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再也忍不住自己的脾气,手中的茶壶最终扔了出去。
春桃身姿敏捷的躲过,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抬头,果然看到了女子吃人的目光。
“扑通!”
没有解释一句,她直接跪在了地上。
御史大人今晚不过来,眼前人肯定心里呕的慌,她要是敢多说一句,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小妾想到还没有过来的田亮,脸上出现一丝疯狂,娇媚之意顿毁……
田亮可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回归,府里某处还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小妾对他来说,不过就是个玩意儿,有需求就去逗弄一下,像现在这种公事繁忙,他根本不会想起来。
“李兄,你说有事情想要和我商量?”田亮起好奇,心里更是期盼李春妮能有更好的点子。
“不知道亮起兄可曾听过除虫菊?”
杨家当时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李春妮只知道他们向皇帝请赏,至于细节,朝廷并没有对外宣布。
“除虫菊?”田亮起复述了一遍,脑海中似乎是有一点印象,不过不确定。
因为他所知道的那种东西,应该和李春妮没有关系,她这么问是什么意思?
“对啊,就是除虫菊,今年治蚜虫的药材原料,亮起兄知道吗?”
在李春妮闪闪发亮的注视下,田亮起终于确定,她说的,竟然就是那种东西。
之前提到了粮食,她是为了主动捐粮,现在提到这除虫菊,莫非是……
田亮起摇了摇头,打住了自己的胡思乱想。
要是别的东西也就罢了,但这除虫菊,可是杨家今年才发现的,李春妮不可能有。
“今年虫灾这么严重,杨家的除虫菊算是救了很多百姓的命,我自然是知道的。”田亮起说出自己知道的信息,算是给李春妮透了个底。
他以为李春妮只是想了解一下这些事情,没有隐瞒一丝一毫,却不曾想,他的话刚说完,李春妮就嗤笑了一声。
“杨家的除虫菊,真是好笑!”李春妮眼中满满的都是讽刺,田亮起想装作没有看见都不行。
再说了,这明晃晃的八卦,他怎么可能放弃,“怎么,这样的说法不对吗?”
看到田亮起的眼神,李春妮哪儿能不知道他的意思。
这一路走来,她也算是看清楚了,田亮起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八婆。
刚认识时候什么清高孤傲,不知道这孙子当初心里憋的怎么难受。
几人熟悉后,田亮起探听八卦探听的可欢了,可能是职业病。
不过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她要的,就是田亮起的感兴趣。
要是田亮不感兴趣,她还真不知道,这接下来的戏怎么唱呢。
“当然不对,这除虫菊,可不是什么杨家的,要是非要跟他们扯上一点关系,也不过是……强行利用……”
除虫菊的作用是她师傅郝郎中提议,因为她没有防人之心,在拜托杨家找除虫菊的时候,直接把这些话都说了。
她本来以为杨家是医药世家,人品之类的应该都是没话说的,所以根本没有想到,竟然会有后来的事情。
“杨家本来说好要帮我找除虫菊,可后来,呵呵……”
李春妮把杨家找到除虫菊之后隐瞒没有告诉她,并且拖时间,等合适的时候邀功上报朝廷的事情一一摆出来。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但再一次提起来,李春妮觉得自己心中还是满满的怒火,只因为这一路看到的难民有那么惨!
田亮起看着怒气冲冲的李春妮,一点都不怀疑她话中的真实性。
不说别的,就她此刻真实流露的感情,主要责怪杨家的地方,竟然是嫌弃杨家的拖延,让村民们的粮食受到的损害太大。
若是平常之人,谁不恨杨家独自贪功,而李春妮却是嫌弃杨家报晚了。
除虫菊的事情,他也曾有所耳闻。
这种东西的出现,也算是应了虫灾的燃眉之急,曾经因为这件事情,皇帝还对杨家赞不绝口。
他倒是没有想到,除虫菊的功效竟是由李春妮的师傅发现,杨家抢占了人家的先机,谋了功劳不算,为了得到更多的赏赐,还拖延了时间。
想到杨尚德之前的委屈,他不由有些唏嘘。
不过,李春妮提起了除虫菊的事情,他也想起了朝廷的一些政令。
“倒是没有想到除虫菊背后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可惜了李兄和你师傅的一番努力,不过,朝廷对着这除虫菊,似乎是有新的安排。”
除虫菊本来就来自外洋,在本国特别少。
经历了虫灾,朝廷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就目前而言,朝廷是有引进除虫菊种植的意思。
田亮起的话,相当于给了李春妮一个定心丸。
她本来还在犹豫该怎么提这件事情,朝廷既然已经准备引进除虫菊,那她的要求也就好说出口了。
“引进除虫菊,朝廷准备怎么做呢?”
田亮起抬头看了李春妮一下,稍稍权衡,这件事情很快大家都就知道,也算不得是什么秘密。
再说,李春妮也算是除虫菊的发现人,应该有知道这件事情的权利。
“朝廷想让大农司试着种种,等有了成果,再推广种植。”
当然,对于除虫菊的使用,朝廷是有限制措施,目前初步规定,只能由朝廷销售。
李春妮听完田亮起的话,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她本来也没有想过能拿到除虫菊的销售权,这种东西,就算朝廷敢放手,她都不敢要。
万一有人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朝廷能解决,她可是解决不了的。
她想要的,不过就是种植一些除虫菊,然后卖给朝廷,赚点小钱,也相当于推广除虫菊了。
最起码,只要这些东西掌握在朝廷手中,再发生虫灾,百姓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损失。
“我有种植除虫菊的经验,如若是朝廷有这方面的需求,我可以把经验写下来,直接交给朝廷……”
有了种植经验,朝廷肯定能多省很多事。
田亮起猛然起身,还有除虫菊的种植经验?但李春妮话只说了一半,肯定还有别的要求。
果然,李春妮接着道,“这经验是我和师父在无数失败中摸索出来的,肯定不能白给朝廷。作为回报,希望朝廷能让我建立第一个除虫菊的试种点。”
“当然,我只管种植,到时候有了成品的除虫菊,肯定要卖给朝廷,就当做是朝廷的供给站。”
田亮起听了李春妮的要求,陷入了沉思。
仔细想想,李春妮的提议,对朝廷来说,并没有什么危害。
朝廷本来也在找除虫菊的种植方法,要是李春妮给的经验方法是真的,那他们就相当于捡了个大便宜。
一路以来,他对李春妮也算有了一定了解,李春妮说有种植除虫菊的方法,那就必然不是说大话。
“李兄,这件事情,我可以上报皇上,但皇上能不能答应,我就不确定了。”心中觉得应该没有什么意外,但田亮起还是没有把话说死。
“如此,那便多谢田兄。”
田亮起说做就做,挥笔就草拟折子。
“李兄若是无事,可先在书房看看书籍,待我再起草两道折子,就带李兄去京城转转。”田亮起看了看闲着无事的李春妮,不由尴尬,刚才太过投入,倒是把李春妮还在的事情给忘了。
李春妮本想去京城转转,现在田亮起主动提出,她连忙应好。
看着田亮起似乎还在关心自己,随意从书架上抽了本书,装作非常认真地看了起来。
有关沿途受灾情况的折子倒是好写,他一路走来,周围情况究竟怎样,他心里都有数。
把自己一路所见所闻都写了进去,再提了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建议,这道折子就算完成了。
着手写李春妮提议让商户捐款的事情,刚动笔,他忽然觉得有些写不下去。
之前在两人讨论时,李春妮已经给他把事情说的很清楚,现在真的提笔,他竟然不知该从哪里写。
想问问李春妮,但看她似乎认真读书的样子,他倒有些不好意思打扰。
“田兄可是有事情?”李春妮根本就没有什么心情看书,不过是为了让田亮起不要分心关注她而已。
本应安安静静写折子的人,隔个几秒钟就抬起头看看她,李春妮哪还能不知,田亮起有事情要问。
田亮起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关于那个商户捐粮的事情,不知你可否再详细跟我说一下细节……”
李春妮以为是什么事情能让他畏畏缩缩,听他提出来,不由有些哭笑不得,“我认为商户捐粮的事情……”
李春妮仔细讲其中的细节,田亮起开始落笔。
在明亮的烛光下,两个人一说一写,倒是快得很,最终田亮起誊写的时候,转化了下自己的思路,很快就完成了这道折子。
“谢谢。”田亮起是真心实意的,没有想到,一个女人家能有这样的见地,心中暗想,幸好他把李春妮带回了府里,要是没有李春妮,这道折子虽不至于完不成,但肯定不会像现在一样顺如流水。
三道折子,这一趟出行,不过短短多半个月,但他的收获不可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