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明熹宗朱由检并没有时间,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一个小小的岛屿之上。直到两年之后,两江巡抚南居易派出总兵,整整半年的作战时间,终于将澎湖列岛收回。同时,明军生擒荷兰人的将领高文律。就算是将领被擒获,荷兰人依旧没有死心。
于是南下台湾,台湾比小小的澎湖列岛不知道要广阔多少,于是荷兰人便将当地的高山族土著人,像对待美洲的印第安人那样,以枪炮相威胁。高山族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比箭更加能够厉害,更加能够要人命的物品,在反抗无果后,高山族人妥协了。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荷兰人一点点的壮大,一点点的蚕食台湾当地的有生力量。将台湾土著人变成自己的后备军,于是在崇祯十五年,荷兰人最终击败了占领台湾北部二十多年的西班牙人。
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日渐有了成效。台湾俨然就是荷兰人的在东亚的一个领土。
郑芝龙少年漂泊,在十八岁的时候与其他兄弟一起前往澳门投奔自己的舅舅。在澳门,郑芝龙从跑腿的伙计做起,用了半年的时间都到了自己舅舅的认可,于是便被自己的舅舅带在身边有了学习经商的机会。澳门狭小,所谓的经商也不过就是贩卖物品。
当年明成祖皇帝身边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不少物品传到了东南亚的地方。所有,澳门的商业买卖也就是贩卖中国的瓷器到南洋。郑芝龙有眼光也很有手腕魄力,几次三番的得到了李旦的信任后,郑芝龙便投奔了李旦。
荷兰人占领了台湾,因为明熹宗的不作为,所有荷兰人便乘机在台湾更加猖獗。因此荷兰人与大明朝的海盗,商人相互勾结买卖商品,天启三年经过李旦的推荐,郑芝龙被荷兰人接受当作自己的翻译和联络官。但是郑芝龙的作用,也仅仅是荷兰人用来传递消息的传声筒。
所以在台湾给荷兰人做事的同时,郑芝龙并不满足自己的低下的地位。李旦是一个有名的海盗头子,心狠手辣做事从来都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因此,李旦很快便在福建等沿海之地,闯出了一片天。在福建,一旦说到李旦,那都是众人听见了闻风丧胆的。就连福建的江宁的知州,对于李旦也是缄默不言。
郑芝龙能够得到李旦的赏识,并且还被李旦给推荐到了荷兰人身边做事,可见郑芝龙此人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荷兰人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全部占领台湾,而郑芝龙自己也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郑芝龙自己早些年的经历,让他自己充满了不少野心与血性,海上多年的漂泊这样一群以抢 劫为生的人,早已经不再惧怕所谓的官府或者是其他人。
当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为了争夺台湾而自顾不暇的时候,郑芝龙已经找到了自己崛起的方法。
郑芝龙除了被荷兰人当作翻译之外,另外的作用就是在台湾海峡执行拦截西班牙人的任务。西班牙占领的台湾岛整个岛屿的另外一部分,岛上的西班牙人也是需要物资的,台湾土著人的食物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都是不能适应的。因此往返在台湾海峡之间的船只就成为了运送事物的必需品。
郑芝龙自己在日本岛,澳门和福建沿海多地往来,荷兰人也是看中了郑芝龙的能力以及号召力,所以才会将郑芝龙派往。只是郑芝龙并不是想要追随荷兰人,到了天启四年郑芝龙便投靠到了颜思齐手下。作为最大的倭寇首领,颜思齐在台湾也是不容小觑。跟随了颜思齐一年的时间,到了天启五年颜思齐死。
郑芝龙便纠结其他零散的海盗,之后多个势力的海盗集合一起,号称十八芝。郑芝龙成为了新的海盗首领,拥有了当时福建沿海最大的武力团队。郑芝龙摇身一变成为了荷兰人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个合作商,从当年的一个通事到了如今的头领。
如此郑芝龙已经在发达了,一步一步的迈上自己的人生巅峰。天启五年八月,李旦经过厦门,转战长崎再回到台湾。只是不幸的是,结束了贸易之后李旦再返回平户的途中去世。因为郑芝龙在李旦手下做了几年事情。郑芝龙对于李旦生意上的往来,知晓的也是有七七八八的不少。
所以当郑芝龙得知了李旦死去的消息后,李旦在台湾的产业便被郑芝龙所控制了,而在厦门的基地则是被徐新书所接手了。郑芝龙就是有心要吞并了厦门,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也是鞭长莫及。郑芝龙接手了三方势力,因此在天启五年到天启八年,明熹宗在位期间台湾海峡在金门与厦门之间,是郑氏一家独大。
郑芝龙以台湾为基地,抢 夺广东、福建等沿海数地。每次抢夺之后,郑芝龙便会很快的带着手下转移,让明朝的官兵疲于奔命。朝堂上下对于郑芝龙的举动,感到厌烦。但是这样一个海盗的存在,只会是彰显朝堂的无能。所以明朝对郑芝龙进行了招安。这也是郑芝龙多次作乱的目的。
但是郑芝龙深刻的明白,自己若是不能让朝堂对于自己足够重视,那么招安的结果也就是被囚禁而已。郑芝龙还是明白的,朝堂中的水是非常深的。若是不能完全的让朝廷的人忌惮,那么充其量也是一个让大众愚弄的对象而已。所以郑芝龙在今后的两年之间,并没有接受明朝的招安。
待到明熹宗驾崩,崇祯皇帝登基称帝,郑芝龙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明熹宗天启七年开始,到崇祯皇帝登基的崇祯年间,陕北连年大旱以至于,农民纷纷暴动。明熹宗与崇祯皇帝急着平定农民起义,对于福建的海盗反而是并没有多么的在意了。如今皇帝后院起火,满朝文武大臣已经自顾不暇,怎么还会在意郑芝龙提出的要求?
郑芝龙在明朝忙于应对农民起义的时候,已经自己很快速的建立了一直很强大的船队。从最初的几只船队,到了天启八年郑芝龙自己手中已经有了一只七百支船队的。
“郑爷,徐新书实在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啊。”郑芝龙手下有一个“包打听”,是郑芝龙早些年收留的一个书生。此书生郁郁不得志,多年科举尚且没有高中又自诩是满腹经纶。所有人对于这个人都是觉得,乃狂妄之徒。再不然就是信口雌 黄。所以,对于这个人大家都是不在意的。
郑芝龙倒是带着两分识人之心,所以便收留了这个落魄书生。或许是真的死心了,书生也不再整天的满口之乎者也。反倒是对于荷兰人传到台湾的那些新奇玩意儿,特别的感兴趣。
尤其是荷兰话,书生比谁都说得好。所以后来郑芝龙与荷兰人谈判就将书生带在身边,因此荷兰人也是认识了这个带着东方人气息的书生。荷兰人倒是不知道书生底细,也没有轻视书生的意思。所以书生干脆就在荷兰人的地盘上住下来了,也总是会打听一些事情。
当知道徐新书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联合,对付郑芝龙后书生便当即将这件事告诉了郑芝龙。许新书很显然也不会是只是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当徐新书发现荷兰人并不答应自己后,徐新书也就放心的与福建的总兵联手,准备将郑芝龙一举歼灭。
只是,到底还是郑芝龙技高一筹啊,郑芝龙拥有与荷兰印度公司所交易的新式枪炮。在击败了福建的副总兵后,郑芝龙杀了兵败的徐新书。因此在得知了郑芝龙的成功后,泉州府府尹上书福建巡抚,“郑氏虽然盗窃财务,然而并非大奸大恶之辈。对于泉州百姓,郑氏仁慈和善,多次救济泉州清苦百姓。”
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泉州等贫苦百姓所做的事,足以让那些已经对朝廷失望的百姓,对于郑芝龙信赖有佳。在泉州郑芝龙的威望,足以比得上当地的祠堂,官府中人反倒是就算出了赏银悬赏,但是也并没有得到什么人,愿意将消息透露给官府。
明思宗崇祯元年,工科上奏郑芝龙作为海盗,集结上万人在福建等地抢夺,使得不少商贾怨声载道。于是福建府层层上奏到了皇帝跟前,只是着一纸奏折皇帝尚未批阅,郑芝龙率领十八芝抢夺了泉州道,之后又击败了福建舰队的消息就传到了燕京。
大明朝的首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都便是金陵城,只是到了明成祖朱棣登基,南京应天府便不再作为都城。反倒是到了燕山以南的燕京,明成祖朱棣建都燕京,燕京也成为了明王朝的真正都城。之后的两百余年里,大明朝朱氏都在此定居。
所以当郑芝龙带着海盗打败了福建的舰队,这件事让明思宗意识到,海盗已经成为了威胁自己的一股强大力量。若是海盗不能招安,那么就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农民起义。这对于如今已经是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明王朝,将会是雪上加霜。
于是明思宗下令要求福建巡抚进行招安,如果有必要许以高官厚禄也是可以的。于是福建巡抚便联络郑芝龙,商议招安的事宜。只是郑芝龙自己毕竟有顾虑,加上书生的几番劝说,于是郑芝龙便打消了这次被招安的想法。经过书生的一番建议,所以郑芝龙便安排了自己手下的一人,蔡善继接受巡抚的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