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人,就应该是要必须为了谁的恳求,就必须要作出承诺。
最终,那个承载着一份母爱的长命锁,终究还是只能留在了赫舍里氏自己的手中。
“今后章佳氏的绿头牌,撤下去吧。”王以诚在敬事房里,看了看摆在正中间的章佳氏,心中只觉得果真是帝王无情。
但是,也仅仅只是想了想。王以诚就将自己对于皇帝大逆不道的想法,压抑在了心中。“是,王公公。”
章佳氏,为皇帝生下了一个皇子胤祥,紧接着就再一年后再次生下公主十三,就在今乃,时隔三年后,再一次与赫舍里家的嫡女同一月,生下了一个公主十五。
能够在四年后复宠,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小之又小,也少之又少。“嘿,你说这贵人本来是挺受宠的,都是出身包衣奴才内务府,这些娘娘都是个个定好的命啊。”
“好命,好命也不过就是这个样子罢了。这深宫之中的主子,除了皇后娘娘,你认为还有谁能够但当这一句好命?”
王以诚不以为然,在皇帝身边四年的时间,足以令王以诚以往的观念发生极大的改变。章佳氏是即宜妃和德妃之后的第三个满洲包衣出生,但是为皇帝诞下了好些子嗣的后妃。
虽然是地位不高,但是章佳氏生产的年份,总是能够有些大事发生。“行了,既然是圣人交代的,咱们作为奴才的,按照规矩办事就是。”
“这里,岂有你我喧哗的份儿?”王以诚可是一点不相信,章佳氏的出现没有意外。当年宜嫔晋升已经是个意外了,而皇帝似乎是尤其觉得不够。
康熙十八年,皇帝甚至是单独将乌雅氏一个人,单独的晋升为德嫔。其后,不久乌雅氏出生的图海将军,就死了。
而再说近些年替代了德妃以及宜妃的章佳氏,自康熙二十二年入宫。然后就在皇贵妃的承乾宫随侍皇贵妃。
然后二十四年受到皇帝的宠幸,当时宫中正好是贤贵妃生下了小公主。而就在同一年,德妃也正好与章佳氏一样,都是怀了皇嗣。
这样的事情若是说没有什么算计在,就是王以诚自己都是不相信的。若是贤贵妃就像是二十二年一样,为陛下生下了皇子。
那么这个皇子是留着,还是不留呢?再说若是贤贵妃生下的是小皇子,但是小皇子死了。同时章佳氏生下的皇子或者是公主,也是死了。
那么,事情是不是就更加不一样,至少皇太子将来不会多一个皇后亲族的劲敌。而没有了直系血脉的皇后,定然是安心的会辅佐皇太子的。
只不过贤贵妃没有生下皇子,就是生下的小公主,后来的小公主自己也是死了。再到章佳氏康熙三十年生下的十五公主,正好就遇见了赫舍里庶妃生下二十四皇子,怎么事情就是这么巧呢?
“行了,你们在后宫这么好些年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要紧闭自己的嘴巴,难道这些都不知道么?”
“多谢王公公的提点,奴才们感激不尽。”敬事房的一干人将王以诚毕恭毕敬的送走了,然后就开始好好的在自己个职位上,各司其职。
王以诚离开了敬事房后,转身就回到了乾清宫。皇帝身边伺候总是算不上自由,王以诚走了,皇帝身边虽然是有奴才伺候。
不过作为奴才的,凡是以主子为先才是应该的。所以作为皇帝身边的第一人,王以诚也必须付出别人不能付出的东西。
“回圣上,敬事房已经安排好了。”王以诚手中的佛尘一挥,给皇帝回禀道自己在敬事房传达的结果。
皇帝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手中的朱笔却没有停手。
……
“公主,这是好事不是么?”排行第三行第二的荣妃之女,如今到了婚嫁的年岁。只比大公主小两岁的二公主,如今在宫中已经是十八了。
若是搁在大明朝,这个年纪的公主早就已经出嫁了。况且,若是时机成熟,相比公主们就已经是好些孩子的娘了。
“如今,纯禧公主在草原也是生活的很好,不是么。”作为皇帝的养女,恭亲王常宁的长女,宫中的大公主在康熙二十九年被皇帝册封为和硕纯禧公主。
作为和亲公主,作为联络皇室与姻亲科尔沁的存在,纯禧公主带着帝后的赏赐与对科尔沁的恩典,出嫁了。
“皇姐在草原却是不错,能够出嫁草原,以后到也是能够与皇姐一起作伴了。”按照皇室的规矩,庶妃所出的公主品级,最高不过是和硕公主。
而只有皇后嫡妻的公主,才有资格被皇帝以固伦公主册封。而恭亲王常宁的长女,不是嫡女只是庶女,按照规矩只能是降两等的多罗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盛京继位后,于崇德元年,始仿明制建立宫规将公主的品级进行划分区别。因为在崇德元年之前,所有的皇帝女儿不论嫡庶,只有格格之称。
皇帝的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固伦”满语,为天下、国家、尊贵之意,因为嫡女是中宫所出乃天下尊贵,所以有固伦公主一说。
顺治十七年顺治皇帝福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而不再是统一的太祖皇帝时期的格格。即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
和硕格格按照规矩,比照汉制品级为郡主,加持封号。亲王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比照汉制之后为县主。
而像是多罗贝勒之女,按照其遵制也为多罗格格,按照汉族的规矩是为郡君。至于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在外汉名为县君。
镇国公、辅国公以及贝勒侧福晋之女,统称格格。而这些格格的品级是为乡君,最后皇帝下令。
皇室之女庶女为和硕公主,宗室品级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若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
按规定,乡君每年领年俸四十两、禄米四十斛;同时皇室对于乡君的婚礼有详细的规制:如聘礼:马匹二头,马鞍二匹,开宴十六席,酒十六瓶,羊十四只,茶十六桶。
像是大婚的纳采:马匹二头,羊七只,无宴席。陪嫁:侍女二名。
以上与宴所需的茶膳皆由光禄寺筹备,羊与酒则是由乡君的夫家负责。同时又规定,若是乡君在外嫁蒙古又会再加俸锻五匹。
而之后,其它的诸如县主,县君,郡主郡君的大婚之流,以及和硕公主,固伦公主的大婚规格,依照品级均依次增加两等。
“那么为何公主还是愁眉不展呢?”作为养女的大公主大婚被皇帝晋封为和硕公主也就罢了,婚宴自然是按照和硕公主的体制来举办。
但是作为皇帝长女的二公主来说,这按照规矩虽然是册封和硕公主。但是怎么着也是作为长女,出嫁的婚宴规格总是要比照固伦公主的来才是好的。
“只是,女儿家的心事,总是不好说出口是不是。”因为荣妃的原因,所以二公主与大公主相比就要更加柔和温顺些。
因为和硕纯禧公主养在皇后身边一段时间,公主给人的感觉就要比二公主更加有气势也更加威严。当年纯禧公主出嫁,皇后亲自派了女史教导。
对于自己这个嫡母,二公主是敬畏以及顺从居多。但是在这些情绪之中,还夹着一些害怕,皇后的气势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已经越来越强大了。
“公主你又是何必这样呢?给奴婢们说说,也总是好的。”公主要出嫁了,按照规矩陪嫁有十二人。虽然是宫中伺候公主的都要陪嫁,但是若是能够成为以后的通房伺候额驸也是极好的。
所以,跟公主之间的关系,要融洽是很有必要的。
“荩草,你说些什么话呢?公主的事情,岂是你我作为奴婢随便乱打听的。”作为二公主身边的一等奴婢,还是女官此时白药不得不出声打断。
“公主荣妃娘娘差女官来了,公主要见么?”白药开口打断了荩草还想要说的话。荣妃想着,自己与女儿能够相见的时候不多了。
长城以北的塞外,除了皇帝北巡塞外之时,或许是能够有后妃得到幸运的机会伴驾在侧。但是荣妃知道,这个人定然不会是自己。
所以荣妃想要乘着如今还有机会的时候,能够多多与二公主相处,那就多多的待在一起吧。
二公主出生在康熙十二年,当时荣妃也不过就是一个没有封号的庶妃,以马佳氏作为称呼。只不过唯一好处的地方,就是荣妃出生不是满洲包衣。
而这又有什么用处呢?二公主早些年虽然是没有抚养在永寿宫,但是却也是没有教养在荣妃身边。待到荣妃康熙十六年晋封为荣嫔后,二公主已经四岁了。
对于皇宫之中的人来说,四岁意味着自己需要懂事了。所以二公主已经过了需要与母妃亲近的日子,荣妃就算是后来有心要弥补,但是皇子与公主。
自然还是要皇子,对于后妃来说价值要更加大一些的。一个公主,迟早还是要出嫁的。既然是如此,公主是为了皇室付出。
但是皇子不一样,母与子之间,在后宫之中的荣耀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三阿哥胤祚得到荣妃的关注,到底还是要比二公主多。
“去吧。”孝悌是什么?儒家讲求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孟子万章》有言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从爻从子孝也,子承爻也,善事父母也。顺於道,顺天之经。循於伦,循地之义。出自《礼·祭统》,皇帝重视皇子公主的学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