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笄礼(下)
三姑奶奶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若晴甫!”
马晓兮心里一面惶恐,一面高兴。心里想着:若晴,若晴——我叫若晴了,我字若晴呢!这个字蛮好听的,呵——原来我的字里真的会带有“晴”字呢。
稍微平复心情后,她连忙答姑姑:“若晴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
三姑奶奶对着马晓兮一笑,说了:“恭喜呢。”两人又相互作揖。之后,三姑奶奶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而马晓兮就到了父母的面前,轻轻跪下。此时,奏乐停了,马晓兮的父母就轻言细语地开始和她说她名字的意义,还有这个字的意义。
马晓兮字若晴,晓兮二字有破晓黎明的寓意,若晴第一就是希望女儿一直都这样开朗,如天空中的太阳一样,第二也是对照马晓兮的名字,给名一个更好的诠释。
说完了字的意义,父母而人又给马晓兮做起了思想工作,要求今后要好好做人,勤勤恳恳,忠于祖国,扬正气树新风什么之类的,说了很多。
马晓兮就跪着安安静静的聆听,此时的她比任何一次听父母的聆训都还要认真。成年之后父母将很少再管她了,她知道这很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听父母这样和她说话了。父母话音落后,马晓兮深深三拜,说:“若晴谨听教诲,儿虽不敏,敢不祗承!”
父母扶着她起身。唐夫人在后面高吼:“礼成!”
大家都站起来鼓掌,都祝福着若晴。
若晴站起来后一一为现场的所有人行揖礼,从正宾到客人、乐者等等,最后到自己的父母。对着现场的所有人行过礼以后,父母还站起来与若晴一起走到中间。
母亲向在场的所有人谢过:“小女若晴笄礼已成,感觉各位宾朋好友。还请诸位移步正院。”
大伙还从马府家庙里散去,正院里已经准备好了丰富的宴席。宾客们出家庙后,纷纷入席就坐,整个马府都好生热闹。
马府这里是热闹,在城外的云方寺里就更好玩了。一书生拿了一点燃的火把在云方寺的门口比划。他冲着里面大喊:“这帮疯和尚,大白天的闭门谢绝香客什么个意思了?不让人拜佛啦!不普渡众生啦!”
里面有和尚回话:“施主请回吧,要是拜佛还请施主到别的寺庙里去,小庙这几日为佛祖镀金,都不迎香客的。”
“别处去!开玩笑——距离这里最近的寺庙也要两日的脚力,走着很好玩吗?”这书生的脾气倒是很大。
“施主,上山拜佛得要有诚意,若是施主两日的路都不愿意走那施主还是请回吧。”
“哈哈——”书生仰头一笑,“你这个和尚说话好是轻松,还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从此处到最进的寺庙山高路远,得要穿过两篇树林,路途上又有豺狼虎豹挡道。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要是在山里遇到了这些畜生可该怎么办?你这个和尚还真是好坏好坏的,专门推我们这样的瞎子跳崖!你且开门,别耽误我拜佛。”
“施主,本庙已经谢绝香客了,还请施主回去吧。施主执意要拜佛也只能去别的寺庙了,兴许这也是佛祖给施主的考验,路途上的磨难皆是佛祖安排的劫数。看施主也是懂得佛理之人,应该是明白的。”里面的和尚胡乱回答道。
“我才不管什么劫数不劫数呢!今日我就要在你这个寺庙里拜佛”书生拿着火把对着云方寺的大门,“我和你们这些傻和尚讲,我读书万卷看了古今历史,读了孔孟之书,熟读诗词千卷,唯独就没看什么佛理,不明白你们说了什么胡话。我只告诉你们,再不开门我就一把火点了你们寺庙。”
书生话一落,就把火把伸到门缝上烤,一股股黑烟往寺庙里面灌。这些和尚吓了一跳,没想到外面这厮还真敢烧呢。
“快开门——快开门,要不然你们的大门就烧起来了。”书生在外面无耻地吼着。
可是这些和尚又不敢私自开门,这是老方丈亲自下令说关门的。守门的连忙和旁边的人说:“快去并报方丈,说有人在门外闹事,拿着火把要烧寺庙呢!”
“好。”这和尚飞转身就往里面飞快地跑。
外面这书生久久听不见门内的声音了,轻轻一笑也不再烤大门了。他向后退了几步,将火把举起来直接把火焰对着云方寺的牌匾。
“我知道你这个疯和尚看得见,再不给我开门,我就把你这只眼睛给烧了!哼——”书生抬着头,得意洋洋地看着牌匾,对着这块匾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门内的和尚却是急坏了,烧门他们还没这样慌张,门嘛烧了再做就行了。可是这牌匾就不同了,这可是门面呢!还是方丈青年时候提的字!要是就这样被人烧了,不就等于被人抓着唰唰地就是几十个大嘴巴的侮辱吗?若是传出去了,说云方寺的牌匾被一个香客给烧了,岂不是成了整个佛界——不,整个天下的笑话了吗?
方丈正在院子里吹着小曲,看着各种花草,听人一和尚来报,说门外有个疯子要烧了寺庙。本来眯着的眼睛忽然睁得贼大,像是要掉下来了一般。连忙跑到鱼池边,通过镜像他正好看见门口有一个人正拿着火把烧自己的牌匾!那可不是普通的牌匾呀!可是方丈施了佛法的一只眼睛呀。下了一跳,连忙提着大褂就往下面跑。
边跑方丈边往外喊:“施主手下留情,施主手下留情。”
气喘吁吁地跑在门口,猛地一下打开门,一把就抢过书生手里的火把。老和尚心疼地抬起头望着牌匾,左右看了看除了熏黑了一点,好像是没有什么事。确定没事后,还放下心,眼睛有重新眯了起来。转头正准备破口大骂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书生。
一转头,张开嘴,话还没有说出口。看清书生的脸貌以后,老和尚硬生生地把话咽了回去,眼睛又重新睁开,浑圆浑圆的。
“汤远!”方丈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你这个死不要脸的癞皮狗,怎么也跑到庙里来要吵着要拜佛呢!你良心被狗吐出来啦!果然狗都吃不下你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