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乃福晋泉州当地的望族,在明朝更是低位斐然。而黄希滚自己本身也是能力不低,十九岁中举人,二十岁乃三甲第十五名进士,之后再明朝风雨飘摇之际,更是被崇祯皇帝任命为广西巡抚。
虽然黄希滚自己是辞官避世,但是,也是因为这一份先机让黄希滚在顺治皇帝时期能够得到重任。虽然翰林编修是个六品官职,但是自古文人最是看重翰林,而从翰林出来后的京官,更皆是以丞相为最后的仕途出路。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一职,自己设立了六部将皇权一点点巩固在皇帝手中。自次后,天下再无丞相之说。到了如今的圣上也是,但是这并不代表是没有与丞相相等的官职也是被取代了。
清朝设立了内阁大学士以及议政王大臣会议,都是对于皇帝进行辅佐的机构。而东阁大学士,正一品衔。掌管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等职位。票拟,更是能够代替皇帝御笔朱批,虽然这些话都是皇帝自己口述,东阁大学士最后代替皇帝写上去的。
但是,这本身就能够说明,黄希滚此时是受到皇帝重视的。而施琅,从郑氏逃出来后,却遇见了黄希滚这么一个贵人,最后甚至是娶了黄希滚的妹妹为妻。如今,施琅有所求,黄希滚怎么能不支持。
“那,姑丈在台湾,可是还好。”
此时黄希滚问的姑丈,就是娶了黄希滚妹妹的施琅。“如今再琉球,你姑丈已经是博得了众多百姓的好感,对于有杀父之仇的郑成功,你姑丈也是半点没有诋毁。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黄希滚一直认为,大丈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就像是当年的自己,发现了明朝的气数将尽,便早早的就辞官避世不出。不像是崇祯皇帝的舅家,皇帝要死于大明的江山社稷,这作为皇帝的舅舅也是一并要陪着皇帝去死。
“做人,切记是要愚忠啊。以后,你们跟随皇子的时候,也是如此。能够中立,自然是最好的,看看如今的皇后娘家,钮怙禄氏可不就是因为当年遏必隆中立,所以有了如今的皇后娘娘的母仪天下。”
黄希滚自己一向是认为,做人应该是要为自己着想才是。也是因为这样,黄希滚自己的官途一帆风顺,从顺治五年开始为清朝出仕,不过三年时间,顺治八年黄锡衮晋升为翰林院编修、受命典试江南。之后短短半年,转工部郎中、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顺治九年旋任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
已经在明朝做到了广西巡抚一职,如今转战到清朝黄希滚自然是不甘心自己的仕途官职如此低微。正好皇帝要在江南一带,对于盐道进行收缴。江南一直以海盐为主,而这些海盐,因为前些年朝廷作战在外,所以盐业一直都是被江南的乡绅世豪垄断。
如今皇帝需要一个对于江南了解的汉人,前往江南将盐业收归国库。而似乎最好人选就应该是黄希滚这个福建人,顺治十年皇帝下令将黄希滚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同年丁未升通政使司通政使潘湖叟黄锡衮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迁湖广右布政使、转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顺治十一年,黄锡衮被皇帝授弘文院内阁学士。而刚刚成为内阁学士的黄希滚,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撰修太祖太宗圣训。
“微臣以为,当初太祖太宗皇帝在世,因为战争所以圣训八旗不可更改,可是如今四海平定,臣以为两圣的圣训,实在是应该修改一番了。”黄希滚的话对于要册立董鄂氏的皇帝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当即就被顺治帝所采纳,只不过,这样反倒是得罪了昭圣皇太后。
“哀家听说,黄大人奎丑甲子丧父,我大清一向是以孝治国,黄大人忠君哀家满意,但是若是黄大人不知道什么是孝悌,哀家想黄大人也就不必为国尽忠了。”
太皇太后一番话,黄希滚不敢不尊从。于是乙未秋,黄希滚以父母丁忧未除,向皇帝请辞。顺治皇帝以孝治国,当然是立即就答应了。等到黄希滚再次被皇帝召见,已经是顺治十三年。当年皇帝就要册立董鄂氏,太皇太后没有答应,不但是没有答应,反倒是处置了为皇帝出主意的黄希滚。
就这样杀鸡儆猴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皇帝自此三年不再提要册立董鄂氏。不过,如今因为废后,太皇太后需要另一个科尔沁的格格给皇帝为后,所以顺治皇帝召回了黄希滚的同时,还将其又晋升为大理寺寺丞,十六年,黄锡衮被提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之职。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黄希滚的官禄,已经是到头了。直到十八年皇帝驾崩,黄希滚再也没有晋升。
到了新帝元年,作为先帝时期的旧臣,皇帝本着安抚的意思迁黄希滚为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康熙六年索尼死,朝中官职变动,黄希滚在被提拔加一级臣晋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康熙九年八月,因为当年在除鳌拜一事上,黄希滚算是出力,总算是得到了太皇太后多看一眼。也是因为这样黄希滚也算是迎来了十一年后,再次被皇帝器重。十月,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时兼武英殿总官,而陈凯永这个同僚任东阁学士兼武英殿主考官。
康熙十二年二月至七月兼兵部尚书衔,壬子黄希滚率兵前往湖广之地平抚“三藩”叛乱,率军经略抵御参与叛乱的耿精忠等部,以平寇荣绩有旨复召入阁,皇帝再次将黄希滚安排在兵部务直讲筵官,其它兼官如故。
而黄希滚在内阁和兵部一呆就是八年,直到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后,康熙二十年十月,皇帝已经赏赐了有功的将士,而黄锡衮以病请辞归家皇帝自然也是恩准了黄希滚的请求,本来官职就是不多,皇帝正愁怎么安排有功之臣,黄希滚自己就给了皇帝台阶下。于是皇帝痛快的保留了黄希滚的武英殿大学士衔,但是其它官职一概免除。
不过虽然是这样,但是皇帝依旧还是准许黄希滚能够参政。这也就有了刚开始在乾清宫的商议了,为了施琅和黄家的将来,黄希滚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而皇宫里再次热闹起来,还是在贤贵妃出了月子后,虽然皇宫里不是那么兴民间百姓的东西,但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好,后妃们还是特别注意生产后的那一个月。
而皇帝在当天知道了贤贵妃生下了皇子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就跟当初宜妃身下皇子是一样的态度。而皇后却因为皇帝的态度,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在皇后看来,皇帝没有表示,已经是对于这个皇子的厚爱了。若是真的给了什么其它的赏赐,皇后自己甚至是不打算让这个皇子活下去。这个皇子的出身因为自己这个皇后姨母,注定就是不会平静的。今后这个孩子的人生,也一定不会平静,皇后知道。
皇后想到了好几种办法,只是为了针对皇帝将来会有的动作。在已经有了皇太子的情况下,若是这个皇帝皇帝另眼相待,皇后就做主将小皇子除掉。牺牲一个皇子保全整个钮怙禄氏,对于皇后来说这是一笔最划算的买卖。就算,这个皇子是与自己有血缘的孩子。
要知道,皇帝是册立了皇太子,但是捧杀这个东西,自古帝王皇家向来最是喜欢这样做的。不过,好在这个时候皇帝没有其它动作,既没有去长春宫,也没有到坤宁宫。可是即便是这样,皇后也没放下自己一颗悬在空中的心。
而就在同一天,太皇太后在慈宁宫醒来后,苏麻喇姑就将所有的事情告诉了太皇太后。那些皇后自己因为立场关系没有说的事情,以及那些皇后说了的事情。
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今天贤贵妃产子这件事。
“贤贵妃在今日产子?那么现如今是上下来了吗?”本来一直淡淡听着苏麻喇姑汇报,甚至自己还有闲情逸致在喝茶的太皇太后,因为是自己听见了苏麻喇姑这句话,放下了茶盏不说,甚至还关系贤贵妃是不是已经生产了。
“回主子,贤贵妃已经生了,是个小皇子。”苏麻喇姑也没有觉得是惊讶,以太皇太后对于皇后的关注,贤贵妃是皇后的胞妹,自然也是得到了太皇太后对于其他人更多两分的关心。
“小皇子啊,小皇子好啊。哀家相信以皇后的左派,能够将四皇子养的好,这个皇子自然也是不在话下的。”
手中拿着佛珠,说完这一句话后,太皇太后似乎就已经是出神了。苏麻喇姑安排奴婢将太后用过的茶盏收拾了,然后就恭恭敬敬的在一旁候着,也不打扰已经陷入沉思的太后。此时的慈宁宫,虽然是阳光明媚的照耀着,但是无端端的给人阴冷,寂静和无端的恐惧。
“九公主怎么也没有抱过来给皇后娘娘看看呢,德妃妹妹可是忘记了。宜妃和贤贵妃妹妹都是将九皇子和十皇子一道是抱到了坤宁宫呢。”
除了郭贵人,皇宫里已经没有后妃怀有皇嗣了。明年五月又是皇帝的万寿节,如今已经算是年末。十一月,皇城已经下过了一场大雪。随着雪花飘落的,就是这下降的气温。十一月开头,从太皇太后的慈宁宫,到皇太后的慈安宫,再到皇帝的乾清宫,皇后的坤宁宫最后是后宫的东西六宫十二院,全部都已经是点燃了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