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旦唤介)
孩儿出来,杨老爷在此。
(末看四壁上诗篇介)
都是些名公题赠,却也难得。
(背手吟哦介,旦艳妆上。)
「前腔」
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
(见介)
老爷万福。
(末)
几日不见,益发标致了。
这些诗篇赞的不差。
(又看,惊介)
呀呀!张天如、夏彝仲这班大名公都有题赠,下官也少不的和韵一首。
(小旦送笔砚介。末把笔久吟介)
做他不过,索性藏拙,聊写墨兰数笔,点缀素壁罢。
(小旦)
更妙。
(末看壁介)
这是蓝田叔画的拳石。呀,就写兰于石帝,借他的衬贴也好。
(画介)
「梧桐树」
绫纹素壁辉,写出骚人致。
嫩叶香苞,雨困烟痕醉。
一拳宣石墨花碎,几点苍苔乱染砌。
(远看介)
也还将就得去。
怎比元人,潇洒墨兰意,名姬恰好湘兰佩。
(小旦)
真真名笔,替俺妆楼生色多矣。
(末)
见笑!
(向旦介)
请教尊号,就此落款。
(旦)
年幼无号。
(小旦)
就求老爷赏他二字罢。
(末思介)
《左传》云:“兰有国香,人服媚之。”
就叫他香君,何如?
(小旦)
甚妙!
香君,过来谢了。
(旦拜介)
多谢老爷。
(末笑介)
连楼名都有了。
(落款介)
崇祯癸未仲春,偶写墨兰于媚香楼,博香君一笑。贵筑杨文骢。
(小旦)
写、画俱佳,可称双绝。多谢了!
(俱坐介。
末)
我看香君国色第一,只不知技艺若何?
(小旦)
一向娇养惯了,不曾学习,前日才请一位清客传他词曲。
(末)
是那个?
(小旦)
就叫甚么苏昆生。
(末)
苏昆生本姓周,是河南人,寄居无锡,一向相熟的。果然是个名手。
(问介)
传
--- 12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