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战河南(1)
秋风夜渡河2018-02-27 18:374,575

  龟缩在南阳城里的明朝军队,直到第三天,才发现已经农民军对南阳城的包围已经解除。

  赵伟以为是计,派人尝试着用箩筐把几个勇敢的士兵送出城,在周边十余里探查,却发现根本没有人过问他们。

  城外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很多已经散去。

  赵伟接到汇报之后喜不自胜,命令大军出城,“到了咱们兄弟捞取战功的时候了。”

  红了眼的明军士兵,虽然不能对闯王高迎祥的大兵怎么样,但是杀起那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来,却从不手软。

  那些还没有走掉的普通老百姓,通通遭了殃。

  一时间,南阳城外尸体遍野,血流成河。

  南阳城内,唐王和军政各界人士举杯相庆,同时派人向京师告捷。

  不过他们没有高兴多久,有两个不好也不坏的消息传来。

  南阳南部,华夏军第51集团军在扫地王张一川的带领下已经控制了新野县和邓县一带。

  两地的知县、各级官吏和乡绅大部分都已经投靠了华夏军。

  除了那些民愤极大的黑恶势力、土豪劣绅之外被镇压之后,没收家产,开明地主乡绅,只要能够按章纳税,就可以保留原来的土地和财产。作为回报,乡绅阶层无论是在职的还是退休的,都可以竞选县参议员,进行参政议政。

  周垣这一项政策,得了大明朝的旧知识分子读书人、地主阶层、乡绅阶层、商人阶层极大的拥护。

  而无地的佃农、小手工业者以及富裕农民,可以通过参加华夏军,使自己有一个上升的通道。

  南阳北面的河南府,

  华夏军第12集团军在管銘的领导下,出了潼关卫,兵锋直指河南洛阳。

  宜阳县知县唐启奏和一百多名官吏,打开城门,欢迎大军入城。

  三天之后,洛宁县知县武大烈等三百余口官吏、乡绅、万安王朱采讫及家人,宣布武装起义,和大明朝决裂。

  大军一路所向披靡。

  河南府下辖一州十三县望风归降,除了洛阳外,均有被华夏军解放。

  华夏朝皇帝,周垣发布指示,“要求解放区政府,尽最大可能救灾,确保不让一人饿死。”

  华夏朝粮食部紧急调拨大批的粮食,经过水路从江南调拨到河南西部,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赈济灾民。

  陇海铁路从潼关到徐州段,已经开始施工。连接各县的省道,连接徐州、商丘、开封、洛阳、潼关的国道,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华夏军宣布将福王名下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建设集体农庄。

  明朝河南府的军队,经过整编后,35岁以上的老兵,转入农垦生产建设兵团,其余的战士,加入华夏军第12集团军。

  周垣的一系列措施,迅速将混乱不堪的局面稳定下来。

  7月麦收之后

  华夏军第12集团军各部队陆续向洛阳开拔。

  河南府邸洛阳城

  华夏军要攻城的消息传入城内,立马人心惶惶、乱作一团。

  那些要饭的叫花子,揭不开锅的居民,开小差的明军士兵,住在寺院、庙观里的难民,也不再去官府设的粥棚喝照见人影的稀粥,开始成群结队逃出城,投奔华夏军解放区。

  有钱人家纷纷开始携带金银细软跑路,既然华夏军善待士绅百姓,咱们就没有必要陪那些王公贵族去送死。

  洛阳城附近的地主团练,在乡绅的带领下,纷纷协助华夏军维持秩序0岁

  一时之间,人流如织的洛阳城,竟然变得有些空空荡荡。

  人跑的越来越多,官府只好下令关闭城门,严禁居民出城

  福王朱常洵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的财产最多,只要华夏军攻破城,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

  找来前兵部尚书吕维祺,河南知府亢孟桧,河南巡抚李风仙,河南总兵王绍禹也是惶惶不安,一旦洛阳失守,他们的脑袋很可能就保不住。

  朱常洵请众人到王府来紧急协商,“洛阳危在旦夕,诸位有何妙计??”

  吕维祺正襟危坐,“王爷,我已经上奏朝廷,请求派遣大军火速支援河南。”

  李风仙叹口气道,“朝廷大军的主力,正在山西一带围剿流寇张献忠,恐怕暂无兵力支援河南。”

  河南知府亢孟桧说道,“洛阳城墙形势险要,坚固壮观,易守难攻,如果有足够的粮食,城中居民上下同心守城,,就可以加强守备等待援军。”

  朱常洵冷冷的看了一眼河南知府,“本王家也没有余粮啊。”

  王绍禹抬眼望着天花板,一声不吭。心中却暗暗的问候了朱常洵家的所有女性,“朝廷为安置你这个狗日的福王,就以28万两白银建造了明朝最豪华的王府。您那地跨河南、山东、湖广三省的20万亩良田,每年要收多少粮食?

  你福王垄断封地洛阳的卖盐权,还收取长江航运杂税和四川的盐、茶银,真的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你,特码还敢哭穷?”

  吕维祺心中鄙视了一下福王朱常洵,看来这一个肥胖如猪的家伙实在是指望不得。

  回到衙门之后,吕维祺开始发布命令。“副将刘见义镇守东门,参政王胤昌镇守西门,副将罗泰镇守南门,北门,由总兵王绍禹镇守

  。”

  众将领命而去。

  吕维祺对知府亢孟桧说道,“亢大人,召集城中各里、甲长在城墙上划分各里、甲防守具体位置。”

  “遵命。”

  吕维祺看了看巡抚李风仙,“李大人,你负责组织全城动员,发布告示,要求城中所有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女都要守城,都参加保卫洛阳战事,男性要上城墙,女的去洗衣做饭,如有不从者,就地正法。”

  “吕大人,咱们的守城物资严重不足。”李风仙苦着脸,“朝廷拖欠军饷太久不说,就是城墙上的红衣大炮和土炮,也都缺少弹药。”

  “那就找人从落河的河滩上拉大青石。”吕维祺说道,“除此之外,拆掉民房的砖石和圆木,用来守城。”

  “下官,这就去办。”李风仙冲着吕维祺拱拱手,“大人多保重。”

  亢孟桧回到知府衙门,开始从监狱里调出一千多名犯人,“我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全部跟我上城墙。只要能够保住洛阳城,我就上报朝廷,减轻你们的罪行。”

  犯人大喜,“我等谢过大人活命之恩。”这些犯罪分子,从内心上讲,根本没有把知府大人的话放在心里,一旦有机会逃跑,他们绝对不会放过。

  夜静更深,城中大街上燃起堆堆篝火,把城中照的通明。

  官兵巡逻队伍不停的巡查,洛阳城中在不安中度过。

  次日,李风仙命令打开官仓,将粮食分拨给守城的士兵。如果一旦城被攻破,这些粮食就没有意义。

  七月初十上午,华夏军已经将洛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帐篷林立,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城内。

  洛阳城城西门,参政王胤昌站在城墙上,心中颇感奇怪,华夏军并没有像以前人那样,架起云梯攻城,而是围而不攻,派人喊话,要求城内的明军投降,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晚上,洛阳城外点起堆堆篝火,红彤彤的火光照亮夜空。

  管銘下令,“用火箭炮试射,上燃烧弹,敦促他们出城投降。”

  此刻的洛阳城内,因为大半年没有下雨,天干物燥。几发燃烧弹就引起大面积的火灾。

  福王朱常洵的马厩里面储存的几十万斤干草,迅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炬。

  次日,华夏军继续小规模的炮击,目的是摧毁明军的作战意志。

  福王朱常洵挺着肥胖的大肚子,在延福宫进香、上供、跪拜玉皇,“祈求你老人家,保佑洛阳度过此劫,我一定给你重塑金身。”

  长跪不起,如丧考批。

  河南巡抚李风仙亲自来府上拜望福王朱常洵,请求这个吝啬的王爷,能拿出一些银子慰问一下在城头上抵抗的官兵。

  朱常洵摸了一下肥胖的脸,“要不要我去慰劳一下守城的那些兵痞,给他们送去猪肉炖粉条和白面馍馍。”

  “王爷,这个倒不用。”李风仙说道,“王爷实在有困难,拿出一些粮食也行。”

  “巡抚大人。我不是一个吝啬的人,这就像做生意。”朱常洵说道,“如果官兵能守住洛阳,我一定在宫中大摆宴席,宴请他们,给每个人送五两银子,此外,我还会上奏朝廷,给他们加官进爵。”

  李风仙气急败坏,铁青着脸扬长而去,他实在是无话可说。

  由于缺饷,守城的官军士兵以至一部分中下级裨将怨声载道,大骂:“王府里金钱百万,厌食粱肉,而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贼手。”

  华夏军用燃烧弹连续攻击洛阳六天,整个城内很多地方已是一片焦土,很多守军的神经已经开始崩溃。

  李风仙组织由亡命之徒,重刑犯人组成的敢死队300多人,出击西门。还没走一百步,对面华夏军马特林机枪响起。

  飞蝗一样的子弹射入人体,发出噗噗的声音。

  只在瞬间,明军敢死队全部战死。

  初11晚,驻七里河兵营明军官兵全部投降。

  河南总兵王绍禹得知七里河的明军将校与副将刘见义、罗泰都是把兄弟,心生疑虑,“如果这两个家伙也叛变投敌,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下令秘密逮捕二人。

  不想消息泄露,刘见义、罗泰立刻率领带领西门和南门的官兵,三更时分,打开城门,冲出城去。

  刘见义等人的投降,极大的震撼洛阳城。

  福王朱常洵更是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压力。

  管銘在周公庙大营,为挣钱起义的明军将领,设宴压惊。并下令,用山毛榉大炮轰击城池。

  洛阳城东门楼、西门楼、南门楼和月楼全被炮火炸毁在燃烧。城墙被炸的遍体鳞伤,城内一些民居被飞弹炸毁,城里城外浓烟冲天,洛阳城笼罩在烟雾之中。

  吕维祺现在快要崩溃了,自开展以来,华夏军一直使用远程打击,而明军没有一点还手之力。仅有的几名红衣大炮,也早就被华夏军的炮火摧毁。

  如果是华夏军抬着云梯攻城,明军的守城官兵倒不怎么害怕。现在倒好,弓箭和滚木雷石,全然无用。

  城中的粮食开始短缺,很多人开始饿着肚子守城,每天在战战兢兢中度过。

  夜静更深,刘见义开始在城外喊话,“明军兄弟们,别再饿着肚子为那个贪婪腐败的明朝卖命,听着华夏军,有饭吃有田种。”

  在远处,华夏军架起十多口行军锅,里面煮着牛羊肉,战士们敲着饭盆,“明军兄弟们,过来吃饭了。”

  驻守北门的官兵里面,传出一声呐喊,“反了,咱们一起反了。”,生缚前来督战的参政,并打开北城大门和月城大门,请华夏军入城。

  战士们在起义士兵带领下直杀各个衙门,一时城中杀声一片,火光冲天。

  此刻各衙门的守卫,全无战意,早就脱去官服,躲回自己家里。

  河南巡抚李风仙、前兵部尚书吕维祺、河南知府亢孟桧、河南总兵王绍禹、福王之子朱由崧、洛阳知县及逃入洛阳城的各县县官及大地主等百余人,正在巡抚驻地会客厅共商战事和城防之事,结果一下子全部被堵在里面成了俘虏。

  福王朱常询狡猾异常,早早出府躲避,躲进了为其母建造的迎恩寺中。

  迎恩寺主持法广和尚,将福王藏于大雄殿佛像下秘洞。

  迎恩寺一小沙弥觉命,因被主持和尚走了后门,而恼羞成怒。

  前夜在寺中值守发现福王偷偷摸摸的进寺,故而向华夏军告发福王下落,“福王那个王八蛋就躲在迎恩寺秘室中。”

  刘见义带领近500名精兵,,迅速将寺院团团围住,“砸开山门,将那些秃驴全部抓到大雄殿前,我要审问审问那个老玻璃,审问让其交出福王朱常洵。”

  老玻璃法广和尚自然是拒不承认窝藏了福王。

  刘见义就让手下,“让那些和尚走广发的后门,直到让他承认为止。”

  老主持法广和尚一听之下当即就昏了下去。

  刘见义让人将他用冷水泼醒。法广无可奈何之下,说出福王就躲在大殿佛像下秘洞中。

  小沙弥带领战士们一涌而上,在秘室中抓出300多斤重的福王。一顿暴打后,绑在牛车上,一路示众,压往周公庙。

  处在饥饿线上的民众,热烈响应华夏军似的号召,纷纷参军。

  历史记载说:“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是而后,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诸将皆望风走。即秉钺者以名节自许,不过以身予敌而已矣。”

继续阅读:第170章 战河南 (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晚明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