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开发智利 续
秋风夜渡河2018-02-27 18:414,994

  尽管西班牙王国政府与华夏帝国签订条约有很长时间,现在的智利已经是华夏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西班牙的种植园主依旧拒绝放弃他们庄园返回西班牙。这些固执的家伙企图借助用条石和石灰修建的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对抗到底。

  据帝国对外情报局的统计资料显示,西班牙的大庄园主在智利拥有高达一万多人的武装力量。其中火枪15000多只,前膛炮300多门,战马8000多匹。

  “如果西班牙人不愿意缴械投降,那就让全部他们下地狱。”周垣非常厌恶这些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对华夏军队野战部队以及生产建设兵团下达死命令!“他们当初怎样对土著居民的,我们今天就怎样对付他们?占有了别人的土地,还赖着不走,这些流氓和小偷的后代!人品真是不咋地。”

  西班牙的种植园主做梦也没有想到,报应来的如此之快!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完全组织起来,就遭到了华夏军的分隔包围。

  本着快刀斩乱麻、避免打消耗战的原则,华夏军毫不犹豫的使用了氯气炮弹和光气炮弹。这是一种战争效率非常高的武器,在摧毁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城池以及众多的财物,不遭到损坏。

  这一次发射氯气炮弹和光气炮弹的并不是常规大炮,而是一种叫做李文斯抛射炮的曲射武器。它类似迫击炮,但是口径就大了很多。

  在最初,帝国北方兵器工业公司研制抛射炮的目的,是为了将燃烧弹抛射到敌方的阵地。

  从外形上看,李文斯抛射炮是一种超大号的臼炮,底径12英寸、高20英寸,弹丸内装有三加仑的燃油。

  炮弹发射出去后,装满易燃油料的弹丸可以被投射出183米之外的更不要去,着地引爆后把燃烧着的油料撒布在相当大的一块面积上。

  曹操罗汝才在剿灭高原土著叛军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用这种武器。

  帝国高原省的土著叛军,尽管他们躲在石头房子里,躲过了飞艇部队的空中轰炸,但是他们无论如何都逃不脱李文斯抛射炮的打击。

  只要被燃烧弹打中,叛军生还的可能几乎为零。即使不被烧死,他们也要窒息而死。

  罗汝才斩草除根式的剿匪行动,让高原土著叛军闻风丧胆。仅仅用了半年时间,那些顽固不化的奴隶主和头人就死得七七八八,进天堂已经不可能,因为他们就死在地狱。

  罗汝才死后的500年之后,高原土著提到他的名字,还瑟瑟发抖。这是一个小插曲,暂且按下不表。咱们继续聊李文斯抛射炮。

  通过对不同的密封垫、抛射药和点火具的试验,北方兵器工业公司先后开发出适合各种地形、各种环境的李文斯抛射炮。

  李文斯抛射炮的第一次热带雨林实战,是协助婆罗洲的明朝军队,摧毁南洋猴子的负隅顽抗的据点。

  尽管这个堡垒坐落在一个高到150米的悬崖上,但是李文斯抛射炮还是把一颗颗燃烧弹发射进去。

  燃烧人肉的焦香味儿,顺着风传到明军士兵的鼻息,令人作呕。婆罗洲的明朝军队,依靠这种先进的武器,五年间消灭南洋猴子总人口的80%。

  不久,帝国参谋部对李文斯抛射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方兵器工业公司经过改进,将李文斯抛射炮的射程延伸到320米。随后,发射药和点火电路再次得到改进,使李文斯抛射炮射程进一步增加到1189米。

  按照皇帝陛下的要求,所有华夏军工兵部队特种连都接受了使用李文斯抛射炮器的训练。

  张献忠的军队进攻莫卧尔王朝的勒克瑙城,因为遭到阿三们的抵抗,部队停滞不前。

  在张献忠的恳切要求下,周垣及时的向大西军迅速援手。

  华夏军的丛林特战部队乘坐炮艇来到这座位于恒河平原中心的城市。

  李文斯抛射炮在勒克瑙城被第一次大规模使用。

  华夏军队一次齐射,便把1500枚毒气弹投到阿三城内,同时15吨光气喷薄爆发,近5万阿三军队在痛苦中死去。他们的湿婆大神,无论如何也帮不了他们。

  随后,北方兵器工业城继续改进李文斯抛射炮的性能,使其射程达到了2136米。

  为了剿灭西班牙叛军,帝国军方给智利生产建设兵团配发了标准型李文斯抛射炮。

  从结构和外观上看,这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武器。

  滑膛钢管长0.914米长、内径203毫米,圆球形的底部被封死。

  负责安设炮位的战士,在炮管底部垫上一个钢制的圆形底座。将底座中间凹下的部分与炮管底部的形状相吻合,这样可以防止炮身因后座力而钻入地下。

  炮兵排长计算好目标方位,“将炮身的三分之二以45角度埋入地下。”

  “报告排长,操作完毕。”

  “射手装入抛射药、密封装置和炮弹,并将各门炮的发火具用电线联接起来。”

  “报告排长,作业完成。”

  “撤出发射基地,退回战壕。”

  炮兵排长在战士们退回战壕之后,按下电钮,25发光气炮弹齐齐的射出。仅仅三秒钟之后,在圣地亚哥上空,烈性炸药炸开弹体并释放出光气。

  城中的西班牙殖民者哪里见过这种气势,半天时间之内,数千侵略者便口鼻流血,浑身抽搐,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悲惨的死去。

  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齐声欢呼,感谢华夏军队为印第安人报了仇。

  李文斯抛射炮在设计之初,帝国军方是准备用来投射燃烧弹,或者用来抛射急速手榴弹,作为火箭炮和远程大炮的一种火力补充,并不是专业的化学战兵器。

  因为这种和迫击炮差不多的大炮,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弹着点不十分准确。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通过多发齐射,来覆盖一个相当大的面积。

  华夏军战士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李文斯抛射炮用来投放化学战剂的效果会更好。而且这种武器,成本低廉,制造容易,携带方便,特别适合攻城部队和打给阵地战。当然,因为这种大炮,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华夏军的各个野战部队和剿匪部队,为了对付那些集中在堡垒里面的叛军,也很喜欢用。

  北方兵器工业公司前前后后,一共开发了四个弹种,主要包括毒气弹、发烟弹、高爆弹和燃烧弹。

  但是无一例外,李文斯抛射炮弹体外形如一个加长的煤气罐。

  不同的弹种靠表面的涂色和标记来识别,例如装填光气的弹体表面为暗蓝灰色,并带有其它颜色的圆环或菱形的标记。

  帝国兵器工业公司本着人道主义原则,让交战的对方死得更快一些,三年的时间内,经常有50多吨化学战武器。

  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和苯氯乙酮等化学炮弹,迅速被武装到各个部队。在面对化学战能力几乎为零的西班牙殖民军队时,华夏军毫无顾忌地把各种化学炮弹作为取胜的“法宝”而广泛使用。

  当初西班牙人屠杀上千万南美洲印第安人,可谓是心狠手辣,只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今天。

  只要那些种植园主的庄园被光气炮弹所光顾,能够活下来的人,即使是不死,身体的各个系统也受到严重的摧残。

  现在,他们心中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悔恨,无限的悔恨,早知如此,我宁肯在西班牙要饭,也不会来南美洲。

  经过一个月的惩罚,那些来自欧洲的殖民者,除了少数撤回秘鲁之外,其他人均下了地狱。

  西班牙人辛辛苦苦干了近百年所积累的财富,全部被没收,最后都为华夏人做嫁衣裳。

  消灭了西班牙人,中央谷底的土地被收为国有。这个区域土地非常肥沃,雨量丰沛,这里很快将成为华夏帝国智利省最重要的农业区。

  形形色色的土著居民,开始翻身农奴把歌唱。

  100年来,西班牙侵略者给他们的屈辱和不公平,如今终于烟消云散。

  现在印第安土著居民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

  华夏帝国政府将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的乌鲁部落、孔萨部落和中部的阿劳坎部落,全部编入农业生产队。而南部的奥纳人、雅甘人等,将从此告别渔猎生活,成为帝国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份子。当然,每个人都有拒绝加入帝国生产建设兵团的权力,但前提是你有能力的平平安安的离开智利。

  智利解放之后,华夏帝国农业部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葡萄种植业以及葡萄酒产业未来将是帝国智利省的另一大经济支柱。

  虽然早在100年前,来自欧洲的冒险家小偷和骗子、冒险家,已经在智利种下第一颗葡萄树,但是,葡萄酒产业不过是最近十年的事。在此之前,天主教会准备圣餐所需的葡萄酒,均需要从秘鲁、加利福尼亚或者西班牙购进。至于顶级的葡萄酒,更无从谈起。

  智利西侧有长达5,000公里的海岸线,东侧为高达7,000米的安第斯山脉,北侧是广阔的沙漠,南侧为南极地区,所以智利中部平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帝国农业部经过实地勘察,认为智利葡萄种植区域一般在南纬32至38度之间。因为这里地形十分多变,非常适合栽培葡萄”。同时,智利气候条件独特,太平洋和南极的洪保德海流带来的凉风能很好地调节气候,沿海山脉形成雨影效应且能抵挡海风,这一切十分有利于葡萄的栽培。

  帝国生产建设兵团在发展葡萄园和酒庄的同时,还发展了橄榄油、蓝莓、覆盆子及蔓越莓类产业。五年之后,这里成为帝国最重要的果酒产区。

  依据《华夏帝国民族同化法》。生产建设兵团将北部的皮昆切人、中部谷地的马普切人以及南部的维利切人,全部送到集中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部分割开来。

  男性土著人被安置在集体农庄和农场,以及葡萄种植园,为帝国政府种植农作物以及水果。在业余时间之内,土著人必须坚持学习汉语。一旦发现他们用土著语交流,就将被关禁闭。

  强迫各地的土著居民融入华夏文明,这是各地生产建设兵团重要任务之一。

  而那些年轻的育龄妇女,被安置到牧区或者纺织厂。她们将成为生产建设兵团战士的老婆,为帝国培养未来的接班人。

  智利东部的安第斯山区有着面积广大的天然牧场。智利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农四师,农五师,农14师在安第斯山区的天然牧场,大批的饲养中国毛驴、黄牛以及美洲驼、羊驼以及原驼、驼羊。

  羊毛、羊驼毛以及其工业制品,成为智利省向华夏帝国政府以及欧洲列强的重要产品之一!

  按照皇帝陛下的指示,华夏帝国农业部从南美洲将羊驼,驼羊,原驼引入北美联合省,澳大利亚自治省,新西兰自治省,南非自治省、帝国内陆等地区。

  现在帝国的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的各个牧场,也开始放牧美洲驼、羊驼以及原驼。

  周垣之所以指示华夏帝国农业部把羊驼等动物,引入帝国广袤无垠的高原地区,主要是看重羊驼以及它的近亲,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经济价值。作为一种毛肉兼用型的草食动物,羊驼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远远大于绵羊以及山羊。

  羊驼毛保热性能比美利奴羊毛高30%,耐磨损性能是美利奴羊毛的4倍。22种天然色的羊驼毛具有染色时不会失去原有的光泽的特性,特别适合于毛纺或者精纺加工,制作成高档衣物。

  现在,华夏帝国的本土领土,从北极圈一直热带雨林,各个农场、集体农庄,集体牧场所处的气候和环境千差万别。无论是南部的热带海岸,还是北部的高寒山地,无论是低海拔的黄海平原,还是高纬度的青藏高原,凡是华夏人的地方就可以饲养羊驼。零下18℃到22℃的气温环境中,羊驼都能生存的很好。

  羊驼拥有类似骆驼般的习性,耐饥早,忍劳累。例如它的颈较长,蹄子是肉质的,走路的姿态也类同,胃里也有水囊,可以数日不饮水。在山间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它行走自如,而且能连续行走五天而不疲倦,而且整休一天又可继续上路。特别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无处藏身的野外条件,培育了羊驼极强的适应性能与耐粗饲性能,即使是高山棘刺植物,羊驼也食之若饴。

  华夏帝国本土西部高海拔的干旱沙漠地区,面积广大,达到数百万平方公里。气候恶劣,干旱少雨,只有极少数的动物生存。羊驼被引入西部地区,可以兼备了牦牛和骆驼的优势。

  在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的劣质草场和沙砾、荒漠灌木草场,羊驼比绵羊、山羊能更好地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帝国农业部推广羊驼牧业,不仅因为一亩草地可以放养多达10头羊驼,而且是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因为羊驼不会像山羊或者其他动物一样,把草或其他植物连根拔起。

  这一点很重要,至少可以保护西部脆弱的环境,同时又发展经济。

  帝国农业部指出,“羊驼比大多数家畜更适于牧场以及家庭养殖。”

  只要有一个特定的牧场,冬天有干草,便可大规模的养殖羊驼。

  当然,东部地区的果树园,更是羊驼养殖的重要区域。在帝国东部温带以及亚热带的季风气候带,在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羊驼可以被好好都圈养在家里,如同以前饲养绵羊山羊。

  帝国农业部经过考察发现,羊驼在桔杆利用率上,远远高于绵羊、黄牛等其他的家畜。

  帝国本土的农民发现,“羊驼非常聪明。这种高度群居的动物,容易饲养和照看。它们的名称有些不雅,叫什么草泥马?

继续阅读:第307章 帝国的现代化农业 1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晚明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