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李福的声音在九重殿响起。
“臣有本启奏。”一位中年文官模样的人上前一步,拱手道。
楚皇伸手一挥,示意对方直言无妨。
“林城瘟疫,疫情重大,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百姓身死。 半个月前就应该上达天听,不料沿途官员怕承担责任,层层掩盖。若不是林城存活百姓冒死上告,只怕我等至今仍蒙在鼓里。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还林城百姓一个公道。”
杨御史洋洋洒洒上报了一个让所有人猝不及防的大事。
哪怕刚才有昏昏沉沉打瞌睡的人,都一下子清醒了。这是瘟疫,这可是瘟疫,一着不慎,可是要搭上自己的命的。
楚皇听到这件事,心里也是一惊,三分之二的人已经死了。若是处理不当,剩下的三分之一恐怕活着也会被其他恐慌者杀掉,以绝后患。
自己在位将近二十多年,虽然没有开疆拓土,但百姓生活安定幸福;虽然偶尔有荒年灾月,但是大多数都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他自认为对得起楚国的百姓,瘟疫一出,一旦处理不妥,极有可能引发暴乱。吕氏一族虎视眈眈,很有可能借机生事。
他又在心里暗忱,难道是自己德行有亏,才引发上天降罪?他看了看楚陵煜的位置,对方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自己这皇位本来就是母后用了手段才得来,如今怕是现世报。
罢了罢了,不管是不是,剩下三分之一的百姓还需派人妥善安置。
“众卿家认为此事该如何?”楚皇问着下方站着的文武大臣。
“臣以为,为了防止瘟疫蔓延。”一位官员顿了顿,心一横,才说出口:“屠城。”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所有人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太子此时站了出来,神情哀伤,“儿臣不同意白大人的提议。百姓乃国之根本。一旦屠城,势必会引起骚乱和恐慌。林城百姓信任朝廷,才会冒死上告,我们不能如此寒了林城百姓的心,凉了楚国的百姓的心。”
“太子真是妇人之仁,一旦瘟疫蔓延,其他城的百姓怎么办?”
“屠城确实有点狠了,那些剩下的百姓不是还没感染瘟疫吗?就这么全杀了,着实不该。”
“太子宅心仁厚没错,可是瘟疫横行,若不是不从根上杜绝,只怕楚国威矣。”
…………
楚皇听着下面的人议论纷纷,却迟迟拿不出来一个办法,有点烦闷的捏捏太阳穴。
太子到底太过软弱,根本压不住这些臣子,楚皇不禁担心起来。
“启禀皇上,乐笙公主在殿外求见。”一个常跟在李福身后的太监的声音在大殿响起,打断了那些大臣的争论。
所有人都停下来,心里纳闷起来,乐笙公主怎么来了?
据说楚皇给了可入朝议政,官员调任升迁的权力,但这个时候她来干什么?难不成有法子解决瘟疫之事,算了吧,一介女流而已,不过仗着皇帝宠爱,他们未必会放在眼里。
楚皇心里也纳闷,楚绾怎么挑着今天求见,自己现在已经焦头烂额了。难道她还有急事求见?
带着疑惑,楚皇开口:“宣。”
“宣乐笙公主觐见。”太监特有的尖细嗓音响彻大殿内外。
众人一同看向大殿门口,所有人都很好奇楚绾的样子,虽说宴会上见过几次,但毕竟间离的远,看不清楚。
楚绾一身大红色公主正装,上绣百鸟朝凤,头带九尾凤冠,流苏垂下,随着楚绾的动作,摇曳生姿。环佩叮当,行走间仪态万千。
楚绾走到百官最前面,跪下,右手交握在左手上,叩首,红唇轻启道:“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楚皇看着一身盛装的楚绾也被惊艳到了。平时的楚绾总是一身素衣,如空谷幽兰般赏心悦目;今日却如同百花之王,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皇家贵气。
“谢父皇。”楚绾缓缓站了起来,不卑不亢,神态自若。
“绾儿求见所为何事?”楚皇开口问道。
“为了林城瘟疫而来。”楚绾才一开口,众位大臣又开始不淡定了,窃窃私语了起来。
“不过一个女子,也敢大言不惭的过问朝政。”
“说不定,她真有办法呢?”
“谁知道,会不会又是什么狠毒的法子,最毒妇人心啊?”
…………
“咳咳。”楚皇清咳几声,压住其他人的躁动,依旧温和的问道:“你可有法子解林城之围。”
“有。”楚绾自信的点头,成功的看到了满朝大臣的脸色变色。有人是欣慰,明显松了口气;有的人是一脸担忧;有的则是不屑的轻哼一声……
“在座的各位大人,不信我楚绾能以女子之身力挽狂澜?”楚绾嘴角带着一抹讥诮,“那么,各位大人呢?身为顶天立地的男人,享受着朝廷的俸禄,百姓的信仰。当百姓们有难,你们是怎么做的?”
楚绾声音加高,厉声道:“层层阻拦,就因为你们的冷漠,多死了一倍的人,尸位素餐,说的就是你们中的一部分人。你们摸摸自己的良心,午夜梦回的时候,能心安理得吗?就不怕那些亡魂前来索命吗?”
有的人低下头,有的人铁青着一张脸,楚绾说的没错,半个月前就应该上报的事,被他们拦了下来。
他们在等,等林城百姓死光,因为他们怕,怕瘟疫蔓延,怕自己受到牵连,更怕自己成了替死鬼,死的不明不白。
“那几个林城的百姓冒死逃到了帝都,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亲人,自己的乡亲们讨个公道,也是为了其他还没患病的人。可你们是怎么做的?杀人灭口,若不是本宫拦下,你们还要杀多少人?就因为他们是平民百姓,所以才如此命贱吗?”
楚皇也有点吃惊,他实在没想到自己手底下的官员如此大胆,敢在帝都杀人灭口。看来自己果然老了,控制不住他们的野心了。
楚绾接着道:“本宫也知道,你们中有人是受人胁迫,无奈为之。本宫可以既往不咎。”
楚绾从衣袖里拿出一张信封,举着说道:“这是各级百姓和地方官员联名的举报信,这上面的名字,在座的一半大人都能对上。”
有的人看到信封,脸色发白,偷偷抹了抹额头上沁出的汗水,他们之所以要杀掉那几个林城百姓,就是因为这封信,没想到竟然落到了楚绾手里。
林城又称盐城,供应着楚国甚至其他三国的盐铁,利润丰厚,不少人都趁机捞过利益。
虽然林城富裕,但百姓生活却大多困苦,每年的税赋比其他几个城还要重上一倍。
城主和朝中官员狼狈为奸,里应外合,死命的压榨林城百姓。那几个告状的百姓,之所以能活着,是因为他们本来是为了贪污受贿才上告的,离开时林城并没有爆发瘟疫,他们刚到京城就接到消息,爆发了瘟疫。本来以为朝廷会有所动静,这才一直等候在客栈,不料几个月过去了,什么动静都没有。
他们告状无门,只能去京兆尹和刑部告状,却被拦在门外,动不动就被赏板子,最后还有人来灭口。
楚绾若不是在楚陵煜的指示下,是救不下来这几个百姓的。她将几个百姓安排在公主府,好生照顾。
百姓们感激不尽,也在帝都听过楚绾的名声,这才堵了一把,将自己掌握的贪污受贿的官员名单和林城爆发瘟疫的事告知了楚绾,希望楚绾能替他们做主,还他们林城一个公道。
楚绾当着所有人的面,讲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听得人一阵唏嘘。当然她隐藏了自己和楚陵煜的关系,只说自己是机缘巧合。几个百姓跪在公主府门口,她才知道了这件事,拿到了这封信。
“这封信里的人,现在有二十个人就站在我面前,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刚拿到这封信的时候,本宫想立刻将你们革职查办,以儆效尤。”楚绾目光在所有人脸上扫了一遍。
看向太子,点了点,道:“但太子哥哥宅心仁厚,替你们求情,说你们都是国之栋梁。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劝我放过你们。”
太子和楚皇都略微有点诧异,随后都释怀了,这是楚绾的托辞。看来她还有后招,他们只需要配合就是了。
“本宫也仔细想了想,太子哥哥说的不错,可能你们也是受人蒙蔽,对此毫不知情。所以为了让你们安心,本宫决定……”
楚绾从袖里拿出一个火折子,吹了一口气,将信封放到火苗上烧了起来,看着信一点点的被吞噬,他们也都开始松了一口气。
直到看到地上残留的灰烬,他们才有种从鬼门关回来的感觉。只要信没了,他们就能放心了,虽然不知道楚绾打的什么主意,但是信没了不是吗?
今天当着所有人的面烧掉了,说明她已经不打算追究了,也没必要再秋后算账,这样只是多此一举,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