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将军,你以为我安位安如盘是吓大的吗?我现在明确的告诉你,天神最眷顾的就是罗氏鬼国。”
“希望每一个地方都有你这样的英雄,我为你致敬,”吴三桂看着安位苍白的脸,“我很敬佩你这个末路英雄绝望的呐喊。”
谈判不成,只有战争。
吴三桂回到毕节,按照皇帝陛下的指示,开始调兵遣将,华夏军第13集团军以乌云压顶之势,向黔西北如盘叛军碾压过去。
周垣要求吴三桂,“不要急,慢慢来。先解放贵州省除了黔西北的其他地方,让黔西北叛军集团在惶惑不安中度过,使之分化瓦解,最后来一个瓮中捉鳖。”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周垣纵容大顺军郝摇旗、刘芳亮、田见秀渡过清水江,进攻与黔西北叛军有密切联系的养龙坑长官司。
养龙坑牧场在两山之间,是一片宽约数里长百里的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所产黔马膘肥体壮,负重二百斤,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按照高迎祥命令,大顺军将大小酋长、土酋、头人全部填入清水江,然后带走所有的战马,土兵战俘编入工兵部队,为大顺军开路架桥。
随后,大顺军高歌猛进,所过之处,哀鸿遍野,血流成河,蛮兵无不魂飞胆丧。
织金县志云,“郝摇旗,颜面坳黑,望之如凶神恶煞。讨诸蛮,往无不捷,蛮甚畏惮之。小儿啼,语之曰:“摇旗来”,便即止。”
大顺军在黔西北横冲直撞月余。
高迎祥眼看收获得差不多了,留下郝摇旗和刘芳有一万多人继续剿匪之外,他亲自带领大顺军,扫荡普安州,之后经过平夷卫和武定府,一路向西。
大顺军前脚刚走,在乌江北部剿匪的华夏军第24集团军便由遵义出发,跨过乌江关铁索桥,至养龙坑坝子。
军长杨茂才,见当地残存的蛮人十不余一,感慨万千。“离乱人不如太平犬,诚哉斯言。”留一个连的兵力驻守养龙坑,以保持邮路和川黔古驿道的畅通。
第24集团军一路势如破竹,仅用了五天就解放贵阳全境。但是前明贵州都使司皮熊叛逃到黔西北叛军那里。
原明廷官员打开城门,欢迎第24集团军入城。
前明朝军队接受帝国政府“约法八章”的号召,投向光明,听候改编。
帝国皇帝周垣任命第24集团军军长杨茂才为贵州总督。要求黔地省府在黔地广泛宣传,“既往不咎、立功受奖”的政策,从而进一步消除了黔地军政人员对华夏朝廷的疑惧。
“在接收过程中,我军应首先各按系统接收,暂时维持现状,然后逐步改造的稳重方针。”
“对投诚的原明廷军政人员以及各级胥吏,黔地省府一个也不要遣散,从省、地区到县的各级政府,都给投诚人员保留有一些职位。“团结改造”、“量才录用”,从而缩短了新旧政权交替时的政治“真空”过程,“避免了破坏和紊乱,保证了接管的比较完整和顺利”。”
按照皇帝陛下的指示,帝国贵州省府对黔地的接管划分为二类地区。即全面接管地区、暂不接管地区。
贵阳、遵义、安顺以及新修的川黔、湘黔公路沿线周围的县份,全面接管。
对交通不便、一时顾及不上解放的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则委用乡绅、官员、以及开明酋长暂时维持地方秩序。暂不接管。
华夏军如此声威逼人,那些土司、酋长、头人只要不是脑袋被门夹了,都争先恐后地宣告易帜。
在最初的三个月内,累积有五万土司武装向政府军投降。
贵阳解放之后,早已跃跃欲试的华夏军第13集团军在吴三桂的率领下,开始进攻乌撒叛军重圣据守的可渡河天险。
与其同时,第24集团军除留军部和第一步兵师保卫贵阳外,主力部队在经水城县比德,顺着马帮小道,绕八个大湾,到了深遂而狭长的仲河河谷的阿扎屯。
阿扎屯扼滇楚之喉,当粤蜀之要,山川险隘,林密箐深,行若登天,一夫防守,万夫莫开。
第24集团军先遣团在团长马继虎的率领下,与归集叛军酋长阿得以进行了遭遇战。
马继虎用六挺新式马特林机枪、清扫列队进攻的蛮兵。
仅仅用了半个时辰,这种死神收割机就歼灭蛮兵5000余人。
如盘见状,命收兵阿扎屯。分守要塞,据屯不出。
第24集团军炮兵旅赶到,用迫击炮和轻型榴弹炮,猛烈轰击。弹洞前村壁,沙场鏖战激。
如盘命令矮马蛮兵冒着炮火冲下屯来,把战场摆在仲河沙滩上,企图用骑兵攻击华夏军。
他哪里知道,机枪是骑兵的克星。
数十挺机枪组成机枪阵地,在一里多宽的河滩上发出怒吼。冲锋的蛮骑兵被机枪打成数段。
落日的残霞中,河水被浸出一片殷红。蛮兵尸体血糊糊地瘫倒在地,刹时叠集廊成堆。
夜晚,第24集团军混成旅赶到,与炮兵旅,先遣团合兵一处。
战士们生起篝火,开始烤马肉。
阿扎屯内,如盘心冷如灰。3500矮马骑兵,是他多年的心血!如今已毁于一旦。
当你倒霉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等着你。
次日,华夏军用1637式重型迫击炮对阿扎屯守军发起轰击。
1637式重型迫击炮:口径在120mm,全质量94kg,最大射程8000m左右,装备团、旅级。为机动部队指挥官提供基本的间瞄火力支援能力。它是一种传统的滑膛迫击炮,采用前装式。与二战时过期的107毫米重型迫击炮系统相比,其射程更远,可以发射各种增强型弹药,杀伤力巨大。
黔西北叛军凭居坚屯,居高临下。在他们看来,如果华夏军采取偷袭方式试图乘上,卡子上守军就可以推滚石檑木而下,将敌人打得抱头鼠蹿,皮开肉绽,望风而逃。
所以,叛军虽然遭受损失,但是对华夏军并不放在心上,照样喝酒吃肉。
直到黄磷燃烧弹从天而降,阿扎屯地狱火熊熊燃烧,蛮兵才惊慌失措,四处奔走。有的满身是火跳下悬崖,有的直接被烧死,空气中弥漫着蛋白质的焦糊。
经验主义真是害死人。
如盘惊慌失措之下,带着残兵败将。从阿扎屯后面的山路,狼狈而逃。行至半路,未见追兵,如盘心中疑惑。
探子突然来报,“华人大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已经偷袭了咱们的老营卧这城。
如盘被惊得差点从矮马上摔下来。
卧这宣慰府是土酋安如盘的行宫”,也是罗氏鬼国的世代居住之所和祖籍之地。
如盘仰天长啸:“谁敢辱我祖先,毁我窝巢,刀锋不让,天理难容。”
第13集团军骑兵旅,在叛军回撤的路上,设下伏击圈,歼灭蛮兵数千。
安如盘和皮熊边战边退,退至猴儿关。
猴儿关是通向白泥屯四条险要路口之一。关呈月牙形,绝壁高约60米,宽约300米,扼百兴阳长之险,东有拦马墙屏藩,西有白泥屯之固,地形十分险要。群山环绕,四壁如刀削斧劈,地形险要,坡陡路窄,好像人的咽喉。上山的路十分狭窄,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土人称呼这山路为“猴子路”,意思就是道路艰险,稍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只有猴子那般轻巧灵活才能通过。
皮熊建议利用这个天然屏障,来阻挡华夏军的前进。
安如盘尽管自信心不足,但还是在上面屯下2000蛮兵,并充足的粮食。
不过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第24集团军山地师部队,利用滑翔伞从天而降,将手榴弹和燃烧弹从天上抛下。空谷里杀声四起。
蛮兵惊为天神,四散逃去。
猴儿关激战后,如盘和皮熊兵退马鬃岭,踞守箐门口。
箐门口山势雄奇,双峰突起,悬崖绝壁,高250米,如石门锁闭,为纳雍至水城之咽喉。其下是羊场海子,水色碧绿,深不可测。从海子东尽头唯一条崎岖山路直上箐门口。仅容一人一骑单行,若不慎坠下,便掉入海子之中。
叛军在岩高千仞,乌雀难飞的一线天的峭壁峭岩上,布下一万蛮兵,企图阻止华夏军的进剿。
第24军大队人马驻扎在大坪地。
杨茂才命令工兵部队在菁门口使用重型迫击炮改装的炸药抛射器,将箐门口炸开一条通道,以饿虎扑食之势,冲出险关,直逼纳雍城。
第13集团军至乐治坝子,恰好大顺军郝摇旗、刘芳亮率领一万大军至。
两军会师之后,郝摇旗向吴三桂提出,“俺们花10万两银子武装的炮兵营还没有经过实战,最好拿卧这城练一下手。”
吴三桂表示赞同,“给我使劲的打,只要能够瞄准城内就行。炮弹算我们的。”
32门榴弹炮齐声发出怒吼,惊天动地。
卧这城内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土王府内到处都是断胳膊断腿和七零八碎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土王府,浸出的血水汇成小溪潺潺流淌。
郝摇旗见状大喜,“都说炮兵是战争之神,俺现在信了。”携带华夏军支援的价值10万华夏币的白银武器装备,便告辞而去。
卧这城被攻破,土王府积攒数百年的金银财宝、玩物器皿、古董文物、以及竹书木牍、古董珍藉全部华夏军收为国有。
为了防止死灰复燃,吴三桂下令毁城灭迹。
但这次战斗并不圆满,安坤、皮熊却在这场战斗中,乘着夜色逃脱,而后分散。
就在吴三桂打扫战场的同时,第24集团军将叛军追到碓叉坝、莲花塘,疲惫不堪的叛军向白龙坡逃去。
盘踞通德河土城的土司禄天觉是安如盘的妻弟,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决定利用白龙坡山高林密的优势,与华夏军打游击。
先遣团不堪其扰,在牺牲了两个战士之后,马如虎下令使用火焰喷射器,利用天干物燥的旱季,火烧白龙坡。
原想吓退蛮兵,不要与帝国为敌!却没有想到夜间狂风大作,风借火势,火借风力,靖江白龙坡一带的山林,全部点燃。数十个蛮兵的寨子,全部化为灰烬。
周垣听说此事后,严重请告马如虎。
黔西北叛军于猴儿关、箐门口、莲花塘失利之后,安如盘与皮熊商议,决定将兵马撤回以那休整再设计破敌以挽回战局。
皮熊建议安如盘采取,谨慎初战,诱敌深入,待机歼敌的策略。将华夏军的主力引至果勇底,然后歼灭。“地形者,兵之助也。《孙子兵法·九地篇》上说“所由入者隘,所以归者迂,彼寡五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围地,吾将塞其阙。”果勇底为围地。只要堵住两端,华夏军不战自乱。”
如盘深以为然,“我将华夏军引入果勇底城之后,皮将军迅速带兵把守那巴桥、六归河,断华夏军粮道。时间一久,华夏军自然会乱了阵脚。”
不能不说,皮熊和如盘的计策是高明的,黔西北叛军在本土作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但是很可惜,遇到了妖孽似的人物周垣以及强大的华夏军!
识破叛军的计策的华夏军决定将计就计。
第24集团军军部,杨茂才展开地图,对各军队主官说道,“大家请看,果勇底盆地四周群山环抱,整个地形、地貌形如锅底。这是西南地区最典型的喀斯地貌,这也是典型的山地丛林。山上多是原始灌木丛,五指山是果勇底周边制高点。中间这个一椭圆形的果勇底坝子,方圆约10里。果勇底河从北向南流淌,弯弯曲曲地从田坝中间穿过。在坝子中间是果勇底土城,可容纳一两万人,也是是黔西北土酋险要城池之一。”
“这种喀斯特丛林地形不适合于大部队作战,更不适合骑兵机动冲击,但适合打游击、打伏击、打围歼。所以,我军只能假装中计,派遣丛林师和山地师以主力的名义进入果勇底。诱使叛军对我军进行攻击,然后我们后发制人,全歼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