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于皇后,胤禛虽然年岁的增长,也是看在眼中的。皇帝身边,后妃不少。年长的惠妃,荣妃就不说了。
作为得宠的,宜妃与德妃要算两个。而如今的章佳氏,以及生下胤祹的万琉哈氏。虽然八阿哥的生母,如今还是个庶妃。
可是保不齐,皇帝那天又想起了不是。
但是,皇后的位子,这些年一直是没有动摇的。一则是皇后身后的家世显赫,同时牵连甚广。
虽然早些年,皇贵妃总是要与皇后一较高下,但是明面上也是不敢出格的。对于皇后来说,皇帝已经是仁至义尽。
但是,皇后对于皇帝又何尝不是特殊的,陪着皇帝熬过了亲政危机,又是皇后在皇帝身边,陪着皇帝度过了三藩之乱的危险。
不过,胤俄实在是有些不成样子,在皇后面前是乖巧。但是,也是一种遮掩的本事。这是皇宫里,皇子们都会的。
反而是皇帝跟前,胤俄总是有些近乎过分的理直气壮。
“行了,让你拿上来,朕难道还会跟你开玩笑。”接过来五张字帖,皇帝一样能够看出来,这是没有成骨风的颜楷。
皇后一手好的颜楷,如今皇帝看见了与皇后四分相似的胤俄,想到的总是当年,皇后初次题字的样子。
如今一想,原来已经二十年过去了。
“练了多久了?”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在自己跟前,总是爱顶撞,但是说话一定是真的,皇帝也知道胤俄不会撒谎。
胤俄也是自己没有想到,原来皇帝还会这样问自己。“启蒙的时候,就选的这个,四四方方的,看起来最好学。”
胤俄也真的没有辜负皇帝,当真就说了。就连为什么选楷体,还是颜楷都交代的一清二楚。
“混账,作为皇子怎么能够轻易的怕苦。”心中是高兴,但是天子的喜怒从来不会轻易流露。所以,胤俄再一次被训斥了。
胤俄为人有些鲁莽却是真性情,皇帝喜欢。只是若是不加以圆滑,这样子皇后又能护得了几时呢。
而颜真卿的字体磅礴大气,自是一派。也适合胤俄这样性子的人来学习,只是若要有小成自然要花费时间的。
皇后也是自小就学了颜体的,世人都说卫夫人的字更适合女子,可是皇帝不觉得。皇后自己坚毅,将颜楷也是彰显的淋漓尽致。
人心总是格外的偏向,就算是皇帝也是不例外。世人都说,活人是争不过死人的,毕竟那已经是心头的白月光朱砂痣。
可是,世道的真理却是,死人争不了活人。毕竟只有人活着,才会有无限的可能。
“字如今看起来,还是不错的。”皇帝对于胤俄时不时的会挑剔两句,这是这一年来,众人时常能够看见的事情。
不过有了挑剔皇帝也是有夸奖的,所以众人也都没有在意。反而是九阿哥胤禟,如今习字选的是更加要令人关心。
宜妃如今长子已经不再是五阿哥胤祺,而是这个九阿哥胤禟。养在皇太后身边,虽然五阿哥与宜妃之间还有母子情分,到底是淡了。
盛唐以后,世人都称颜体不错,盛唐以前王羲之的行书,倒是能够成为各种翘楚。尤其是那一手行云流水般的《兰亭序》,流传千古。
如今在皇帝的书库里,就收容了王羲之的那篇名作。“王公之字,遒美娟秀也含蓄委婉。如此也好,适合你。”
皇帝看来胤禟的字,倒是一顿夸奖。胤俄就在一旁,或许是自己时常被皇帝责备,所以如今没有被责怪,胤俄已经很高兴了。
或许,心宽之人,也是自有福气的。
接下来就是考校了,虽然与胤禟和胤俄没有什么事儿。只是,到底还是要在清溪书屋待着。
本来大皇子与皇太子也是在的,最初读书没有两让,可是如今的考校就不是了。
这样有些枯燥的事情,对于胤俄来说,自己就是有些受不了的。所以,想着想着,自己又走神了。
这一走神,就想到了皇后对自己交代的话。“你皇阿玛一向都是喜欢骑射的,你这就是像极了你皇阿玛。只是,若是文章上好歹也不能亏欠。”
“你皇阿玛身边总是有不少好玩意儿,你呀就少跟这你皇阿玛对着干,那些什么弓箭之类的,还能少了你的?”
皇后与贤贵妃虽然如今是有了少了来往,不过也遂了皇后的意思。皇贵妃闭门不出,后妃之中倒显得章佳氏一时风头正盛。
毕竟,当初皇帝的意思也是很容易揣摩出来的,不过皇贵妃这一闭门不出,章佳氏生下的皇子归属,就是一个大问题。
众人都知道,胤祹是皇帝留给苏麻喇姑的,章佳氏的孩子是要抱给皇贵妃的。如今事情成了这样,倒是有些难办。
“胤祉,你来答何为五经。”皇帝提问,就是考校的开始。
“以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伐。
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圣德。自卫反鲁,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
胤祉想了想,这是课上大儒说过的,于是便默背了出来。对于这些东西,课堂上太傅讲解之后,诸位皇子课下都要花费时间来铭记五内。
“胤禛,你来告诉朕,四书五经之意有何故。”皇帝也并不夸奖三阿哥是不是回答的很好,只是转眼间,又问到了站在三阿哥身边的四阿哥。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胤禛想了想,确定了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后,然后开始朗背出声。
胤俄本来是在走神的,奈何对自己四哥如今是有些怕了,只觉得四哥实在是有些欺负人。可是胤俄自己有求于人也不得不好声好气。
于是,就有了如今听见声音,就有了反射。听见这一段的之乎者也,胤俄觉得自己以后需要四哥的地方,实在是很多。
“那么,五经有何告诫之意。”皇帝一样是没有做出点评,这一次回答的,就是七皇子胤祚了。
作为七阿哥,虽然是天生带着些残疾不足,可是也没有妨碍到七阿哥的文武兼修。皇后当年下令,令太医全权的医治还是有效果的。
“《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胤祚也是规矩的回答了皇帝的提问,如今还有八皇子胤禩没被皇帝考据。其它皇子已经是走了一个遍,皇帝在这个时候停顿了一下。
“熟读四书五经之人,有何敦厚的学识或眼界?”
“其为人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
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矣;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矣。”
胤禩回答的问题,当属是不易的,至少作为弟弟胤禟与胤俄都是很担心的看着胤禩的。
“都说的很不错,朕心甚慰。”皇帝眼中不乏赞许,眼前的几个皇子,都是出彩的。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最后皇帝说了一段话作为总结,四书五经乃集成大作,当时典范是也。
“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周易,诗经,春秋,礼书,朕望尔等能够参透,熟读。将来治国之道,就要靠你们了。”
如今一看,皇帝是欢喜的。清溪书屋之内,出来皇帝,几位阿哥,还有满汉的几个内阁大学士。
皇帝在一旁考校,作为既是臣子,也是几位阿哥老师的大学士,或者是对于几位阿哥的回答感到满意,或者是因为几位阿哥的话而深思。
皇帝考校完成,阿哥们退场,几个大学士留在书屋之内,与皇帝商议关于皇太子的事情。
皇太子如今出阁,皇帝也是将朝事移到了这畅春园内,所以诸位大学生的意思,多是皇帝在畅春园给皇太子安排一处僻静之地读书。
“那么,诸位爱卿以为,朝中谁能够但当太子讲师一职?”皇太子既然已经出阁了,自然如今要学习的就是帝王权术。
结果,好几个大学士全部面面相觑,太子太傅是个不错的官职,可是就像是太子太保一样,虽然是一品官职,可是是个虚职。
最后,众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康熙帝下谕大学士在汉人大臣中选择学问优长的人来辅导太子。
皇帝的旨意颁发后,三日之内就有了一个章程。众人将自己意属的大学士都呈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结果,皇帝自己看见的名单不少,挑挑拣拣之后最后玄烨选择达哈塔、汤斌、耿介三人作为皇太子的讲师。
既然是选定了讲师,自然辅佐太子的事情也该是奏议。
之后的三日,皇帝与索额图,明珠以及恭亲王,裕亲王几人联合一些尚书学士齐聚畅春园,探讨辅佐皇太子的事宜。
“尔等都是以为,皇太子随着朕入住畅春园要更好?”皇帝看着这一个个的,都是上奏皇太子应该伴驾圣恭,简直都要气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