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先莫要着急,我来此并无歹意。”见琳琅姑娘又惊又怕的,采凌逸这才发觉自己到底低估了刘家给姑娘造成的伤害,采凌逸连忙解释起来,“况且,我是采大人正室所出,姑娘在帝京,采府的传言应该听说过吧?”
琳琅心中的怒火和惊惧这才慢慢淡化了下去,正室所出,“公子是……那位传闻中采家在军队中的那位大公子?”琳琅身处这里,采府又时不时传出一些传闻,她自然是听说过。
听说过采家后宅不宁,正室与妾室一向不对付,听那些传言,甚至还有小妾苛待嫡女和企图毁了嫡女名节的事情发生,事情恶劣到了那种地步,他们两边势同水火吧?这么想着,琳琅姑娘觉得采凌逸说的话可信了许多,“公子莫怪,是琳琅唐突了。”
采凌逸宽和一笑,“没关系,姑娘心中的仇恨,这样想是正常的,你所仇恨的人,此时此刻一直想要针对采某的妹妹,所以才有了今日我们的此番相遇。”采凌逸说道。
“这件事情想来并不适合你去做。”这时候,坐在一边吃了许久没有说话的萧长暮终于开口了,“你若不想做,我们就去找别人,你若是决意要做这件事,我会在事成之后帮你去了这奴籍,帮你恢复平民之身。”萧长暮不便暴漏自己的身份,说话却不容置疑。
琳琅震惊看向萧长暮,心中思绪掠过,这人说确保自己脱离奴籍,从两位公子进来的模样,以及现在两人坐下的位置来看,开口的这位公子地位显然是比采大公子还要高,这采公子可是在战场有战功的,比他还高……琳琅突然也就确信了这人所说的话。
“听公子所言,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琳琅去做?”而且,很有可能还是针对采家妾室的事。琳琅不想失去这个机会,眼前的公子看起来是个正直的人,琳琅已经确定眼前的两位与她之前所见的那些纨绔子弟不一样,“若是琳琅力所能及,琳琅愿意去做。”
采凌逸沉吟片刻,还是决定将事情的原委挑着能说的告诉了琳琅,最后,从怀中那一叠的纸张里面挑出来了一张,“这一张还稍微适合姑娘一些,你看看吧。”说罢,将纸张递了过去。
琳琅看罢,心情波澜万千,最后终于平静了,“少爷的意思是……让奴家去扮演这故事中的女子?”这倒是新奇了,原本琳琅都做好了很难办到的事情了,可看起来,并不困难。
“按照这个做,你要不要以色侍人全看你自己,你若有办法全身而退那更好,事成之后,我与……这位公子,会兑现今天给姑娘的承诺,给姑娘脱了奴籍,给姑娘盘缠资助姑娘回家,碧水镇刘家已经倒了,姑娘不必担心。”采凌逸又把需要说的事情说了一遍。
事情谈的差不多了,萧长暮与采凌逸也告辞了,从窗户那里悄悄走了,不知道的风月楼的姑娘们都以为两个公子陪了琳琅姑娘一夜,等到第二天,琳琅姑娘就见楼里的姑娘看自己的时候,眼光几乎全都变了,里面的眼红或者恨意琳琅体会得到,也不甚在意了。
六月十七这天,是采家拜祭家族祠堂的日子,采家并不是靖澜帝京的大族,而是近二十年才在帝京扎根的,而采家的根在离着帝京不算太远的鸿麟县,按照家谱上的记载,六月十七日这天,是采家祖先定居在鸿麟县的日子,对于采家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此这一天,不管身在何处,家财多少,身居何位,都会赶回鸿麟县,给采家的列祖列宗献上一炷香,表达对采家先祖的敬意和感恩,祈愿以后自己过的更好。
现在采家这一族,混的最好的也就是采九承了,其余有商人,但是产业并不大,有读书人,,但是还没有到达采九承的高度,更别说那些种田的农民,采家祖宅依旧古朴,有一些旧。
采九承今次是一个人前来,毕竟老宅这边也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但是还不能破了采家这么多年来的规矩,所以采九承决定快去快回。一路策马扬鞭,因为起了早,所以终于在上午的时候感到了采家鸿麟县老宅,上了几炷香,拜完了之后,就开始往回返了。
在采家大宅遇到采家其他人对采九承的奉承应和谄媚的样子,极大的取悦了采九承,在帝京的时候,一抬头好几个官老爷,但是鸿麟县不是啊,这样一个大官真是不经常遇到的。
心情好了,路上的风景也就好了,因着不太习惯鸿麟县简朴的吃食,采九承忍着腹中饥饿,准备快些回采府,回到家中再用膳食,因此,回去的路马儿跑的也非常的快。
终于,在不到傍晚的时候,就已经离着帝京不远了。却在此时,忽闻一阵袅袅琴音,被夏日傍晚稍凉的微风送进了采九承的耳中,采九承顿时心神一阵,举目朝着琴音出处那边望去。
却见在一处炊烟袅袅的之中,一座简朴却雅致的小草屋坐落在那里,篱笆围成的院落中,有一个石桌,石桌旁边摆着几个石凳,院中还有一口水井,将水井覆盖着的是一颗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了的槐树,这个世界,微风吹来,槐树花香送出去很远,香甜的味道扎进人心底。
小院虽然看上去与奢华丝毫不靠边,但是难得的是收拾的非常干净,又有一种怡然自乐的田园感觉,看上去就像是许多文人墨客心目中憧憬的那世外桃源一般,令人神往。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正是那琴音的来源,那是一个一身白衣的女子,她坐在石凳上,琴音从纤细洁白的之间缓缓流淌出来,让人心醉,而更让人震撼的是,微风吹落槐树的花,花瓣飘落了整整一个院子,也时不时飘落在她的肩头,和发梢,指尖,琴上。
看上去,那女子像是与这闲适的风光融为一体,采九承心开始乱跳起来,拼命睁着眼睛,生怕眼睛一眨,那女子就像是自己的幻梦一般消失不见。
采九承定定的看了好久,犹豫着要不要上前去,但是到最后,终于还是克制不住内心的躁动,刚刚在老宅的时候,上香祈愿自己以后过得顺遂心愿一些,没想到立刻就遇到了这般仙人之姿的女子,琴艺如此卓绝,才气透过这么远的距离,都能感受得到。
不抓紧了,怕是要遗憾的错过了与佳人的偶遇了,书中那些才子路遇佳人的故事,又翻涌到了脑海之中,采九承也是帝京有名的才子,当年科举的探花郎,容貌自然也不会差,若是不然,也不会曾经被萧询义夸奖过了,因此,采九承一直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才气很是自信。
采九承策马赶到小院之外,听闻外面的动静,琴音也停了下来,女子抬眼看向门外,就见一个很有气度的人将马匹拴在了院外的一棵树边上,自己则是整了整衣冠,迈步走到院落的方向,举手敲了敲院落的门,举手投足一股儒雅之风。
姑娘停下了手中的弹奏,起身来到院门边,开了门,采九承第一次看到了姑娘的样貌,正是眼横秋波,眉如远山,肤如凝脂,唇红齿白。眼中挂带着一些淡淡的忧伤,让人心生怜爱。
采九承连自己的心跳都感觉不到了,盯着姑娘看了半晌,才觉得自己失礼了,赶忙拱手抱歉道,“姑娘见谅,在下一路劳顿,实在口渴,路过此处却听闻姑娘的琴音,惊为仙音,所以忍不住策马前来叨扰,拜访姑娘,唐突之处,还望姑娘海涵。”
那白衣女子看了采九承一眼,点点头,并未开口。
采九承心中见她清冷的模样,更加觉得这就是上天赐给自己的仙女,赶忙又开口道,“在下可否进来,向姑娘讨一碗水喝?”在策马过来之前,采九承就已经仔细看了,这村落不大,眼前的姑娘的草屋在村落边缘,是一处清净的住所,也离着自己方才走的路最近。
果然,姑娘像是采九承想象的那样,并未拒绝,采九承跟随姑娘踏入了院落,就见姑娘走入里屋,再跟进去显然不太合适,采九承就在院落之中等待,感受着姑娘身上的仙气。
片刻,姑娘手捧着一片荷叶,荷叶之中卷着满满的清水向着采九承走来,“家中只有小女子一人居住,因此盘碗并不多,公子请将就用吧。”
那莹白的玉手近在眼前,采九承痴痴的看着,木然接过荷叶,将里面的水一饮而尽,只觉得无尽的畅快,水也比别处自己喝的更加清甜,这是他在这世间,喝过的最好喝的水了。
采九承意犹未尽道,“能否问问姑娘,为何独身一人住在此处,我闻姑娘琴音,是有大才大胸襟的,可是有什么不好的遭遇或者遇到了什么难处?若有在下可以帮忙的,在下一定竭尽全力。”采九承说的急切,也无比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