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树木的生长情况也出现周期性,随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而变化。具体来说,太阳黑子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得快;黑子少的年份就生长得慢。”宋应星打开幻灯机,“大家请看,这是亚寒带,高龄树木的年轮,年轮的疏密变化,与黑子活动周期相对应。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有人提问,“请问宋教授,为什么是亚寒带,而不是热带呢?”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宋应星说道,“这是因为,黑子的活动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虽然大,但对于如热带地区来说影响并不太大,热带地区本来就热量充足,植物生长旺盛,而亚寒带地区因气候较为寒冷,因黑子活动的影响所带来的热量对其生长作用大,在寒冷地区气温上升0.1度,其影响也是很大的。当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太阳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因而气温上升,植物生长所需的热量充足,生长快,因而树木的年轮变密,相反,在黑子活动的低峰年,地球的气候就相对平隐,这时植物生长就相对高峰进慢,因而年轮变疏。同样,草本植物生长也相应的变慢,而结冰期又提前到,因此造成草籽数量少,农作物歉收,进而影响到畜牧业和农业。”
“除了热量之外,亚寒带地处高纬地区是太阳黑子的活动影响最为集中的地带。因此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对亚寒带的植物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对植物有着很大的影响。关于电磁干扰对植物的影响,咱们以后再做讨论。”
“我的讲述今天就到这里,大家提出的所有的问题,我们会在大学的课堂上给予解决。”宋应星说道,“下面有尚炯教授给大家讲述一下太阳黑子活动对疾病的影响。”
尚炯如今已经须发加白,却依旧精神矍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帝国北方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流感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对畜牧业等经济发展也常造成灾难性的损失,甚至还可能引起朝局动荡不安,影响很大。流感作为全球性监测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可列为各种传染性疾病之首。”
“公元前412年,古希腊医生希波拉底曾经记载过流感大流行。而在我们国家,最早记载治疗流感发热的论著有《伤寒论》一书。华夏医学史上,有过大大小小的流行性感冒的记载,人们通用《伤寒论》、《温病学》的知识来抗击各种大流感、大传染病,维护人类健康,帝国的健康发展。没有大批量的死亡人数,没有治不好的病名记载,这就是中医中药的威力。”。
“帝国局部地区也曾经发生流行亚洲甲型流感,疫情非常迅猛,但在皇帝陛下的领导下,各机关,企业。军队,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多以麻黄汤、白虎汤为代表方,其中药物还有加减。煎熬成药液,发动全国老百姓饮用。对已发病患者,效果非常好,很快控制疫情的传播。”
“帝国医科大学,在研究医学史的时候发现,在公元1173~公元1639年的400多年间,流行性大感冒发生过36次,且都出现在太阳黑子活动极大的年份。”
“那么。为什么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患病人数会增加呢?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太阳会发射出大量的高能粒子流与X射线,并引起地球磁暴现象。它们破坏地球上空的大气层,使气候出现异常,致使地球上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为疾病流行创造了条件。另一个方面,太阳黑子频繁活动会引起生物体内物质发生强烈电离。例如紫外线剧增,会引起感冒病毒细胞中遗传因子变异,并发生突变性的遗传,产生一种感染力很强而人体对它却有免疫力的亚型流感病毒。这种病毒一但通过空气或水等媒介传播开去,就会酿成来势凶猛的流行性感冒。”
帕斯卡举手提问,“尊敬的教授,请问什么叫遗传因子?什么叫突变性遗传?”
“帕斯卡伯爵,难道你也对医学感兴趣?”
“是的。帝国的科学技术,至少领先欧洲200年,我现在对于帝国的每一项技术都感兴趣,都想知道。”
“尊敬的伯爵,但是在物理学领域,就可以穷奇你一生!”尚炯笑道,“但如果你对医学感兴趣,我欢迎你到帝国大学来听课。”
“那好吧。”帕斯卡坐了下来,“即使我不能去帝国医科大学,我可以让我的儿子前去听课。我现在求知的欲望,就好像一个饿汉扑在面包上。”
众人大笑。
尚炯继续讲课,“华夏帝国的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还发现,在太阳黑子活动极大的年份里,致病细菌的毒性会加剧,它们进入了体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也影响病程。所以,当黑子数量达高峰期时,要及早预防疾病的大流行。”
“尊敬的教授,感冒世界性的大流行,是不是只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盛时期?”
“并不完全是这样,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流行性感冒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具体的原因暂且并不明了,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进入7月之后,大雨不期而至。四川、湖北一带在一周之内降水一千毫米,随后,湖广江浙一带也连降暴雨。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地区,已成泽国。由于帝国政府安排得当,洪水虽然凶猛,却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经济最发达的江南一带,只有极少数人因为洪水而丧生。洪水过后,帝国防疫部门,华夏军防疫部队迅速进入疫区,,喷洒药物进行防疫。帝国相关部门,迅速调拨了大批的物资,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安然无忧。
在同纬度的北美联合省南部地区,也遭到了暴风雨袭击。
抗洪救灾刚刚结束,周垣接见了刘伯温的后人刘知几。
老刘给周垣贡献出一本书《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预报》。周垣看罢,心中大为吃惊,刘伯温后人果然非同凡响,
“刘先生,请问你的观星测雨方法师从何人?”
“回陛下,臣读过鬼谷子的观星术以及先主刘伯温的推背图。”刘知几回答。
“如果你这么讲,我心中自然明了。你用行星和月亮的布局来预测奇旱、大涝和地震,这小冰河时期发生的种种,想必你也了然。当初为何不贡献给崇祯朝廷?”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刘知几说道,“朱明朝廷气数已尽,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我又何必多言?”
“你书中说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否参考了朕发表在《帝国科学学报》上的文章?”
“回陛下,正是。”刘知几说道,“能读懂那些文章的,当今没有几人,臣应该是陛下的知己之一!”
“你很聪明,也很睿智。”周垣笑道,“其实在当今世上,能读懂我文章的确实寥寥无几、”
说吧,周垣召翁济世、李岩等人至,将《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预报》一书给众人传看,“这是一本奇书,不可不读。”
翁济世一目十行,迅速翻阅起来,良久问道,“刘先生,你书中多次提到“赤道效应区”一词,是否可以给我等解释一二?”
刘知几说道,“若有一个外行星先在春、秋分点、当月亮也运行至春、秋分点时,便形成行星、地球、月亮这三天体成一直线的天象,因这时月亮运行快。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它每天快达5个视赤纬,便跨越地球10个纬度,纬度越高跨越越少。因此三星直线所促成的降雨因子被这快速的月亮带走,降落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时间多为半天到1天,雨量小到中雨;若是带到有行星对应的地带,便被拦截而成大到暴雨,特别遇到内行星下合,便酿成大暴雨发生洪涝。这样赤道带便出现晴天多、日照长、海水增温的天气,因单行星对应便影响赤道太平洋出现盛西风环流,推动上层温海水东流,因受秘鲁一带大陆阻挡,该地成了暖海水积聚区,加之外行星能给所对应纬度带增温3℃左右。当木星接近地球时北温带能增温2℃;这可佐证:外行星单独对应赤道带,能生成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又作何解释?”李岩问道,“这个名词,我隐隐约约听说过。”
翁济世说道,“陛下在帝国科学报上,曾经刊登过类似的文章。我因为看不懂,便放下了,但是记住了这个名词。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原因是帝国远洋渔业公司在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海域捕鱼的时候发现,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结果渔业公司损失惨重。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每隔几年就发生了一次,最严重的时候往往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秘鲁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也就是厄尔尼诺。”
“首相好记性。”刘知几说道,“陛下在文章中指出,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帝国的婆罗洲等南洋群岛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秘鲁沿海异常增温多雨,大量鳀鱼死亡;澳大利亚丛林因干旱和炎热而不断起火,土壤龟裂,羊群瘦得皮包骨;美洲加利福尼亚遭受水灾;非洲南部持续大旱,赤地千里,饥民面临死亡。”
“原来是这样。”李岩皱眉说道,“海水变暖的危害居然这样大!如果不是陛下亲口所言,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周垣说道。“你不要小看海水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这里面蕴藏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小冰河天气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很大的关系,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中找到线索。”
“厄尔尼诺是气候领域的一种异常现象,它的生成原因、出现和消失,都是气象难题。不过,既然是气候异常,就可以按日月行星运动影响天气变异一样,用行星对应区的方法解释。刘知几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发现它的生成和消失,竟然与外行星对应赤道效应带密切相关,特别是木星,当它单独对应赤道效应带时,与强厄尔尼诺的关系,几乎到了“如影随形”的程度;木星的运动可以预知,厄尔尼诺的难测,将成为易测。预测到厄尔尼诺现象,那么中国以及世界的灾害天气,也变得可以预防。”
“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四大行星(火、木、土、天王星)冲日时日心黄纬的极值年或极值年的下一年,在其它年份则不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地球在夏至和冬至扁率变小,低纬排液排气强烈,形成赤道低潮,赤道海平面下降,暖水暖风流向两极使地球自转变快,它们在科氏力作用下向东漂移,加强赤道逆流,减弱赤道信风。特别是从秋分到冬至,日地距离变为最小,太阳引潮力变为最大,半日潮产生的强烈振荡高值区由赤道向南北回归线偏移,形成低纬大洋南升西移北降东移的顺时针昼环流和南降东移北升西移的逆时针夜环流,昼夜反向环流和最大幅度南北振荡加强了冷暖水的混合。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由于暖水从北边涌入,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月球在赤道南北的摆动加强这一效应,。形成混合冷暖海水的强烈振荡,使太平洋西部海水由暖变冷,使太平洋东部海水由冷变暖。顺便说一句,摆动幅度由月亮赤纬角决定,其变化周期为18.6年。行星冲日、大潮和近地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值效应——厄尔尼诺事件。无月食年是地球潮汐形变的极小值年,是预测厄尔尼诺的重要依据。”
周垣说道,“行星接近地球赤道时,其旋转磁场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相应的磁、电、热和引力效应,引发相应的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