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冰火两重天的春节(下)
秋风夜渡河2018-02-27 18:372,963

  女人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女人,男人也便这么过、

  女人头也不回就走了,男人带着孩子也离开了京师。

  据说男人读过书,姓黄,曾经是地位显赫的举人老爷,只不过现在落汤的凤凰不如鸡,他成了一名乞丐。

  真不知道该叫他乞丐举人,还是举人乞丐。

  总之,这位沦为乞丐的举人老爷,要去江南闯一闯,拜访一下他的老朋友宋献策,

  宋献策当初还是草根的时候,在城门口算命,穷困潦倒,独自打拼。

  黄举人倒没有看不起宋献策,两人经常谈天论地、交流学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宋献策喝酒的时候喜欢发酒疯。

  一般那些自以为怀才不遇的文人都喜欢发酒疯,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黄举人倒也不离不弃的陪着朋友,只是心里有时候骂宋献策是个傻。逼。

  家乡被陕西那边过来的流寇扫荡一番之后,黄举人积累的家业随风而去。

  人们常说,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可是老黄一点儿也不快乐。

  慌慌如丧家之犬,老黄携妻带子,背井离乡来到京师。却不想生逢乱世,哪儿都不太平,进京途中,又被乱民抢去了所有的行李以及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

  原先衣食无忧的举人老爷一家三口,不得不露宿街头,以乞讨为生。可以说是运气背到了极点、

  春节到了,高门大户飘出了酒肉的香味。

  又饥又饿的黄举人也曾经厚着脸皮去拜访昔日的老友,不想被看守大门的家丁直接打了出去,“尼玛,你一个穷鬼也和我们家老爷攀亲戚,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不三不四,净想天鹅屁吃。|”

  黄举人又羞又恼,恨不得找一个地缝自己钻进去。

  崇祯四年的春节是黄举人一生当中最耻辱的日子。

  妻子为了他和儿子能够活下去,和人牙子签订了终身的卖身为奴契约,包吃包住还包工作。但是黄举人心中有一种预感,恐怕今生再也不会与他老婆见面。

  想到昔日的卿卿我我,黄举人的心情失落得如雨后的秋季。

  “父亲,我们要去哪儿,”儿子问道。

  |“我们去松江,去找在咱们老家算命的宋神仙宋先生。”黄举人回答,“到了江南,爹爹跟宋先生借一支兵马,把流寇和那些为富不仁的家伙全部杀死。”

  “父亲,我力挺你。”

  忽然,鼻子没来由的一痒,宋矮子打了一个喷嚏。“特码的,谁又念叨我了?”

  礼部尚书徐光启老大人本家弟弟、乡绅老爷徐光汉笑道,“不知道又是哪家高门大户的小姐?老宋,你也不能这样一直单身,总要有一个暖被窝的。”

  宋献策和徐光汉碰了杯,“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嘴里这样这样说,心里可是火燎火燎的。

  “得了吧,老宋,男人的那点事儿,你我都懂得。”徐光汉笑道,“你和华亭县李乡绅的女儿李小姐的事儿,我看今天就定了吧。选个良辰吉日,把李小姐迎娶到家里。”

  “那成,这事就拜托给您了。又快又好。”宋献策的脸皮抽动了一下,“明天我请你吃大鲤鱼,谢谢你这个媒人。”

  “吃鲤鱼?那是必须的。”徐光汉将杯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不过我最喜欢吃的还是你们河南的扁食。”

  203混成旅,不过现在应该叫第三集团军,北方籍将领居多。

  高一功、宋献策还有各位师长、旅长、团长等军官,都喜欢吃面食,刀削面、油泼面、哨子面、拉面、手擀面。

  不过,逢年过节,最喜欢吃的还是扁食。

  宋献策祖籍河南,河南人喜欢称饺子为扁食。

  崇祯四年的春节,为聊慰及那久违的乡情,第三集团军军部在全军举行包饺子比赛。

  于是,各式各样的饺子隆重登场。

  松江,毗邻东海,饺子里面自然少不了海鲜,虾仁饺子,蟹肉饺子,马鲛鱼饺子,带鱼馅饺子,海带饺子,等等不一而足。

  羊肉加上洋葱剁成肉馅儿,香喷喷出锅之后,连徐光汉这样的南方人都赞不绝口。

  南方籍的战士,不喜欢吃饺子,那也没关系。

  梅菜扣肉,红烧带鱼,干锅牛肉,配上白米饭,保证你吃个肚儿圆,然后引吭高歌,“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今天确实是个好日子,数千里之外的汉中。

  周垣亲切接见了各级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军烈属代表,并给他们发了奖章、奖状和奖金。

  凤翔宝鸡靠山屯贫苦佃农马小兰老大娘,唯一的儿子凤翔战役中壮烈牺牲。

  马大娘喜极而泣,在她的眼里和心中,周垣就如同天上的星宿一样,高不可攀,让她景仰和膜拜。

  任何时候、任何年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需要英雄。

  一个忘记历史、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歌声传来,是男兵的小合唱。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打败了鞑子侵略者,消灭了流寇军……”

  接着就是女声传来,凄婉悲痛,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上,没了娘呀,跟着爹爹,好好地过呀。就怕爹爹,要后娘呀……”

  大明朝参将陈虎不觉悲从中来。他本身就是一个孤儿。

  而在栅栏边,很多明军士兵也是内牛满面。

  唱歌比赛结束,双方各自散去。

  太阳升得老高,但风依旧还是那么冷,嗖嗖的直往人的脖子里钻。

  明军士兵闲得无聊,蹲在屋檐前晒太阳。

  刚刚正准备舒服的打个盹儿,骑兵师营地那边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又把人吵醒。

  煎咸鱼的香味混合着孜然羊肉的味道,弥散开来,顺着风直往明军营地里钻。

  明军百户官王德柱,招呼手下士兵进屋吃饭。

  拿着粗瓷大碗呼哧呼哧的喝着大麦碴子,王德柱心里实在是来气。

  没有比较就没有仇恨,也就没有嫉妒和不满。

  手下的战士呆愣愣的看着大碴子粥和黑乎乎的咸菜,几乎没有人动筷子。

  “你们几个狗。日的怎么不吃?”王德柱来了气。

  “俺们就想吃热腾腾的白面饺子。”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兵站起身,准备闹事,“我特妈不干了,打了一年仗,欠老子一年的军饷,这过春节了,连一顿饺子也吃不上,你说这算是什么事儿?”

  “老胡,你说怎么办?”王德柱放下粗瓷大碗,“谁让咱们这些朝廷官军是后娘养的?”

  “胡大叔,我要跟你去。”十六七岁的小兵拴住随手拿起铺盖卷儿,追上了老胡,“我也想吃饺子。”

  一老一少走出了低矮的营房,后面传来桌椅碰撞以及碗盆砸碎的声音。

  老胡回头望去,好家伙,整个队里的兄弟全部背着行李往外走,如同一对讨饭的叫花子。

  王德柱跑在最后,冲着队伍骂骂咧咧,“狗。日的,等等我。你们抛下我一个人在这里,实在是太不义气。”

  营房门口没有人阻拦,守卫大门的士兵不知道跑到哪个狗儿不去找食吃去了。

  “活是苦了累点,但能吃饱饭,而且还有钱拿。”

  “架桥修路,俺们兄弟们有的是一把子力气。您放心好了,俺们绝对不会偷懒。”王德柱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着,随后问道,“俺们什么时候能穿上新军装?”

  “等你们过了试用期就发,放心吧,少不了的你们的。”

  大明参将陈虎,第二天召集军队例行训练,却发现人少了一半。

  陈虎无可奈何的摇摇头,想发火,又按下,士兵开溜很正常,连饭都吃不饱,还给你打个鸟仗?

  但是这样下去总不是长久之计,时间长了,自己还就成了光杆司令。

  陈虎决定以拜访为名,带着手下一干军官,来到了第11集团军骑兵师师部。

  师长马成龙开大门迎接陈虎一行。

  既然是友军来了,总要招待一番。

  俺们军中没有什么好东西,牛羊肉,鱼罐头,饺子、大米饭、馒头,还有绿豆烧、二锅头,通通管够。

  陈虎心中一叹,如果你们没有好东西,那我们这些人岂不要羞愧而死?

  军人们总是很豪爽,大碗喝起酒来,互不相让。

  酒过三巡,陈虎借着酒胆,提出骑兵师能将那些修桥补路修建营房的活,交给他的部队来干,“马师长,我也是想让兄弟们能有一口饭吃,谁让俺们穷呢?朝廷欠我们的军饷已经一年多了,还要有个活路不是?”

  “没问题。”马成龙爽快的答应,在他看来,陈虎的这支军队就是一支合格的工程兵。改编他们是早晚的事。

  酒喝到深夜,陈虎等人才醉醺醺的离开。

  马成龙拍了拍陈虎的肩膀,“早些休息,明天早晨不要耽误了上工。”

  陈虎笑道,“请马将军放心,别看我们打仗不行,干活却是一等一的。”

  

继续阅读:第146章 冒险家的乐园(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晚明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