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垣后来在接见法兰西首相黎塞留的时候,曾经高度评价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
“克里斯蒂安是一位勤劳的人,但却不是合格的君主。”黎塞留却对克里斯蒂安评价不高,“虽然他为了国防修建了海防要塞,将海军舰艇有22艘扩展到60艘,在陆军方面,除了依靠雇佣军之外,克里斯蒂安还从王室领地招募了大量的农民并把他们武装起来,成为王国可以依赖的武装力量。但是,他也因此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典型的自不量力。”
周垣对黎赛留的评价表示认可,“克里斯蒂安的野心的确超过了他的能力。”|
“我也这么认为。”黎赛留继续贬低克里斯蒂安,“17世纪的欧洲各国都积极扩展对外贸易,他们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赚了大把的银子。克里斯蒂安看着眼红,也开始跟风,经济上采取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国内的一些贵族和商人组建了丹麦西印度公司和丹麦东印度公司。当然,重商主义政策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凡事总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克里斯蒂安企图建立一个商业帝国和军事帝国,但他所做的一切行为远远超过了帝国的能力,以致于丹麦王国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周垣看看正在做记录的方以智,“密之,你怎么看?”
方以智抬起头,“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克里斯蒂安还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自视过高,夜郎自大。丹麦的军事的实力只是稍微变得强了一些,他的野心便极度膨胀,于是他决定挑战克里斯蒂娜皇妃的父亲、瑞典狮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权威,以恢复他爷爷克里斯蒂安二世时候的荣耀。”
克里斯蒂安二世曾经一度担任丹麦、挪威国王、瑞典国王。
“在1611年至1613年的卡尔马战争中,克里斯蒂安为了树立自己的声誉,领导丹麦新军悍然挑起事端,虽然军事上取得了部分成功,并且攻克了瑞典东部重镇卡尔玛,并迫使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签订了对丹麦有利的克奈雷德条约,但是,这两次战争均得不偿失,除了一些面子上的好看之外,没有其他的收获。战争对丹麦的经济实力造成了相当大的消耗,对国家的发展并无多大的意义,对他这位国王来说,也并非光辉的奇迹。”
黎赛留见周垣君臣对丹麦国王的看法与自己不谋而合,心中暗自得意,于是起了拉拢和利用克里斯蒂安的想法。笑呵呵的起身告辞,返回法国大使馆。
“其实,这句话还可以推而广之。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再到生意场上的交往,最后到国际事务,都有一条相同的主线,那就是利益。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就有可能成为朋友,利益发生了冲突,父子也可能兵戎相见。”
“陛下要高瞻远瞩,臣不及万一。”
周垣摆摆手,“下面我说一说生意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奴隶贩子与克里尼亚汗,彼此拔刀相向,水火不容。过去的合作伙伴,为了各自的利益,瞬间成为竞争对手。”
“人与人之间,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你熟读历史,应该知道的比我还多。”
“陛下说的极是。三国时期,曹丕和曹植本来是亲兄弟,可是为了皇位,曹丕硬生生的逼死了弟弟。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让位,虽是污点,却也是不想为也得为。”
周垣说道,“朕虽然站在私人的角度上支持瑞典王国,但是,国家利益已经高于一切,朕不能因公废私。”
“臣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如果真正的克里斯蒂娜皇妃不理解怎么办?”
“这是皇上的家事。臣陈不应该多言。”
“你这个滑头。”周垣大笑起身,“走,咱们去机场,迎接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
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丹麦经济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正当克里斯蒂安踌躇满志的时候,德意志北部的基督教新教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失利。
新教联盟派遣的特使,呼吁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以及瑞典首相奥克森谢纳派军队去支援他们的教友。
克里斯蒂安为了使丹麦从战争中获利,当然也是为了满足他个人好大喜功的要求,向丹麦国务委员会提出,“朕决定派遣军队占领德意志北部捞一些外快。”
但是丹麦国务委员会对国王的做法极力反对,希望克里斯蒂安不要与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德国的天主教徒为敌,“这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冒险,很可能同以前的战争一样,得不偿失。”
克里斯蒂安正在犹豫不绝的时候,老奸巨猾的法兰西王国首相黎赛留来到了哥本哈根,“希望陛下能成为新教徒的救星、保卫者,让神圣罗马的那些天主教军队,尝一尝丹麦雄兵的厉害。”黎赛留甚至信誓旦旦的承诺,英格兰、法兰西,荷兰、丹麦订立同盟之后,英国和荷兰将会提供资金帮助,丹麦只要出兵就可以。
同样的话,黎赛留也给瑞典首相奥克森谢纳说过,但是,奥克森谢纳也是一只千年的狐狸精,丝毫不被黎赛留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出兵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此刻,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表现得极度不成熟,在联盟还没有签订,甚至连英国和荷兰资金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就以丹麦国王和荷尔斯泰因公爵的双重身份,率领25000人的军队侵入德意志北部。投入了反哈布斯王朝的战争,从而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及德国的天主教诸侯的敌人。
黎赛留的狡猾之处在于让他人火中取栗,他倡议法兰西、英格兰、荷兰与丹麦组成反哈布斯堡王朝联盟,由丹麦出人出力,英国人和荷兰人出钱,而法兰西只在一旁摇旗呐喊,动动嘴皮子。
面对犯了政治幼稚病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的进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裴迪南二世命令4万帝国军队在梯里将军的指挥下节节抵抗。
在战争的最初阶段,幸运女神眷顾了克里斯蒂安。在德国北部一些新教徒公国的支持下,丹麦军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胜利。而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除了军事上的失利之外,气候,饥饿和疾病也造成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人数一度降至一万人。
面对前线的告急求援,斐迪南二世决定把正在捷克作战的华伦斯坦召回。华伦斯坦向皇帝提出允许他“蹂躏四野以自养,“即采取这种以战养战的作战模式。
裴迪南二世给出明确的回答,“只要你能够打败妄尊自大的丹麦人,没有什么不可能。”
华伦斯坦不愧为一代战神,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军队由3万人扩充到10万人,并依靠着一只蝗虫般的军队以及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从马德堡转战匈牙利,随后攻入西里西亚,迅速遏制了丹麦人的进攻。当然,他的士兵也在战争中大发其财,所到之处,一片哀鸿。
克里斯蒂安垂头丧气的败退至下萨克森州,在巴伦山麓卢特被敌军统帅蒂里将军打得一败涂地,部队折损一半。
丹麦军队慌不择路,穿过埃姆斯兰的沼泽地、北海海堤岸后的马尔施草地,逃入日德兰半岛。
神圣罗马帝国统帅华伦斯坦率领如土匪一般的大军尾随而至,事实上,这支军队比土匪强不了多少。
而在此时,克里斯蒂安的德意志雇佣军又发生了叛变,加入了抢劫的行列。
海风习习,景色迷人的日德兰半岛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华伦斯坦的大本营施特拉尔松德市迅速被大西洋舰队海军陆战队所占领。这个濒临波罗的海的小城,犹如吕根岛的门户。
华伦斯坦发现自己的后路被抄,命令部分军队解施特拉尔松德之围,但很快被挫败。
而与其同时,哈布斯堡王朝军队遭到第一混成旅的迎头痛击之后,丢下大量抢劫来的物资迅速向南撤退。
丹麦军队乘机反攻。
日德兰的危机虽然解除,但是国家已经元气大伤,到处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华伦斯坦因为扭转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危局,将整个德意志北部控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之下,一时被哈布斯堡王朝誉为“皇冠上的第三颗宝石”。
对军队事务拥有绝对权威的华伦斯坦,不仅获得了西里西亚公国,以补偿他对军队的支出,同时获得了梅克伦堡,作为他的世袭封地。
尽管哈布斯堡王朝并没有提出赔偿要求,但经过这次人间地狱般的浩劫,丹麦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消耗殆尽,从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国家,败落成为穷困潦倒的国家。克里斯蒂安不但没有获得任何好处,而且还产生了巨大的军事债务。法兰西王国在老奸巨猾的首相黎塞留的高明的运作之下,完全实现了削弱神圣罗马帝国的目标,成为最大的胜利者。
周垣下令欧洲开发银行对丹麦执行一揽子援助计划。
在整个乌克兰独立战争以及波兰大洪水期间,克里斯蒂安带领着丹麦挪威王国,始终置身事外,一直在休养生息。丹麦挪威附近的北大西洋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鲱鱼和鲐鱼几乎占总捕捞量的一半,其他有鳕鱼、鳘鱼和比目鱼等。还盛产龙虾、牡蛎和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