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议定钱程
北冥蟹2018-02-27 18:113,243

  要培养属下的忠诚,一次性的奖励不够的,只有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刺激,才能一次一次地加深他们对身份的认可。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则要不断地我们革新,不断地完善自己。

  铁做到现在,进入到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要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发展了。王延兴将铁做的几个管事的,一起找来,想听听他们的想法。

  到了会议室,罗二、章大炉还有罗大牛、罗杆子和老曾头已经在那里等了,打了声招呼,依次坐下,王延兴便开口说道:“铁场发展到现在,铁料的产量,一时半会是没办法提高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有几点,某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一边说,王延兴把笔和本子拿了出来,刘伴兴则将早已磨好的墨的砚池打开,给另外几人分过去。

  “接下来的第一个方向是,提高铸铁的品质!”现在的铁器,几乎全是农具。农具当然重要,但王延兴想要的,却不单是农具,“某计划,从下月起,开始制造一批军用铁器……”

  其他人也拿出笔、纸开始记录,没有那么多钢笔,鹅毛笔一样是个可以接受的选择。只是,众人只管记录,却没人能对这条提出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王延兴也习以为常,他的思路超出这个年代太多,要让他们能跟上自己的思路,所需的时间,还长着呢,他也不等多久,便开始继续往下说:“第二点,却是要再多炼些熟铁出来,准备炼钢!”

  炼钢二字一处,几人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钢的效果比起铁来,那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可钢材难得啊!现在想要炼钢,大多是用熟铁百炼而成。一把全钢的横刀,从开坯到成刀,要三月到半年不等,耗时极长。费力极大!现在有了水力锻锤,可以日夜作业,想必速度要快上许多吧!众人对王延兴的手段已经心服口服了。

  看众人的反应,王延兴笑了笑:“呵呵,某可没打算制横刀……横刀用钢要求太高,铁场不做!”横刀所用的覆土法渗碳和热处理,在王延兴看来是低效率的典型,自然不会沿用,他打算采取的炼钢的方法是苏钢法。其实,在中国古代,炼钢之法除了百炼法,还有炒钢、灌钢、宿钢等,技法都远超同年代的欧洲;而苏钢法,则是这一系列的炼钢法的大成,在另一个时空,成熟于明代,成钢效率和钢制虽然不及后世的冶炼法,可在现在这种技术条件下,已经是最好的了!

  众人不懂,却不妨碍他们去执行,分配好任务,准备先在反射炉上用块炼法炼熟铁,然后再在锻锤上排渣,最后制备出一根一根的熟铁片,扎在一起,成为一个个熟铁片盘。

  见诸人没有异议,王延兴再开始说下一个议题:“铁器的销售现在形势很好!不过,铁场不能只靠铁器来创造价值,某等还需要更多的创造价值的方式……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创造价值?

  众人愣了愣,没听明白!

  就是能赚钱的……王延兴只好直白地重复了一遍。

  原来衙内是嫌铁场赚钱慢啊!你把铁器的售价提上去不就可以了吗?不过,这茬早就跟王延兴提过,被他否决了,也不再说这事。

  各自转开了脑筋。这也是诸人为数不多可以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了。作为技术型的下属,结果上司比你还要精通业务,每次上司训话,都是不解,每次跟上司开会总是无言以对……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经历过诸多无法发言的提问后,终于等到了一个可以说点什么的问题时,诸人都想好好地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福建的产出其实还是很多的,既然炼铁能炼出花来,别的产业能做好,自然也可以出成绩。

  章大炉率先开口了:“此地附近还有不少烧制陶瓷器的,泉州城中的陶瓷用具,许多便出自左近!不若也招些人手烧制瓷器?”

  王延兴点了点头,这附近的陶瓷业确实也有一定的规模,章大炉的高岭土就是人家那里挖的,这一点王延兴也想过,他刚写下来,就听到罗二在提反对意见:“此地有人烧陶瓷不假,可是只能烧一点酒盏、饭碗、酱菜坛子,而福州那边的龙窑能烧青瓷了,就算是某等也学着烧瓷,那又赚不到钱!”

  嗯!这个罗二倒是能把握住王延兴想法的精髓:要能赚钱。而这陶瓷的烧制,唐末比后世,并没有绝对的技术代差,而王延兴对烧瓷也是外行,还真不见得比别人家做得好。当即,笑了笑:“先不着急下结论,有什么想法,先说出来!”

  章大炉横了一眼罗二,不再说话。

  沉默了片刻,孟咸开口说道:“泉州本就物产丰富,只是,许多物产却产自海边,像鲨鱼皮、海盐、海珠;这山中的产物嘛,却多是果品居多……”

  这些东西……似乎也不太适合做铁场的后续,王延兴还是将他们写下来。再朝没人开口的众人看去。

  “衙内建了两孔新窑后,制的木炭铁场用不完,也可以拿去售卖……”老曾头说道。

  “这个暂且不做考虑……”王延兴摇了摇头,有后世的经验在,他知道这森林若是不加控制地砍起来,消亡速度必然会很快,而砍了要再生却是不容易,只要还有别的选择,他就不会愿意拿一座座秃山去烧炭卖钱。犹豫了片刻,他还是将这一条写下来。

  听王延兴这么说,老曾头也不争辩,虽然他并不明白王延兴顾虑何在,只是习惯性地服从。

  “嗯……其实,那么些羊和鸡,若是能多养一养,下些小崽子,也是笔收入……”刘伴兴一边给众人倒水,一边也想了个点子。

  畜牧业?这个产出慢一点,却还挺适合现在泉州现在这种多山、少地、缺少劳力的情况。

  唐代主要的肉食是羊肉,可羊却真心不是一种能大量产肉的家畜;养些绵羊剪羊毛倒还可以;相比之下,鸡的产肉率还要高一些,再兼顾产蛋,养鸡显然比养羊要划得来。

  只不过,后世养鸡,是一个鸡舍养几千几万只的密集饲养,量大了,效益才出得来。而这个年代的小规模散养,获利不大。这倒并不单是古人不知道密集饲养的好处,而是没有抗生素,没办法密集饲养。

  再者,养鸡也是要吃粮的。人都不够吃的情况下,哪有粮食去喂鸡?之后后世产肉量大的生猪,在唐代少有饲养的原因也在于此:猪也是要吃粮的!

  一个个想法在脑子里快速地转动着,先将绵羊两个字写在纸上,然后又想到,能不能喂牛呢?

  牛只需吃草,喂养简单,即可产肉又可产奶,产出也不错,如果有合适的牧草,那效果更好了!又不像鸡那样,一发鸡瘟就死一片,倒是个选择!只是,在唐代,牛是作为畜力饲养,可不是养来杀着吃的,如何突破这一点,还得以后做功课……

  想到这里,把养牛也写在了纸上。后面又追加两个字:牧草。

  “还有呢?”王延兴收了笔,继续问道。

  “嗯……茶叶如何?”这时,罗大牛开口了,“山里面有不少村寨都出产茶叶,以龙寿村为头,茶叶卖得很贵的!”

  “茶叶?”王延兴一听,不觉乐了,自己当初还想着要做大唐第一茶商呢!不过听了茶铺的人说了泉州茶叶的现状,便觉得难以入手,后来忙铁做了,就把这想法放下了,“这些村寨能出产多少茶叶啊?”

  “具体数量不太清楚,不过,每隔一月,龙寿村都会有十来个挑夫出山送茶,就算一个人挑五十斤茶,也有五、六百斤吧!”罗大牛挠了挠脑袋说道,“某与那龙寿村的杜家二哥还有几分熟识,要不,找他问问清楚?”

  每月能产五六百斤茶?产量不低啊!就算每斤茶叶一百钱,那一月五、六十贯的收入,相当可观了啊!

  只是,茶叶这东西,品质不同,价格相差极大。一斤茶叶,一百钱可以卖,一贯钱也可以卖,就是不知道杜家产茶的品质如何了。

  王延兴沉吟片刻:“不必了,那杜二不太可能会说的!”王延兴跟杜二也打过照面,那年轻人,总是一脸你欠他五百贯钱的表情,不太好说话,不过,杜家主事的,是他母亲,得找这老太太谈,“某去一趟龙寿村!”

  听到王延兴这般安排,孟咸便打开随身的本子,查看王延兴的日程安排,看接下来哪天合适,选了几个日子,想再问王延兴的决定,却看到王延兴又在用手揉着太阳穴。

  他连忙把手中的日程表放下,关切地问:“衙内!头不舒服?”

  “一点点……”王延兴歉意地笑了笑,“昨晚上睡得太晚了些,休息片刻就好!”

  “嗯!那就好。”孟咸这才又将日程表递过去,让王延兴选日期。

  然而,他平静的面庞下,却是深深的担忧:这个月以来,王延兴头疼病犯了第三次,这只怕不是休息不好,只怕是失魂之症越发严重了啊!

  还是得找吕奇要个说法!

  这些不务正业的道士!

继续阅读: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唐末当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