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动物喜欢居住,植被茂密水这样有利的条件,是为皇帝围猎创建了绝佳的条件。
待到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府后,迁移所有居住在海子里的居民。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一百二十里,把元朝修建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
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风”,就是指南海子一带。周辟四门,内建衙署,设总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负责管理。
苑内分为四部分,各有一名提督管理,管辖海户四百人。苑内设立二十四园,养育禽兽,种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贵族打猎休憩。
不过到了隆庆年间,日渐荒芜的南苑已经很衰败。
顺治皇帝福临入主中原后,南海子被改称南苑。有了南苑这个符合皇帝喜好的园林式宫殿,顺治皇帝自然是要建一个更加符合自己爱好的地方,于是又建起了西苑。
不过西苑是顺治皇帝自己当做行宫一样的地方,是以南苑但这里仍是皇家最大的猎场。
不过虽然是修建了西苑,但是福临也是没有放弃南苑。顺治皇帝下令继续经营,其后陆续的修建四处行宫、若干庙宇。太皇太后信奉萨满教,于是皇帝让工部另建庙堂。
而行宫就在原明朝的两处提督衙门改建,其中两处行宫为旧衙门行宫和新衙门行宫而新建的,是团河行宫以及南红门行宫。再次规划后的南苑一部分作为操兵练武之所,筑晾鹰台和检阅台。
至于皇帝狩猎,苑内多獐子、野兔、麋麂,并圈养老虎,作为狩猎之用。同时南苑为禁苑,苑内几乎不住人,不耕种,只有一些维护的人称为海户。
明代时,南苑开四个苑门,北为大红门,南为南大红门,东为东红门,西为西红门。
大红门,又称“北红门”,是南苑周围九门中的正门,也是由南苑往永定门的必经之路。不过原本只有四个大门的南苑,因为使用原因等问题后增设为九个,包括小红门等。
随后又增设了角门,角门主要是随着皇帝前往南苑伺候的奴婢要出入南苑时使用。
虽然南苑的规模以及修建后的样式都是满足了福临的要求,只不过,作为皇帝只怕都是喜欢独一无二。所有皇帝既然是有权有势,那么任性似乎也是说得过去的。
福临亲自下令修建的西苑,早在顺治十年便已经修建好了,只不过当时昭圣皇太后住在紫禁城,顺治皇帝就算是再怎么不满意对于自己的皇额娘,总是孝顺不愿意违背的。
只不过,待到顺治十三年,在皇城外遇见了董鄂氏后的福临,似乎是逆反期晚到。一向是以皇太后为先的福临,不但要废除作为自己表妹的皇后,还要将一个昭圣皇太后不能容忍的女人册立为皇后。
自然母子之间不欢而散,昭圣皇太后怎么能够允许,也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儿子居然为了一个女人忤逆自己。
那么这一切只能是媚主惑上的董鄂氏的错,昭圣皇太后将一切错误归咎于,董鄂氏这个妖妇。
最后,不能让昭圣皇太后退让一步的皇帝,只能是从紫禁城这座皇城之中搬离出去。皇帝居住在西郊的西苑,这可是苦了满朝的文武百官。
有些事情皇帝处理了,虽然昭圣皇太后还政与皇帝,不过皇太后积威犹在,少不得一些大臣需要禀奏皇太后。
皇城西苑之间,怎么着也是不下百里的路程,四年的时间里,几乎是有三年都是这样度过的。
南宋末年,元金两国并立时期,金国完颜皇族在今西苑的北半部修建有太液池和大宁宫。修建成德太液池,因为风气湖泊水波奇特而成为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
元朝修筑大都时,将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围布置了三组宫殿,即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
不过虽然西苑并非是全部乃顺治皇帝下令修建,西苑的建筑群最终定型始于明代。明成祖定都燕京后,开始营建新的皇宫,明朝宫城在元朝宫殿的位置基础上向南移动。
因此皇城城墙也随之南移,为丰富皇城园林景观,永乐皇帝下令开挖了西苑内的南海,挖出的土方和开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万岁山。
最后挖出来的北海、中海、南海统称“太液池”,属于皇城西苑。
只不过崇祯皇帝死于社稷后,整个皇城的建筑,尤其是西苑遭到了闯王军队的大肆毁坏。将西苑最后的修建算在顺治皇帝头上,也是不为过的。
……
“工部尚书说的确实不错,不过,陛下修建园林怎么着也是应该要在前王朝的基础上,这清华园,算是一个侯爷修建的,于礼不符。”
礼部尚书不赞成,皇帝捡一个武清侯留下的园林,这算是什么事儿啊。皇帝为天子,自古就是尊贵的。
“礼部尚书说的话,就是不对了吧。当真是本官没有查过么”听见礼部尚书对自己说的话的反驳,萨穆哈不爱听。
园主李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官封武清侯,权顷朝野,炙手可热。这些,都是工部尚书翻阅典籍,查探过的。
因而李伟的清华园就建造得规模宏伟,堂皇富丽,与其身份十分相符。李伟有权势,有财富,如今的清华园虽然是荒芜了,但是怎么看,一点也不像是落身份的东西。
萨穆哈翻阅了不少资料,据《春明梦余录》、《明水轩日记》等笔记所载,清华园园域十分广阔,方圆达十华里。
并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水面占了园林面积的大半。《明水轩日记》中说:“清华园,前后重湖,一望漾渺,在都下为名园第一……若以水论,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
可见当时在建园造景时整个清华园的景色,究竟是多么的壮阔了。园中楼台亭榭一应俱全,登上园中楼台西望,便可将西山秀色饱览无余。
园中除了大量从产石名地灵璧、太湖、锦川运来的各种怪石以外,还有柳堤二十里,名花千万种,“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有柳堤花海之誉。
“诸位,告诉本官,这样一座园林,难道当真是当不得万岁爷的行宫园林么。”最主要的是,清华园其实毁坏并非是全部,不少的石料是可以再次利用的。
“那么勺园呢,不知道工部尚书可是看过了勺园如今的情况。”
虽然最后已经是这样了,但是眼看着结果就要定下了时,虽都没有料到,吏部尚书突然之间开口。
吏部尚书一向都是掌管官员政绩考核的,这一次皇帝会让吏部尚书参与,无非就是工部若是需要调派人手,找吏部尚书安排。
这样一来减少时间,也可以提高效率。工部尚书与吏部尚书之间,早些年是一点政见不合都是少有的,毕竟工部与吏部真的算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
然而,话虽然是这样说没错,但是事情却不是这样的了。若是这样想,那就真的是错的离谱了。
这不,如今吏部尚书可不就是开难了。“这勺园,乃明朝画师的园子,难道尚书大人不觉得,这区区一个画技之人,修建的园林难道还能与前朝国丈大人相比。”
当初礼部尚书提出来的话题,萨穆哈这一次踢给了吏部尚书,萨穆哈倒是一点不怕真的是能够闹到皇帝前面。
不论是如何,这件事吃亏的,很显然,在萨穆哈眼中自己都是有理的。
毕竟,这勺园主人,米万钟一个画画的人,算是什么东西。
“萨穆哈你这话,就是不对了,本官所知这米万钟可是官职山东参政。”既然是已经提到了米万钟,吏部尚书也不再藏拙了。
“要知道,米万钟其兄米万春,隆庆九年考中武进士,任通州参将。”
“其弟米万方,在锦衣卫任武官。而米万钟自己也是于万历二十三年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先后任永宁、铜梁、六合县令,不久升任江西按察使,转任山东参政。”
说了这一大通话,吏部尚书很显然是不赞成萨穆哈所说的,米万钟只是一个画画的画师。
“是,米万钟却是是任职山东参政,但是这又怎样。最后,据我所知,米万钟可是被罢官了。”
萨穆哈既然是已经能够将清华园搬出来说事,自然西郊那块土地上其它的园林也是考虑过了。
只不过,除了是看不上萨穆哈的身份外,对于米万钟所谓的玩石,萨穆哈其实是瞧不上的。
为官者,不能一心一意为民,就算是被称为所谓的清廉,这也是沽名钓誉而已。
真正的廉吏,只怕应该像于世龙那样之人,死后没有家产后服,唯一的资产不过是两身官袍而已。
但是米万钟可不是这样,曾在京城购有三座宅邸园林。一曰勺园,在西郊,一曰漫园,在德胜门积水潭东。一曰湛园,在皇城西墙根下。
三园选址均临水而建,借远山近水,要知道,当时人皆是喜好建设园林的,米万钟一个七品县令,再到山东参政不过五品,如何有钱置办三座园林。
再说米万钟还有一个癖好,喜好玩石。其爬山涉水,不怕艰险,只是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
若是米万钟在任官前,这些爱好也就罢了。可是若是已经成为了县令后,米万钟依旧还是如此,这样的县令如何能够为百姓做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