,只等着官府的粮食下来。
但他们等了一日接着一日,不知多少人跑去知府那里恳求粮食,却都毫无回应。现在消息突然被放了出来,自然都是欢欣鼓舞,好像在一瞬间看到了生的希望。
这等好事一经传出自然都是奔走相告,没多久的时间江浙所有灾民便都朝着此处靠近,脸上带着明显的期盼,带着对生的向往。
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在大街小巷之上,让知府更是烦躁起来,直接又回了府中。
然,当他再次回去之时,北堂湛和段眠霜早就已经不知到了何处,只留下了人盯着院落中的粮食。
他虽眼红却也毫无办法,只能带着一脸的可惜离去。
方才知府一走,北堂湛同段眠霜二人就在第一时间离开出了城。果不其然,就在城门口,不少想要回来的灾民都被堵在了这里,不允进入。
段眠霜冷笑一声,“江浙知府还确实是个人才,这等下流法子都能想的出来。”
将灾民都拦在城门之外,还算什么父母官!
北堂湛扫过成堆的人群,声音低沉,“开城门。”
他的声音虽是不大,却让人听的清清楚楚,城门口的几个守卫都同时朝着身后看来,脸上出现了几分犹豫之色。
“三殿下…”
几人对视一眼,为首之人一脸的不服气上前,“三殿下,外面灾民太多,若是全部放进来怕会出了乱子。”
“这些都是江浙百姓,会出什么乱子。”北堂湛反问。
“三殿下可能有所不知,这群人早就不是什么百姓,其中不少人都饿成了土匪,绝不能放入!况且,赈灾粮食有限,不是什么人都能领的。”
随着守卫的话,北堂湛的脸色越发阴沉了下去,“土匪?好一个土匪。”
他眉宇陡然之间变得凌厉起来,还没等众人有所反应,这为首之人脑袋就已然掉落在地,还维持着方才的神态,看上去分外恐怖。
段眠霜似乎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冷眼看过地下的尸体,“现在谁还有意见?”
众人心中皆是一惊,不由自主的退后,方才的底气十足也都消失不见,纷纷摇着头,“没,属下不敢。”
这一幕,被城门口所有的百姓都看在了眼中,目光中带着感谢和虔诚,泪流满面。
若不是被逼的没法,谁又愿意跑去做土匪。
今日若不是三殿下和思懿县主出现,他们怕是会活生生饿死在这城门口,无人理会。这样的大恩大德,让他们无以为报,只剩下最虔诚的祝愿。
城门大开,二人并肩站在一边看着人群涌入,心中百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