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多月紧张且忙碌的前期准备,康乐山的贵州风味小吃铺开张了。地点选在距离陈华亿不算太远的农贸市场旁的一个小巷子深处。那里有不少的餐饮小店。
跟其他这个巷子里的餐饮小店一样,康乐山的饭铺面积小,档次低,门栏不高,人走进去,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就扑面而来。
这个乡土气息不是那种来着贵州山里的气息,而是审美趣味上的。开业前一天,巫彩雯跟着全家一起去参观了一趟,回来就微信给艾琪和岳诗诗,说不看好,倒计时看着店生意黄。她这么评价:“先不说别的,就单讲装修风格,那个土啊,土得地道。”
康乐山为了节省成本,店里用的餐饮都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那种非常廉价的塑料桌子及椅子。锅碗瓢盆也是来自于城乡结合部的批发市场。
想想,也不难理解,创业资金短缺,能省点是点。
店里暂时没有聘请其他的人,康乐山兼老板和大厨一身,他的两位远房表姐做服务员并随时客串一下厨师,陈莲负责行政人力及财务工作,如果需要,随时可化身服务员。
而康乐山和陈莲的儿子康佳佳,那个带着浓郁杀马特风味的小伙子,现在也不去理发店当学徒了,直接在他爹的小吃店打工。将公司的采购,服务生于一身,店里的各种搬运工作也主要由他负责。不得不说,康佳佳干得还挺乐呵,比在理发店当服务员的时候上进多了。
只是,他的头发还是那样不招人待见,虽然巫彩雯不说,可家里的其他人还是会提出意见来,强烈要求他把头型换一换。可能是最后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康佳佳终于去理发店剪了个正常的头型来,头型一出来,整个人立马清爽顺眼了很多。不过,杀马特毕竟是杀马特,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审美观跟他的爸妈舅和舅妈外公外婆不一样。头发剪掉后有顿时染了个蓝盈盈的颜色。
呃,总归不是那么正常的。
岳诗诗在三个人的微信群里问巫彩雯:“你老公姐夫的店开张,我们要不要送个花篮表示一下。”
巫彩雯连连摆手拒绝:“得了,等关门的时候,你们别看笑话就行。”
呃,艾琪道:“你要充满点信心,指不定人家做的很好,挣个盆满钵满的呢。”
巫彩雯发了个苦笑的表情,道:“我当然希望他的生意能好,能多多挣钱,能成为亿万富翁。可不现实,康乐山是个空想主义,不是做生意的料,而且,我观察过他们开店的那条街,没有做起来的,能坚持半年以上的就是好的了。”
岳诗诗不解:“为毛?”
巫彩雯说:“那条街位于市场,看起来人流量非常大,但都是以前来买菜的中老年人为主,你觉得中老年人会特意吃碗粉吗?”
岳诗诗道:“既然这样,为什么到处一定要把位置选在这里呢?”
巫彩雯道:“因为便宜,租金很低,转让费也低,康乐山没有多少钱折腾,一看到租金地,管它什么地方,就执拗地要去接盘。”
艾琪说:“你怎么没劝劝他,说下你的意见呢?”
巫彩雯说:“别看康乐山平时不做声,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可是人拧,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如果不让他在那里开店,那是估计断了他的财路,不让他发财。”
呃,这个,就没辙了。
最后,巫彩雯道:“咱们拭目以待吧,我也想看看到底会怎么样?”
巫彩雯的判断果然没有错,农贸市场的人流量确实非常大,但以购买能力不高的老年人尤其是抠门的老太太为主。他们来农贸市场上是买菜回家做饭的,不是为了在这里吃口东西的。当然,这里也不少的卖菜卖小商品的人,但很多都为了省点钱自己带饭了,即便点外卖的,分流到康乐山的店里的人流量,非常有限。
康乐山本来很乐观的想的通过外卖平台下单,出售份额应该不会差,毕竟他家的产品比较有特色。不过,他认为的特色并不一定食客也认可,为他特色买单的人不多。
所以,生意很平坦。
第一天的营业额只有二百来块。
出去水电房租人工费等等,是亏损的。
没事,老话不是说,新店都得熬吗?熬过了这个阶段,生意就会好了。康乐山不仅这样自我安慰,还安慰有点焦躁的陈莲。
女人,这个时候想得会比较多,对失败的恐惧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来。
第一周的生意不好,每天平均收入也只有二百来块。
第二周的生意也不太好,每周的平均收入徘徊在二三百之间。
第三周,每天的店营业额也没太有长进。
第四周,反正生意就那样,大长进没有,徘徊在亏本和不亏本之间。
看情况比自己想象的差太多,康乐山终于坐不住了。他跑回来找陈华亿,要大舅子帮自己处处主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意好起来。
围坐在一旁的康乐山和陈莲眼巴巴的瞅着陈华亿,在他们眼里,陈华亿是个比他们厉害好几百倍的人,没有什么是陈华亿解决不了的。
陈华亿再厉害,可也没干过餐饮啊,纸上谈兵的事情他会,真到遇到事情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就怂了。“呃,呃”了两声,抹着自己的头发:“这个么,这个么,这个么,不好说。”
这次的探讨会,巫彩雯也在现场,反正闲着也没事,她随时拿起手机,打开里面的计算器功能,详细地为康乐山的店里做了个财务报表,计算了一下这个月进出的各种账。
还好
巫彩雯闲着没事,给他们的店里算了笔账:出去水电房租杂七杂八的费用,再抛去两个表姐的工资,陈华亿这一个月仅仅挣了不到三千块钱。
不到三千块钱啊。这可是在北京啊。这可是康乐山跟他的老婆孩子一个月起早摸黑的挣的钱啊。
巫彩雯有点心疼他们这家子了,对陈华亿说:“如果他们三个人都出去打工的话,一个月至少也得挣个一万多,现在可好,还没挣够一个人的工钱呢。”
陈华亿觉得人的目光应该放远点,现在挣不了钱,不代表以后也挣不到钱,于是宽慰巫彩雯,更是宽慰康乐山和陈莲,给他们打气说:“做生意的,哪里有一开始就挣钱的?大家都是熬,熬过了你就成功了,熬不过,你就可能没什么机会了,那就是彻底的失败了。”
康乐山连连点头:“这个我明白,也想过,我也没指望刚开始干店就能挣很多钱。”
可陈莲有点泄气,她低声嘟囔了一句:“可也不能不挣钱啊,打进了那么多人进来,要是都去打工,一个人都挣得比这个多。”
康乐山扭头瞪了陈莲一脸,陈莲闭嘴不再吭声,可脸上依然很明显的不舒坦。
康佳佳也在这里,听他们几个大人探讨自家小店的经营。在跟着爹妈讨生活的这一个月里,他真正体会到了挣钱的不容易,人似乎一下子就长大了,不再向以往那样有空就低头玩游戏或者照镜子抚摸自己的发型。他开始似懂非懂地琢磨起怎么让自己家店的生意好起来这样深奥的问题了。
陈华亿继续跟康乐山道:“是不是咱们再做些优惠活动,比如集劵的活动,在店里吃够十次粉就送一次,或者是让他们预先充费,这样给他们些优惠。”
巫彩雯点头,她挺认可陈华亿的想法,毕竟那些卖菜的长年累月的在那里,饭总要吃的,多做些优惠一定能吸引他们。
康乐山却摇头,说:“这个主意我也想过,可是效果并不太好,那些卖菜卖小商品的,他们一般都是带饭,即便是不带饭,也不会来店里吃,而是选择定外卖,毕竟有摊子需要守着,谁也不能放下生意不做,跑来店里吃饭吧。”
恩,也是,想想真是这样,我要是卖菜的小摊主,也不可能到了饭点就把菜摊子丢一边不管了,而跑去吃饭。
巫彩雯胡乱地想着,不知道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现在的人都爱点外卖,呃,点外卖,那么,能不能在外卖上下点功夫呢?
康乐山又摇头了:“很难,现在在哪些外卖的平台上,我卖的粉都接近成本了,根本就不怎么挣钱,平台还要抽成,到手的钱,能回本就不错了。”
呃,好难啊。怎么都不行。
陈莲又忍不住抱怨起来,对康乐山道:“当初不让你开饭店,你偏偏要开,现在好了吧,装修盘店的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挣回来呢。要说咱们本本分分地打个工,一个月挣一万多块,多好。现在这店烫手了吧,怎么办,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