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继昌第一次听到国民经济几个字的时候,一头的雾水,全然不知这是什么玩意。
听了卢延巡的介绍后,倒是有了个粗略的认识:这是一门大学问!
只是,这门学问到底在哪些方面有左右呢?这却是卢延巡所解答不了的。
可听了王延路的这番话之后,他知道了,原来,国民经济这门学问,是让国家如何累积财富而不伤民本的!
听到这里,他对这门学问的好奇则是越进了一步。对王延路所说的,每一个字,都牢牢地听进了心里。
当然,就如王延路在开头所说那般,他尽量避免讲大道理,所以,还是以实例来讲演。
“要讲国民经济,某要先从一个错误的认识开始讲起!”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有一个固执的观点:地上能产出的是一定的,一共就这么多东西,自然是官府的多了,留给民众的就少了……”
“确实,如果是给定的一块地,给定你只能种大米,又限定你只能用眼前所用的工具,那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
“但是,人是活的!某等为什么,要将这些原本就不存在的限制,强加在自己的身上呢?”
“就比如,同样是种地,某用上好的铁犁头,能深翻土地;某能培植绿肥,让土地肥力增加……这多管齐下之下,这地里的产出,难道还会是一定吗?”
“再以铁作为例,此前,泉州铁作每月铁料不过几百斤,现在,泉州铁作每天的铁料,也要上万斤了,这产出,还是一定的吗?”
“所以,国民经济的,第一要素,是如何提高所产!”
“在一样的时间内,用一样的人力,获得更高的产出!”
众人齐齐地一阵点头,招讨使在泉州发家,建官庄、兴铁作,正是他的得意之作!现在,招讨使能坐拥数十州,这些办法,可是最初的基础!
原来如此!
然而,话却还没说完!
“如果说人们的第一个错误的认识是地恒产的话,那么第二个错误认识,便是无视了流通的作用!”
“许多人,一听到商人,便觉得,商者,买低卖高,赚取差价,损人利己!”
“却不知道,货品的流通,正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二个要素!”
“占城之道,一年三熟,以一人之力,可饱十人之腹!儋州之棉,可代丝、麻,以一人之力可以暖十人之身!”
“占城、儋州各发挥其所长,再各取所需,便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条件下,还有大量的米粮、棉布供应外地!”
“可若是没有这商者,你偏偏要占城人种棉花,却让儋州种稻,何益?”
“泉州产铁,日产万斤!而他处,求些许铁器而不可得。为何不可借商者之手,运至各地售卖?”
“泉州能得售铁之利、买者能得用铁之利,商者亦可得差价之利!”
对这一点,众人听完,也是引起了一阵的赞许。
在中国的传统观点中,士农工商四业,商业是排最末的,便是以为这个行业对社会没什么贡献。
从这番言辞看来,这种观点,确实是大错特错!
然而,最让众人没想到的,还是王延路说出来的第三种观点。
不过,这种观点,他却还是通过一段话来引出来的:
“大家发了饷金后,饷金到手了,你们会怎么去安排你们的饷金?”
听到这个问题,回答可就五花八门了。
有采买米粮衣布的,有攒起来去购置屋舍、田亩的,当然,还有拿回去给老母安排的等等……
听完大家的回答后,王延路却道:“你们所有的处置的办法,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两类:消费和储蓄!”
“消费,就是将赚到的银钱,去购买自己所需的东西!”
“衣食住行的必需品是!听曲喝茶打赏,也是!”
“一言以概之,消费,就是把赚到的银钱花出去!”
“而储蓄呢?则恰恰相反,就是把赚到的银钱储藏起来!不花出去!”
“那么,消费和储蓄,那种方式,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呢?”
听到这个问题,童继昌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储蓄!
对童继昌来说,这是很显然的道理啊!消费掉了的银钱,就没有了,储蓄起来的银钱,才是财富啊!
可王延路给出的答案却恰恰相反:“对个人来说,储蓄,可以实现财富的累积。”
“可对国家来说,太多的储蓄,却是不利的!”
听到这个答案,众人可是齐声大呼意外。
当然,要详细地解释,必须要用到许多货币学的只是,王延路也不好在这里太过展开地讲,便简单地说道:“对整个国家来说,大家都大量地采买货品,那么生产货品的工坊便能更大量地生产……供应这些工坊原料的人也能扩大产能,加紧生产。”
“工坊和原料场的人获得了更多的财富,这样又能促进消费……”
“由此进入另一个良性循环!”
这个道理,若是在后世,那便是一句话的事: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可在这个时代,一点经济学基础都没有,便让人觉得有如听天数一般。
当然,也有的人听懂了,对他们来说,这段话,大致地理解为,这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模型。
但是,更多人,却不解,这造了又消耗掉,难道不是浪费吗?
在听讲的众人中,大多数,都是象童继昌这样的,满是疑惑的。
所以,讲演到了这一步,不可避免地,要开始板书公式,罗列数据了。
可不板书公式、罗列数据还好,数学知识一展开,下面瞢圈的人更多了。
看着助力将一块一块早就已经做好的题板台上来,展示给众人看的时候,便如卢延巡,也只能半懂不懂地努力地追赶。
至于童继昌,他们在军中,只普及了基础的认知和初等的四则运算,而这上面的计算式,比他们在考试中遇到的还要难得多,他们怎么可能听得懂?
听了好一阵之后,他们只能勉强记住这个结论:让民众能挣到钱,同时让民众愿意将钱花出去,是在保证了民众的温饱问题之后,经济能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
童继昌细细地念了两次这个结论后,又用笔将这句话写下来。
可就在此时,他突然听到,一旁似乎传出一阵阵异样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