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张武宁放炮(第一更)
北冥蟹2018-02-27 18:233,473

  中国的古代的造船技术,有一个兴衰起落的过程,兴的起点,始于隋唐;一路发展,到了宋朝,算是达到顶峰。

  元代就开始吃老本了,吃到明代,开始闭关锁国后,造大船的技术,逐渐开始失传了。传统造船术,开始一日不如一日。

  等到清朝的时候,还剩下的,就只有一点残渣了。

  可以说,清末沿海的造船水平,便是比这鼓山船厂还要差得多。

  当然了,这鼓山船厂,本身水平也很高,可以代表此刻唐代福建造船业的最高水平。

  其中集大成者,便是眼前这几艘千石大船。

  站在船前,仰望这向城墙一般高大的船舷,一群人都是发出阵阵惊叹之声。

  不过,见过后世数以万吨的巨轮的王延兴来说,这五六十吨的木船,实在是引不起太多的感慨。

  王延兴更感兴趣的是,这鼓山船厂的这生产组织能力:船厂布局清晰明了、物料堆放整齐有序。

  一排五艘千石船,一溜都是在抽干了水的干船坞中建造,看上去,进度大体一致。

  除了这些造大船的船坞,一旁还有一列船台,正在造着小一些的船只。

  同时开工建造的船只,十艘都不止!

  能达到这规模,鼓山船厂,有能人啊!

  就在此时,何文利过来了,被一侧的护卫一把抓住,揪了过来。一问,才知道是船厂总管。

  见胡老二像抓小鸡似的将那何总管拖了过来,王延兴连忙作揖道歉:“原来是何总管,敝人扬波军指挥使王延兴!这些军汉不知礼,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不敢当……”他就是王延兴?何文利顾不得心里的惊慌,连忙躬身道,一边说,一边小心地朝这个最大的主顾看去,一看不由大惊,这指挥使竟然这般年轻?

  不由得一阵感慨,“指挥使当真是少年英雄啊!何文利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延兴不请自来,才是罪过!”王延兴谦虚地一笑,“鼓山船厂在何总管的治理下,生产安排清楚,建造布局也是井井有条,物料堆放整齐有序,何总管大才啊!”

  这次,轮到何文利谦虚了:“不敢当!”谦虚过后,何文利才想起自己来的目的,连忙又壮起胆子道,“这船坞一旁的这些木料,便都是为指挥使的这五艘千石船所备;若是指挥使攻打福州城,需要木料,还请不要动用这些木料,敝场仓库另有木材可供大军支用……”

  王延兴一愣,很快就明白了这何总管是误会了,哈哈一笑:“某就是过来看看这些船……怎么会去动这些木料?至于贵厂仓库的木料,也不会动!”

  “待这五艘船造好之后,某还要再造五艘千石船,此外,五百石、八百石等稍小一些的船只则需要更多!某还担心贵厂备的木料不够用,怎么会去动你家仓库中的材料?”王延兴指着船台道。

  而何文利听到这话,却是愣住了:还要造啊!现在这五艘,你是捡了张武定的便宜,难道,下一步准备劫了福州城?

  王延兴自然不会去劫福州,他有他的生财之道。他现在手头的财源除了最初的铁器之外,又多了茶叶和盐两个大项。此外,互助农场、海潭山以及大量渔获的收入,也开始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他确实是有了资金可以采办更多大船了。

  不过,相比之下,老骗子朱思远,才是真正的生财有道。

  得了伏火方的张武定,心情大好,不再多话,拨了一笔资金和十几个属下给朱思远。

  而另辟蹊径的朱思远,走的却是直销的路子,凭借自己道貌岸然的模样,专挑富贵人家去推销。

  愣是将这只是味道香一些,茶汤不一同寻常的茶叶说成仙药一般。

  进价五百钱一斤的茶叶被他卖了六贯的价,而且还只收金子,一两黄金一斤茶,不要铜钱。

  卖茶叶卖到这份上,也是空前绝后了。

  只是,张武定现在对赚钱兴致缺缺,一门心思都在火药上。

  他命张武宁将手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全力仿造王延兴当日用的那种火器。

  可是,近距离见过树炮模样的海盗都死了,剩下的,包括张武定自己在内,都是在较远的距离上见过,只知道大致上一根掏空了的粗木头。

  没有可靠的尺寸,便凭印象。取了一截一尺多粗细,三尺多长的杉木柱子,在中间位置,掏了一个大约直径五寸深两尺的洞。算是炮身。

  至于火药,则是按照朱思远的方子,硝石、硫磺、木炭各取同等重量,然后用木头杵子拌匀了,准备试用。

  两方都准备停当后,张武宁便从黄衫队中叫来了可靠的人手,到张武定在越州城外的一处院子,开始试炮。

  先是将炮身拿了出来,粗大的木头,几个海盗轮流抱在手中,试了试,都觉得太沉了,觉得得两个一起抬着才行。

  听了这些人的一轮,刀疤脸一脸不屑地将两个海盗推开:“滚开!都是些吃了饭只会拉屎的怂货!”

  说罢,一把端起树炮,“来,装药!”

  装药的是张武定的另外一个堂弟,叫张武来,他被张武定安排掌管火药的配置。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差使,关键是硝太少了,他将越州的药铺都走了个遍,也才弄来五十几斤硝。

  硫磺好弄一些,买了两百多斤。

  至于木炭,那倒是多了,论车卖,一车就有上千斤。

  只是,这一斤硝配一斤硫再陪一斤木炭的秘方是定死了的,再多的硫与木炭也是白搭。

  所以,一共才配了一百五十斤的火药。

  听到刀疤子说要装药,张武来便用瓷碗舀了一碗火药灌到炮里面。

  一碗火药倒进去,才铺了浅浅的一层底,似乎有点少,便又舀了一碗,准备再灌。

  想了想这火药难得,便又倒了半碗回袋子里。

  火药倒进去之后,再扯开另外一个袋子,那里面装的都是些碎瓷片、小石子之类的东西。铁太贵了,便用这些玩意充当子弹。

  这东西不值钱,便舀了两大碗,都倒了进去。

  用碗底在木头上磕了磕,将沾在内壁的火药都磕下去之后,便算是装好了药了。

  张武来说,装好药了,刀疤脸一把拦腰抱起那树炮。

  这玩意真他娘的沉,也不知道泉州的那帮狗头是怎么端的?

  不去细想,他扎了马步,抱结实了,咋咋呼呼地让炮口前面的人都闪开了:“都给老子走远点,被打成筛子可别怪某没讲……”

  说罢,便让人点了火:轰……

  只见那树洞孔冒出一阵红光,一团白烟随之飘出,一阵呛鼻子的气味,瞬间弥漫了整个院子。满院子的都被呛得一阵咳嗽!

  不说别的,这声势还是出来了。

  不待白烟彻底散去,一群人止住咳嗽,就跑去看那试验的效果。

  张武定检验火器威力,用的是扎的草人,在草人身上盖了牛皮,权当是护甲,然后置在离炮口二十步远的地方。

  有了吃泉州军炮子的经验,他们想当然地觉得,这些草人怕是要被打散了架。

  可走过去一看,直娘贼,这炮根本就打偏了,两大碗石子,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二十多个草人,只有一侧的两个挨到了石子,将那草人打歪了一点。

  而且,也就是打歪了一点,那草人竟是一点没伤着。

  而那牛皮还是牛皮,草人也还是草人……

  “直娘贼!”张武宁作为这次炮击试验的总指挥,是看过泉州军是如何在水寨码头和寨墙前用树炮将人打成血葫芦的。

  尤其是水寨码头的那次炮击,距离足有五十步远,比这里可远多了。

  按说,越远这炮子的力气就该越小,可那次中了炮子的,可没这么轻巧啊,“怎么这火器打出来的石子没啥力气啊!”

  “谁他娘的说没力气!”所有人都去看草人了,没人关注,那放炮的刀疤子,在火炮轰鸣的那瞬间,被沉重的后坐力冲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半晌没缓过气来,挨着那木头的手、胳膊和腰腹部,被挫得肉都要掉了似的。

  这么大的力,他娘的竟然说没力!要不是他现在身上还是软的,非要揍他不可!

  众人循声看去,见刀疤子烂泥一样地瘫坐在地上不说,那截木头也被甩出去了老远:这又不像是没力气的样子……

  众人是一脸茫然,这到底是有力气呢?还是没力气呢?被打中的没事,放炮的被震倒了。

  若不是见识了泉州军的手里火器的威力,众海盗却是要将这一什家伙统统丢火力烧了:什么鬼东西,唬别人,伤自己啊!

  唉……也是难为这些人了。

  按照历史的本来发展之路,火药到了宋代才开始逐步走上军事舞台,历经数百年的变化,才成为实用的武器。

  他们想试一次就成功,怎么可能?

  张武宁看了看那个被打歪的草人,又看了看发黑的炮身,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己子弹,就力气这么小呢?

  张武来悄悄地靠过来:“六哥,是不是要多放点药?”

  这个倒是一种可能……张武宁点了点头,会问张武来:“你放了多少?”

  “就是那个碗,舀了一碗半……”张武来指了指一旁装火药的袋子和倒扣在上面的碗。

  “嗯!应该是!那就再多放一点!”张武宁附和道。

  “那,多,多放多少?”张武来对多和少却是没有概念,只好继续问道。

  “放两碗半吧!”可张武宁又何尝知道?他用拍脑袋的方式决定了第二次施放的装药量。

  就这样,一群人在大无畏的火药试验的寻死之路上,又迈出了结实的一步!

继续阅读: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唐末当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