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没有曹操曹孟德那般才华和心机,但这一切并不妨碍郑芝龙同学向曹孟德大哥学习。
北面的那个小皇帝朱由检坐镇紫禁城,处于正统的地位,虽然已经落败,但是显然不是郑芝龙这号靠外门邪道发家的人物能指挥了的。
但是,这一切都难不倒以郑芝龙为首的海盗集团。
无中生有,瞒天过海,便是这帮海寇集团最拿手的计策之一。
一个做事没有底线的集团,做事的手段向来是无不用及。
300多年以后,他们的精神还依然被海盗的后代们传承和发扬光大。
从小就混迹于黑暗社会的郑同学聪明绝顶,“既然没有办法拿下朱由检,但是咱可以另立一个新皇帝。然后,就可以在天下纷争的盛宴中分一杯羹,把咱们的海盗事业发展光大。”
郑芝虎提出了反对意见,“哥哥,我等兵多将广,纵横南海,逍遥自在,何必做朱家的奴才?”
郑鸿逵笑道,“你以为大哥不想当皇帝,只是时机未到而已。用唐王朱聿键来扯虎皮做大旗,是目前的不二选择。”
郑芝虎说道,“既然哥哥愿意干,我自然是铁血追随,稍后便去水师备战,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出击。我要让那些,北方人看看俺们海盗的水平。”
郑芝龙、郑鸿逵乐得眉开眼笑,马上联合文官集团,双方一拍即合,共同拥立朱聿键为隆武帝,建立隆武政权。
朱聿键刚开始还以绝食相抗争,但耐不住皇宫里里面,郑芝龙送给他的女人们的软磨硬泡,“陛下,如今您也是一国之主,又何必看周垣的脸色行事?”
朱聿键的心思活泛起来,“对,如果将天下交给我,说不定还能恢复当初的荣誉。只要南方绅民愿意支持我,当皇帝还是很有前途的。”隆武帝甚至天真的认为,收复失地,还是有几分胜算的。
但是这一切,只是隆武帝的一厢情愿或者是说他的梦想。
首先,郑芝龙、郑鸿逵等武将集团,并不效忠于他,只是把他当一只提线木偶。
文官集团倒是忠于隆武政权,但他们却几乎没有什么实力。
一句话,南方各省,已经陷于割据纷争,督抚大臣也效法武将,一味盘踞地方争权夺利,朝廷威令不行,几乎谈不上统一部署、统一指挥。
大都紫禁城
天知道下一步会有什么妖孽出生。
除了发表声明谴责之外,崇祯政权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
周垣作出指示,“先等一等,让虾兵蟹将都跳进网里,然后一起收拾。”
隆武政权建立起来,但是,朱聿键与郑家兄弟却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作为皇族的后人,朱聿键最大的意向是北定中原,恢复祖先的荣誉,但这与郑芝龙的用心就大相径庭。
在老郑看来,隆武朝廷不过是个幌子,是他用来借助巩固自己唯我独尊地位的。北伐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况且他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格局。
因此,在朝会的第一天,双方就开始了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并很快进入了白炽状态。
朱聿键一心要摆脱抵制郑氏家族的控制,建立自己的班子。他现在最大的依仗,就是文职官员。
但是郑芝龙却恰恰不把这些文官放在眼里,“这年头要凭实力说话,皇帝在我的地盘上,吃穿住用都是我的。所以这个游戏规则必须由我制定,你们爱玩不玩,不玩滚蛋。以后朝见时,本官要排在文武诸城前面。”
黄道周脖子一梗,“蠎二将军,你特码还真二,我要是怕死还不来这里哦。”转头对着朱聿键叩首道,“陛下,如今小人柄用,怀干命之心“,以致”士庶离心,寇攘四起,天下骚然,不复乐生“,,老臣建议陛下”退小人,任贤士“。
郑芝龙怒道,“老东西,你说谁是小人?我看你全家都是小人,你们祖宗八代都是小人,。”
朱聿键为了避免局面闹僵,对双方加以劝慰,“各位同志,请大家静一静,听我说一句,历代之受患,莫过于群臣朋党之最大。去寇易,去朋难。万历以来,朋党之争给国事带来很大的危害,朕希望文武大臣各位同志,要精诚团结,不要有门户之见,盖国家之治,必文武和于上,始民兵和于下。南安候同志,你大人有大量,就先让一步吧。”
郑芝龙嘿嘿冷笑道,“那我就给陛下一个面子。”
退朝之后,朱聿键拉着黄道周的手说,“天下称直谏者,必曰黄石斋。”
黄道周在皇帝面前还是很谦虚,“皇上,我这是表明自己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
李蓉同学听说此事后,对周垣说道,“明代士大夫如石斋辈,炼出一股不怕死风气,名节果厉。第其批鳞捋须,九死不迥者,都不能将所争之事,于君国果否有益,盘算个明白。大都是意见意气上相竞耳,行有余而知不足,其病却大。”
周垣对爱妻的这段话表示肯定,“黄道周非栋梁之材。其人“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隆武政权的内部分崩离析,从此开始。”
果然在第三天的朝会上,自以为得势的文官集团开始了新的攻势。
新任监察御史吴春枝上前一步奏道,“陛下,臣纠劾邵武通判陈主谟、古田知县吴士燿、汀州知府王国冕贪污虐民。”说罢,将奏折呈上。
隆武帝看了一眼,“朕说过,小贪必杖,大贪必杀。各官赃私可恨,皆纱帽下虎狼也。若不严惩,民生何赖?都着革了职,该抚速解来京,究问追赃充饷。”
邵武通判陈主谟是郑氏集团的嫡系人物,抓他等于打了郑氏集团的脸。
郑芝虎面露不满,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没有真凭实据,就要抓人,岂不寒了我等从龙众位将士之心?”
“如果有人借整顿吏治,严惩贪污之名,行清除异己之实。我绝不答应。”郑芝龙慢条斯理的说着,坐在台阶上,取出折扇,“这天儿怎么那么热?是不是应该下场雨?”
郑芝虎,郑鸿逵相视看了一眼,哈哈大笑,也取出扇子,扇了起来,“大哥说的对,是应该下场雨了。”
户部尚书,何楷实在看不下去,斥责郑芝虎等人。“自恃功高,骄横跋扈。御前箕坐,无人臣礼。”
郑芝龙坐了半天,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了,最后灰溜溜得站了起来,“朝会继续。”
隆武帝看见郑氏兄弟吃瘪,心里快活得如同吃了蜜蜂屎,当即嘉奖何楷敢于直言,是个好同志,再给你加下担子吧,担任左佥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文官集团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纷纷击掌高呼,不过他们似乎忘了一句古话,“宁可得罪君子,也别得罪小人”。郑氏兄弟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朝会的结束,也是文官集团被郑氏兄弟刁难的开始。
郑芝龙决定,首先把他那个乌鸦嘴何楷赶出了朝廷,“老何同志,你身体不好,回家养病去吧。”
隆武帝不得不违心地同意郑芝龙的提议。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何楷卷着铺盖卷儿回龙海市港尾镇老家。
郑芝龙还是不死心,派出部将杨耿,“在半路上,把那个姓何的给我结果掉,一了百了。”
何楷行至半路,见伏兵持刃突出,心知是郑氏指使,镇静如常,出谓贼曰:‘知君所欲得者,吾头耳,毋及他人。’伸颈命取之。
众愕眙许时,杨耿曰:‘好一个都院,且取若耳可矣。’割耳而去,以已杀报芝龙。
郑芝龙拿着何凯的耳朵,在朝会上显摆,“还有谁不服?我郑芝龙专治不服?”
隆武闻何楷丢了小命,当时就涕泗滂泼,文官集团一个个向隅而泣。
当时人作一对感慨曰:‘都院无耳方得活;皇帝有口只是啼。’“
赶走了何楷之后,郑芝龙开始大刀阔斧滴清除异己势力。
隆武帝招募的文官集团,被杀或者被贬者,十之有八九。
郑氏兄弟完全走到了官员士绅集团的对立面,和大顺军、大西军没有什么区别。
黄道周见奸臣当道,国运已尽,遂向隆武帝告病辞官,“皇上,郑氏兄弟倒行逆施,早晚必为帝国军队所擒。何去何从,请皇上早日定夺。”
隆武帝一声叹息,两行清泪,从腮边滑下。
“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郑芝龙决定亲自担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招募一批听他话的官员。
既然读书人不给面子,那我老郑还真不用你们。
郑芝龙决定来一个新事新办,按照他经商的经验,把隆武政权的官员明码标价卖出去,进行统一管理,童叟无欺。
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也不管你钱的来路,只要能够出得起真金白银,小到衙门的书吏,大到武英殿大学士,都可以卖给你,如果你买的多,还可以打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