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臣们都对慕非冷的傲慢指指点点,说他自恃清高,从来都是以鼻孔看人,目中无人,如今更是连早朝都不上了,让慕修寒有些态度与动作。
还有的直接跪在地上谏言大胆说,这慕王爷如此,怕是有谋反之心。
甚至还有的直接隐晦着说,让皇上把王爷杀掉的。
总之,劝谏的五花八门,不过说了那么多,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对慕王爷有所动作,包括让他远离朝堂。
但是他们那些大臣发现说了那么多,皇上却一点表示都没有,有的匪夷,不理解慕修寒,有的失望,觉得慕修寒害怕慕非冷,还有的看不起,认为作为一个皇帝都不能维护自己利益,保护自己的国家都不能做到。
他们愤慨,他们激动,他们都是对这个国家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们当年对建立这个国家,维护这个国家,都有一份巨大的贡献,他们说的话,绝对是有一分重量的,在这朝臣众多的殿堂上,不要看只有不多的人,言语的重要性但却占了大半的朝堂,皇上一般都会看他们的面子,可是今天例外了。
慕修寒的表情,一直不起不伏,不动声色,面无情感,大臣们说到最激动处,早已愤慨激昂,踌躇满志,脸都扭曲变形了,但就像有防护罩或者没有情感似的,慕修寒表情依然平稳。
慕修寒他不敢?他怕了?不能吧,他可是皇上,如果他怕了,这皇位岌岌可危啊!如果皇位被撺掇,那恐怕对这国家一直虎视眈眈的领国,就要发兵了,那将会从小事演变成大事,从一家的争端,变为一国的事端,甚至演变成残酷的战争。
可他们已经平稳了那么多年还能经历这刀光剑影吗?虽然每日也有操练士兵,但训练只是训练,又不能有真正的实战,见不到真正的敌人与他们恶毒的嘴脸,也见不到血腥,没见过当时曾有过的血流成河的场面,他们真的是可以保家卫国的士兵吗?
慕修寒这皇帝就那么有信心?每个人在注意到情况后都在思索,这个天下不会乱,也不能乱,绝对不能变得翻云覆雨,估计他们的皇上也是这么觉得的,史上有哪个君王会让自己的国家动荡,自己的子民流离失所,食不饱喝不足呢。
慕修寒可看不出那些大臣此时已经想了那么多,就像勾出了一部戏,演绎的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不知道已经想出来那么老远,都想到了战争,如果他要知道还不笑掉大牙。
慕修寒才不用听那些老臣的劝谏,因为他知道,慕非冷已经把虎符交回了自己手中,对他已经够不成威胁,也不用在对他产生任何忌惮,至于会不会篡权夺位的念想,他没有病怎么能篡权夺位呢!
作为一个不需要再怎么设防的人,再慕非冷又是自己的亲人,为何又要做的太绝,总要给人一条生路,给了他以后能平稳走的路,他这个皇位算是能稳稳的坐牢了。
不过如果不给他生路,赶尽杀绝,不管走哪一条路都是死路,哪条路都有围墙阻挡,而且墙又高又大又结实,根本攻不破,这可能他会狗急跳墙,破罐子破摔,那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即使那时候没有手握兵权,没有太大的威胁,但谁又能保证他没有留后手?
他的后手虽然不可能跟军队完全相媲,但也可能能周旋一阵,最后两败俱伤,这样的结果,他慕修寒作为君王怎么能认,如果是那样他作为一国之君,怎么能让人拜服,怎么能不想的多,不想的多,又如何能接近完美的完成事情。
只要他不逼慕非冷,不把他逼到万丈悬崖,没有退路,慕修寒想只要不出意外,慕非冷一定不会反抗他,而是会乖乖的待着,绝对不会反抗,他相信。
他已经把虎符要回来了,必须进行进一步周密的思考,以以走好下一步,以及平稳的走好下一条路。
他不能不思考,那是他的责任,他的义务,作为皇上的必行之事,在这些事上只能相信自己,清楚自己的选择,看清自己的判断,突破重重障碍,闯过迷雾雾障,越过荆棘林,跨过各种大河大川,不怕风雪的寒冷,直到找到发现自己正确的决定。
正确的决定可以将国家正确引领,变得更加富强,可以提升国力,和巩固自己的皇位。
区区一个慕非冷又算什么呢?没了虎符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王爷,没有什么实权的他,安心在王府里好好生活吧,那些大臣怎么会知道他已经要回了虎符,不过不能让他们知道,如果这消息现在泄露,那他们进谏的话,可就更不如现在好听了。
没准会说出什么话,比如让他赶紧乘机会除了他,或者把他控制起来,什么的。
他不忍啊,怎么说他也是自己的亲人,血脉相连,他不是那么心狠手辣,喜欢赶紧杀绝,不留后患的人。
他的心软,毕竟没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虎符,他也没什么特殊的表示和表情,没有任何的特殊话语,也没有死抓不放,这些都表示他根本没什么反叛之心,没有什么可特别担忧的了。
慕非冷都没有那种表示,这让他又放了一点心,觉得安全感爆棚,之后的事情,自己只要正确对待,留下他的一席之地,却又不能再让他太吸引人的注意,以至于再招来其他灾祸,应该就没什么大事了,他是这样想。
说到哪就做到哪,赶紧做,免得又有变数。
慕修寒特意到慕王爷府邸宣了圣旨,说他劳苦功高,多年来为国为民,兢兢业业,保家卫国,为保护国家做了贡献,如今特地准慕非冷休假,让他能好好歇息歇息,不再每日劳累。
慕非冷出乎众人意料的接了旨,从始至终未多说一句话,没有半句反驳言语,让人诧异不知为何,他们怎么会懂,这是慕修寒与慕非冷的秘密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