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克服易犯错误的弱点,避免成为“事故链”中的一环
丁宁2017-12-07 10:032,952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墨菲定律”,说的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

  一个月前在浴室打碎镜子,尽管仔细检查和冲刷,也不敢光着脚走路;等过了一段时间确定没有危险了,不幸的事还是照样发生,你还是被碎的玻璃扎了脚。如果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你的新地毯上,它两面都可能着地。但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面包掉在新地毯上,常常是有果酱的那面朝下……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也印证了“墨菲定律”。

  一次事故之后,人们总是要积极寻找事故原因,以防止下一次事故,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够理解的。否则,或者从此放弃航天事业,或者听任下一次事故再次发生,这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接受的结果。

  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

  这其实是概率在起作用。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从最薄弱环节爆发。所以,关键是要平时清扫死角,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率。

  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门前立着一块高5米、宽2米的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葡萄牙语。那是一个关于责任的,让人心情沉重的真实故事:

  当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消失了,21名船员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个救生电台有节奏地发着求救的摩斯码。救援人员看着平静的大海发呆,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这时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的瓶子,打开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有12种笔迹,上面这样写着:

  一水理查德:3月21日,我在奥克兰港私自买了一个台灯,想给妻子写信时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见理查德拿着台灯回船,说了句“这个台灯底座轻,船晃时别让它倒下来,”但没有干涉。

  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离港,我发现救生筏施放器有问题,就将救生筏绑在架子上。

  二水戴维斯:离港检查时,发现水手区的闭门器损坏,用铁丝将门绑牢。

  二管轮安特尔:我检查消防设施时,发现水手区的消防栓锈蚀,心想还有几天就到码头了,到时候再换。

  船长麦凯姆:起航时,工作繁忙,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

  机匠丹尼尔:3月23日上午,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消防探头连续报警。我和瓦尔特进去后,未发现火苗,判定是探头误报,拆掉交给惠特曼,要求换新的。

  大管轮惠特曼:我说正忙着,等一会儿拿给你们。

  服务生斯科尼:3月23日13点,到理查德房间找他,他不在,坐了一会儿,随手开了他的台灯。

  机电长科恩:3月23日14点,我发现跳闸了,因为这是以前也出现过的现象,没多想,就将阀合上,没有查明原因。

  三管轮马辛:感到空气不好,先打电话到厨房,证明没有问题后,又让机舱打开通风阀。

  管事戴思蒙:14点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岗位的人到厨房帮忙做饭,晚上会餐。

  最后是船长麦凯姆写的话:19点半发现火灾时,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已经烧穿,一切糟糕透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火情,而且火越来越大,直到整条船上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错误,但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

  看完这张绝笔纸条,救援人员谁也没有说话,海面上死一样的寂静,大家仿佛清晰地看到了整个事故的过程。

  这则故事警示我们,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都会犯下或大或小的错误,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认识自己的“只错一点点”和改正自己的“只错一点点”。如果每个人已知“只错了一点点”,而且以忽略、松懈、麻痹、漫不经心、粗心大意、侥幸的态度去对待,这样就有可能引起大错。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认真对待“一点点”小错,并及时有效地改正“一点点”问题,把“一点点”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灾难性事故链中的一环。

  曾经有这样一起事故,因煤气爆炸炸掉了半条街。在事后的事故调查中发现,此次事故的起因,竟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

  原来,当初建输气管道时,埋藏主管道的路线被设计在行车的道路下。工人按设计破路埋设管道的沟。一些挖出来的石块,被随意堆放在沟旁。沟挖好后,路过之行人有好事者,随意将一块石头踢进了准备铺放输气管道的沟中。施工工人根本就没把这小小的石块放在眼里,不屑于将之取出,想当然地认为,这对施工不会有影响。于是,煤气的输送主管道最终被铺设在了这块石头上。管道铺好后,道路恢复行车,又恢复了以往的车水马龙。在夜以继日的车辆碾压下,管道所受的压力亦被聚在支点上——那块石头。最终,不堪负荷的输气管道,终被这块石头硌烂破裂,致煤气开始泄漏。事故发生后人们回忆,经过这条道路的行人,常能闻到一股煤气味儿。但却无人将之当回事儿予以关注。既然关注都谈不上,也就提不上报警了。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条铺设的煤气管道之旁,竟然还有一条地下电缆与之伴行!泄漏的煤气,沿着这地下电缆弥散,进入了一栋商住楼的配电间,并在此配电间积聚。某日电源跳闸,某热心者进入配电间合闸,瞬间,合闸时的电火花引起了早就积聚在配电间的煤气爆炸,并沿着充满煤气的电缆间隙至煤气主管道,将大半条街炸毁……

  我们来假设一下吧,如果设计者不把煤气管道的埋设线路设计在行车道下,如果其周边没有那电缆的相伴,如果挖出来的石头被及时清运走,如果路人没有将那石头踢进了沟中,如果施工人员将被踢入沟中的石块捡出,如果当煤气泄漏后的煤气味儿能引起人们足够的警觉而报警,如果配电间有足够的通风,如果跳闸停电后那位热心者不鲁莽地进配电间合闸,那么……

  从这起人祸的经验教训中,可以引出一个新的概念——事故链。现实中的许多事故,发生发展并非单一因素引起,而是由一系列不经意的未能得到及时发现甚至已经发现,但又被认为无关紧要而未能及时处理的小事件,亦即所谓的事故隐患累积而来。诸环节丝丝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延续过程若能得到及时终止,都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却偏偏未能终止,积少成多,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增长。虽然每个人都只错了那么一点点,但终于由量变到质变,酿成难以挽回的大祸!

  所以,为了防止人祸,请记住什么叫做“事故链”,愿我们每一个人,不要成为其中的一环……

  有时,我们犯了错误,甚至是较大的错误,但侥幸没有发生事故,错误也往往被掩盖了,但在已经发生的事故中,却必然隐含着一系列的这样、那样的错误。35岁之前我们就一定要懂得:一点点的错误、一点点的大意、一点点的懈怠都可能引发巨大的灾难;一点点的细心、一点点的尽意、一点点的静思就可能会平安无事或化险为夷。

继续阅读:第15章尽力喜欢眼前的工作,强化自己的使命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35岁前要有的66种智慧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