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城针线大街
华夏帝国银行伦敦分行大楼高高耸立。
在一楼的营业厅,忙碌而有秩序。
前来办理承兑业务的英格兰各大行商,低声的在谈论着各地物价以及世界各国的政治形势。
金发碧眼的美女经理格林小姐为前往中国的茶叶贸易商克伦威尔先生提供100000华夏币的贷款,并开具承兑汇票。
因为周垣这个小蝴蝶的关系,查理一世漫长的毒菜统治得到了加强,原先危机四伏的国内形势也慢慢的舒缓下来。失业的纺织工人、破产的农民并没有在克伦威尔先生的蛊惑之下,进行起义,而是登上了华夏帝国的客船,去修建苏伊士运河和苏伊士大公路,成为一名光荣的劳工。
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查理一世陛下的支持。
1628年议会解散之后,克伦威尔先生迁居到伊里城居住,成为该郡的最大乡绅之一。
国王查理一世的劝慰不断上升,但是人民的反抗情绪却日益下降,既然有机会去发财,而且日子过得更好,为什么还要反抗国王呢?
国内纺织企业的大量破产,而从事贸易的那些商人却大发其财,让克伦威尔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守着这片土地去养绵羊,至少应该走出去看看。比如,到那个神话般的国度华夏帝国。
还有一点,查理一世为了维护国王的权威,参考华夏帝国的政治保卫局,成立了秘密保卫局,准备对反对派议员下手。克伦威尔作为激进派的领袖人物,曾经提出了一系列摧毁英国旧制度根基的重要法案。剑桥郡的保皇党们,扬言要清算克伦威尔同学。受长老派控制的议会,开始左右动摇。
预感到形势不妙的克伦威尔,去中国政治避难也是事实。
“以后结算的时候,也要全部使用华夏币吗?”|克伦威尔先生问道陪同前来办业务的女儿詹妮。
“是的。父亲。”詹妮说道,“当然你也可以使用英镑进行计算,但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
格林小姐在一旁说道,“如果你在华夏人开的商店购买物品,使用华夏币可以优惠10%。如果是在国外,华夏币更是硬通货。”
克伦威尔从口袋里取出一沓地契交给詹妮,“那我还等什么呢?把这些土地全部兑换成华夏币。”
也许你会问,克伦威尔为什么不向英格兰银行贷款?,
我要告诉你的是,在另一时空,直到1694年,英格兰银行才成立。
华夏帝国银行伦敦分行,事实上起了英国中央银行的作用。
在华夏帝国银行入主英格兰之前,英国皇室要借钱,只有想方设法的求伦敦城里的富人和贵族封建主。
属于英国皇室的造币局,姑且算得上一家金融机构,它的斑斑劣迹就是拒绝兑付人们存在那里的金币。说白了就是老赖,挪用客户的存款。
查理一世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打仗了那会儿,命令掌玺大臣印制了政府债券直接卖给贵族、工厂主以及富有的商人,并且承诺,“我以国王的名义保证,一定会支付利息,当然,也容许债券持有人以财政券用于交税。”
但是财政债券到期之后,掌玺大臣却拒绝履行利息支付承诺。节操碎了一地。
英格兰的富人们再也不愿出钱购买财政券,已失去的无限加税权力的国王山穷水尽,也不得不向华夏帝国银行贷款。
英格兰的商人一度酝酿成立类似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融机构,但是伤透了心的查理一世宁肯向帝国银行寻求支持,也不愿意与商人妥协。
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服务对象是新兴的国际商贸,包括荷兰东印度公司,这家银行开创性的创造了存款账户、记账货币、透支信用等金融工具。
华夏帝国银行伦敦分行的业务蒸蒸日上,英国商人和贵族们眼红。
他们自发的成立了一家名为英格兰银行的股份制银行,但是已经无法和另外那个时空上的巨无霸英格兰银行相比。
华夏帝国银行发行的华元纸币得到世界各地的认同,而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英镑纸币却无人问津,不过他们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受到市场的欢迎,很快被有些人收购,到了最后,英格兰银行居然没有货币可发。
随后成立的几家英格兰地方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唯华夏帝国伦敦分行马首是瞻。
华夏帝国银行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承担英格兰众多商业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划拨冲销、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等业务。接受英格兰商业银行的票据再贴现,同时充当英格兰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由此而取得了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的地位。
在华夏帝国本土,随着南京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因应实际需要,帝国银行形成了有伸缩性的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成为世界所有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及基础。
在欧洲的其他国家比如西班牙王国、法兰西、波兰、奥地利等,金融情况莫不如此。尽管一些有远见的大国,也成立了自己的中央银行,但因为缺少实力,在华夏帝国银行庞然大物面前,一直是黯然失色。
哈布斯堡王朝和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波兰王国和奥斯曼帝国战争,波兰瑞典联军与俄罗斯的战争,让很多地方成为废墟。
各地的重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华夏帝国银行如同及时雨,对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有效的扩展了,使用华夏币的领域和区域。
华夏帝国皇帝周垣决定利用欧洲各国的经济危机,推出了著名的南京共识和中华价值观。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建立福利社会型的国家。
南京共识为华夏币在全球自由流动扫除了民族国家的政策障碍。
周垣直接鼓励欧洲小国采用华夏币作为本国的官方货币。
在西班牙王国与华夏帝国的贸易中,以前的贸易大量的使用白银。
白银和黄金是有效的结算手段,但是运送贵重金属所带来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在海军力量被荷兰摧毁之后,西班牙王国的商船,利用各种名义和手段,提高贸易结算中使用华夏币的比重。
比如,西班牙墨西哥行省的商户,在前往华夏帝国之前,会将白银存入华夏帝国银行墨西哥分行,然后携带汇票乘着贸易风去中国。置办好商品之后,西班牙的商户会把商品委托给华夏帝国远洋货船进行托运。如果他们在购买一份中华保险总公司的一份保险,就会将国际贸易风险减到最低。
欧洲各国的商人,纷纷效仿墨西哥商人的做法。
英法等国,大量的使用华夏币,增加购入华夏币的数量。
1635年前后,欧洲大陆上存在着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而这些公国的领主,无一例外的将华夏币等同于黄金白银以及珠宝。他们把黄金白银,存入华帝国银行,安全保险,而且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利息。既便国家遭受了不幸,他们还可以带着华夏帝国银行开具的银行本票,远走高飞。没有人能追查到他们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这就是华夏帝国银行的保密制度魅力所在。
外出经商的人暂且不说,稍微富裕一些的贵族们、手工场主,也纷纷持有华夏币债券、纸币、或者存单。
据后来的华夏帝国金融年鉴记载,至少在1638年以前,华夏币同白银、黄金一样,成为世界各国的储备货币。
在华夏帝国皇帝周垣回到21世纪之后,华夏帝国依旧照常运转,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有着无限个平行的宇宙,周垣最终再也没有回到他所创立的那个帝国。
英法等国的重商主义,对华夏币在欧洲的流通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重商主义着眼于流通领域,考察的是商业资本的运动,反映当时商业资本的要求。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形式是金银货币,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最主要手段,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到1640年,华夏帝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华夏币全球灞拳。
在以华夏帝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中,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愿意用华夏币结算,即使与华夏帝国无关的国际贸易也常常使用华夏币。
1635年末,华夏帝国统计总局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西班牙王国的外汇储备中,华夏币储备高达70%。瑞典王国华夏币储备高达80%,神圣罗马帝国华夏币的储备高达75%。白银已经退居第二位。而那些新兴的殖民地市场,比如,西班牙所属的墨西哥,华夏币的比例高达90%。”
华夏帝国皇帝陛下周垣在1635年6月1日接见世界各地的贸易商时指出,“从1636年元月一日,世界贸易中的所有的大宗商品比如皮毛,谷物,矿石,水果、木材等400多种商品,都要全部采用华夏币结算。”
在全球牢固树立华夏币的信誉形象,推动华夏币进入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华夏帝国驻外机构,公司、军队的战略的任务之一。
华夏帝国所属东南亚地区、印度洋群岛、非洲各个自治省、直辖市包括找哇岛、巴厘岛以及,西班牙的马尼拉,习惯于称华夏币为华金。
九州岛、琉球群岛、萨摩藩、马尼拉的帝国公民更认为,握有华夏币,又等于握有黄金。
后水尾同志购买华夏帝国的债券进行投资,使他的本金翻了两番。他的传奇故事,在华夏帝国东洋列岛各省几乎是家喻户晓。
没有人知道,这是华夏帝国的一个阳谋,一个利用现代金融知识操纵17世纪世界经济的阳谋。
华夏帝国皇后、帝国银行行长李蓉在她晚年的回忆录中写道,“华夏币之所以能够赢得那么高的信誉,归根到底是华夏帝国的金本位制度和华夏帝国的经济实力。”
“华夏帝国政府利用华夏币这个金融工具,将世界各国的财富无偿地都划到中国本土。”
由于华夏帝国掌握了货币的话语权,世界各地的人们,包括欧洲各国、莫卧儿王朝、奥斯曼帝国,包括非洲的某些小国家,人们就只能知道华夏币作为国际硬通货为本国经济发展带来多少好处,而不能知道第三国之间的贸易大量使用华夏币,也给华夏帝国带来的巨大好处。
其实,明白此道理并不复杂。
比如来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莫卧尔王朝之间的贸易,如果支付英镑纸币,莫卧儿王朝的商人显然不接受,因为英国这是一个欧洲岛国,英镑在莫卧儿商人眼里等同于一堆废纸。但如果使用华夏币或者黄金、白银,双方都能够接受。
而长途运黄金和白银的风险实在太大,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好的办法是持有华夏币,而要持有华夏币,就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产品供华夏帝国消费。
华夏帝国的全部代价,只是维护华夏帝国神话并付出印制华夏币的费用。
1636年1月,华夏帝国银行把商业银行的功能移交给帝国商业银行、帝国发展银行、世界投资银行。
帝国商业银行在欧洲各地的分行,开始承担着欧洲各国对外贸易的汇兑业务。
在1636年上半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华夏帝国商业银行向阿姆斯特丹开出的汇票,达到一百一十多万两。帝国商业银行在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也大大的减轻了运送现银的负担和风险,节省了运行相应的费用,
华夏帝国商业银行,为了促进欧洲各国与华夏帝国的贸易,还采用了循环汇兑制度。
长期以来,欧洲各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地位。
欧洲各国购买中国的现代工业品,以及传统的,茶叶、丝绸、瓷器,除了少数一部分用原材料、棉花、木材,香料或其他货物抵偿以外,主要依靠运现来弥补差额。
循环汇兑制度建立之后,西班牙墨西哥省的商人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可以不再以运送现金,而以帝国商业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作为清偿的手段。
国际贸易的逆差,在金本位制货币条件下,需要向出口顺差国输出黄金,以清算负债,否则,就无法达成贸易。
如果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根据使用货币的不同产生截然相反的经济利益关系。如果逆差国使用其本钞对顺差国清算,则属于赊帐购入行为,长期赊帐购入顺差国的商品,会促成顺差国制造企业的破产和其银行业发生发行准备作空的金融危机。
但是,华夏币属于世界性的货币,也是唯一具有结算功能的信用货币,无论是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都在华夏帝国银行的掌控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