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你也看到这个田地,真可虑也!
(末扮杨文骢急上)
休教铁锁沉江底,怕有降旗出石头。下官杨文骢,有紧急大事要与侯兄计议。
一路问来,知在此处,不免竟入。
(见介。
生)
来的正好,大家听敬老平话。
(末急介)
目下何等时候,还听平话!
(生)
龙老为何这样惊慌?
(末)
兄还不知么?
左良玉领兵东下,要抢南京,且有窥伺北京之意。本兵熊明遇束手无策,故此托弟前来,恳求妙计。
(生)
小弟有何计策?
(末)
久闻尊翁老先生乃宁南之恩帅,若肯发一手谕,必能退却。
不知足下主意若何?
(生)
这样好事,怎肯不做!
但家父罢政林居,纵肯发书,未必有济。
且往返三千里,何以解目前之危?
(末)
吾兄素称豪侠,当此国家大事,岂忍坐视。
何不代写一书,且救目前,另日禀明尊翁,料不见责也。
(生)
应急权变,倒也可行。
待我回寓起稿,大家商量。
(末)
事不宜迟,即刻发书还恐无及,那里等的商量?
(末)
既是如此,就此修书便了。
(写书介)
「一封书」
老夫愚不揣,劝将军自忖裁。旌旗且慢来,兵出无名道路猜。
高帝留都陵树在,谁敢轻将马足骊?
乏粮柴,善安排,一片忠心穷莫改。
(写完。末看介)
妙妙!
写的激切婉转,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足见世兄经济。
(生)
虽如此说,还该送与熊大司马细加改正,方为万妥。
(末)
不必烦扰,待小弟说与他便了。
(愁介)
只是一件,书虽有了,须差一的当家人早寄为妙。
(生)
小弟轻装薄游,只带两个童子,那能下的书来?
(末)
这样密书,岂是生人可以去得!
(生)
这却没法了。
(丑)
不必着忙,让我老柳走一遭何如?
---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