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小六子在王府的生活一晃过了几年。
她在王府的生活很平静,然而,朝中局势却在不断发生变化。秦桧死后,一大批忠良志士得到了重用,赵璟瑜似乎越来越忙,以他为首的主战派逐渐占了上风,他得到了朝中越来越多人的拥护。他还被册封为皇子,虽然还不是太子,但在朝中地位比赵璟珑还是有了不同。赵璟珑自秦桧死后,收敛了很多,特别是太后去世之后,他感觉他的靠山越来越少,为了自保,他现在已经不会明着和赵璟瑜作对。但私下里想继位的想法并没有消除。他想静待良机。
然而与此同时,从金国回来的使者带回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他看到金国在大举运粮造船,战争恐怕很快就会发生。
朝中一片哗然。和还是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赵璟瑜被推到风口浪尖。他书房的灯光,经常是彻夜不熄,小六子心痛不已。可是,她知道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需要他站出来,带领一帮爱国人士一起力挽狂澜。
暮春时节,天气早晚还是很凉,深夜,赵璟瑜依然在书房奋笔疾书,小六子送了件披风到书房。
“王爷,夜已深,早点歇息吧?”
“睡不着啊!大战恐怕就要来临。”
“这次是真的吗?说了好几年了,也没有开战。”
“对方也需要时间准备。这次不同了,现在他们应该是已备战完毕。”他揉了揉眉心,想太多事,有些隐隐作痛。
小六子赶紧站到他身后,为他做头部按摩。一边按,一边接着他的话说:“幸好王爷这几年一直在朝中呼吁强兵救国,这次群臣发力,连接任秦桧的宰相都被皇上免了职,看来这次朝廷抗战的决心还是很足的,不像原来,总是被主和的声音淹没。”
“是啊。汤大人还是在备战方面太不重视,甚至还想着和谈,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和谈?如今陈大人为相,主战备战非常积极。只是军队毕竟有这么多年没有打仗,心里还是没有底,不得不多加考虑,想一个万全之策。”
“当年按照江南春雪图的部署做了些计划,现在还需要加强吗?”
“巴蜀那边有重兵把守,并且地形优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应该是比较安全的。最重要的防线,应该还是在淮河,虽然一直在备战,但是压力还是挺大。”
“淮河那边不是有张将军他们的水军吗?”
“的确如此,但是,淮河战线长,并不好把守,光水军肯定不行,只有水陆结合才行。金人现在气焰十足,如果一举南下,大有势不可挡之势,就不知各部的抗战能力如何,又是否能够协同作战。”他最担心的是多年未打过仗,将领们还有没有斗志,还有各部之间,能否相互支援相互救助。
“那咱们应该也有咱们的优势吧?”小六子听得有些头皮发麻。战争真正来临,她才知道,平日里那些喊着打打杀杀都只是唬人的,真刀真枪上阵才是真英雄。
“咱们的优势?水军装备应该胜过金人。他们没有大船。还有,咱们是本地作战,这些年咱们的部署,军队,加上民间义军,可以说是全民皆兵,金人入侵,处处都将受到我们的阻击,就看打击的力度如何。战斗力如何,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所以呢?”
“所以我要亲自上前线督战备战。”
“我也要去。”
“不行!”
“一定要去。我要陪伴在王爷身边,服侍王爷。”
“前线哪有带女眷的?”
“我扮成男的,男侍卫。”
“那也不行。你这些日子不是身子不好在吃药吗?”
“喂,那是哪跟哪啊。一点都不搭界。”小六子脸上发烧。她是在吃药,但是,并不是身体虚弱。那是因为她和他在一起日子也不短了,但是肚子仍然没有动静,于是请了太医过来。太医说她宫寒,月事不调,怀孕比一般女子要困难一些。
“怎么不搭?听话,在家乖乖吃药,把身子调理好。”
“把身子调理好有什么用?反正男人都不在家。我一边陪你一边调理,不是更好?”她想到了最佳的办法,一边说,还一边调皮的眨眼,似乎,还有言外之意,用意很深,甚至,带着暧昧和诱惑。
什么一边陪他一边调理,根本就是强词夺理。他叹了口气,她想去就让她去吧。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她保家卫国的热血之情就根深蒂固,让她去,实现她的理想,未尝不是给她另一种幸福。
“好吧,你陪我去。不过,准备工作要做全面。这次不同往日,面临更大的危险。”
“我明白。放心吧,我能行。”
秋天,前方急报,金兵开始大举南下,而宋军多地不战而溃,一个月的时间,金兵就从北方开封推进到了长江北岸的和州。淮西防务刘权守在建康不肯出兵,前线告急。朝廷不得不重新调整策略,增派虞允文等为参谋军事,前往前线督视江淮军马,赵璟瑜主动请缨一同前往。
秋风萧瑟,秋风秋雨愁煞人。
在一个灰蒙蒙的清晨,赵璟瑜一行准备出发督战。这一次不同往日的出巡,王府上下都心里明白这次出行意味着什么。
留在王府的人都来送行,特别是女人们,一个个眼泪婆裟。
夏氏站在小六子和赵璟瑜跟前,一边抹泪,一边对小六子说:“妹妹,你可得小心谨慎些。”
她看到小六子穿着侍卫服,英姿煞爽,她为她担心的同时,也很羡慕她,羡慕她能在这种时刻,可以去为国效力,可以守护在王爷身边。
“姐姐不必担心,王府需要你的操持,在家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放心,我会尽好本份的。”
“王爷……”夏氏在赵璟瑜面前显得格外拘谨,不知为什么,她一看到他就紧张。总觉得他很威严,不好接近。但是,她到府上这么久,并没有听过他的一句重话,更没有受过任何指责。此时他要到前线督战,她有满腔的牵挂不安,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小六子识趣的走远一些,来到莫离他们那边。虽然不是生离死别,她还是能理解夏氏的心情,也不想让赵璟瑜不自在。毕竟,自她嫁进王府,无论如何,她就是王爷的女人。让他们好好的告别吧。
莫离这边,海棠哭得最厉害。在小六子的牵线和怂恿下,海棠和莫离碰出了火花。特别是海棠,她本性格外向一些,所以,大多的时候,都是她比较主动些。小六子对海棠说:“别哭了,莫大哥说回来就和你成亲。”
“真的?”海棠分外惊喜。
莫离目瞪口呆,他可没说过这话。他小声对小六子说:“我可没说过。”
“你说过。”
“我没说过!”
“你说过,告诉她。”小六子踢了他一脚并且不停对他使眼色,再次强调。木头终于明白小六子的用意,他虽然依旧板着脸,还是告诉海棠:“嗯,是真的。”
海棠顿时破涕为笑。
临安城门口,陈放也来送行。
“郡王,你亲临前线,真是可敬可佩。可惜我一介文人,只能留在临安,惭愧。”
“放兄不必自责,你手中之笔,就是最好的武器。你的诗词雄奇奔放,又具爱国热情,你写一首词,可鼓动成千上万人的士气,只有民众和官兵们士气高涨,奋勇杀敌,我们才能胜利。”赵璟瑜鼓励陈放多写些慷慨激昂的诗词。
“陈放明白,定不负众望,写出好诗文。”
赵璟瑜一行直奔建康,建康已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郡王,留守建康的王权无能被朝廷免了官,新任命的将领李显忠尚未到任,现在军无主帅,士气涣散,人心惶惶啊!”中书舍人虞允文满脸焦虑。
“金人自开封府出发,长驱直入,现已抵长江北岸,正在积极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渡江,形势刻不容缓。这样,你,尽快督促李显忠到任。现在最重要的是采石,那里将是金人渡江的地方,所以,现在必须要去采石,一方面,积极备战,另一方面,代表朝廷慰问和犒赏军队。如果不想南方沦陷,只有在此阻挡金人继续南侵,决一死战。”赵璟瑜深知此战的意义。
“是,臣这就去办。”
“我和你一同前往。”
“郡王,一旦金人渡江,采石很不安全,您还是留在此地为好。”
“不,你也乃一介书生,临危受命,咱们一起,凡事也好有个商量。”
“郡王还是留在建康,这里离采石不到百里,李将军还未到,此地也是防守重点,不能一日无帅啊。如有计策,可及时传递。”
“也好。有什么情况,及时来报。我已派人调一批义军前往支援采石。还有,我派我的侍卫莫离保护虞大人的安全。”赵璟瑜已送信给范桐等人率领的义军,到前线支援战事。他将莫离指派给虞大人,虞大人一介文人,哪里打过仗?赵璟瑜想至少莫离在他身边,他会更加从容一些。
深夜,冷雨敲打着屋檐,小六子陪着赵璟瑜在灯下细细的研究作战图。
“王爷,咱们有胜的把握吗?”
“只有决一死战,否则,国将不国。虽然形势并不乐观,但是江淮这边这些年养精蓄锐,总得给金人一点颜色。他们一路长驱直入,并非他们有多强大,而是有些将领根本就是窝囊废,让他们至今没遇到过像样的抵抗。”他仔细研究战报,并不认为金人不可战胜。
“也是。我们占据天时地利,只要再加上人和,大家同仇敌概,相信能打败金人的。王爷,怎不派我和莫大哥一同前往采石?”小六子还惦记着她当年的理想,沙场杀敌。如今大敌当前,她岂能躲避?
“莫离可去,你不能去。这里已经能闻到战争的味道,到采石,那更危险,再说你不是说要陪着我?陪着我,就留在此地。我知道你是想沙场杀敌,不要以为这里不是战场,这里调兵遣将,非常重要。”
“是。夜已深,王爷睡一会吧。反正该想的计策都已经要虞大人带去,相信有张将军他们在那边把守,会传来好消息的。”小六子看到他憔悴的脸,非常心痛。这些天,一路上他就不曾好好休息过。
三天之后,侍卫来报,金人后院起火,金帝完颜亮率军南下入侵,但北方宫中却有宗室完颜雍趁机夺取了政权。完颜亮一气之下,疯狂南侵。本来还在采石安营扎寨的他,决定立即渡江南侵,攻打建康。
“王爷,果然如你所料,从那边入侵,志在建康。完颜亮北方回不去了,黄河以北归附了金的新帝,他得重新找地方建都。建康无疑是最好的地方。”
“他休想。后院起火给他南侵火上浇油,但也让他腹背受敌,咱们正好有可乘之机。这更加坚定了我抗战胜利的信心。”他再次研究地图,又重新拟了一个更为详细的作战方案,命侍卫火速送往采石,供虞大人参考。
五日之后,前方来报,在虞大人的指挥下,宋军和义军水陆结合,先让步骑兵荫蔽在江岸高地打击上岸的金人,然后派水军主力用大船冲烂了金人渡江的小船。傍晚又以霹雳炮在江上迷敌眼,挂帆北上入敌境将正在避风的金人水军全部歼灭,金人不敢再轻举妄动。
真是大快人心,小六子不禁兴奋得跳了起来:“王爷,这下金人可不敢随意乱来了。”“还是不可大意,毕竟完颜亮此人非常顽固又暴戾,何况他现在回也回不去了,肯定还残存梦想,此时应该趁胜追击,让他再无还手之力。”他觉得应该斩草除根。
“对,杀他个片甲不留。”
三日之后,莫离从前线急速赶回,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宋军的追击下,完颜亮急红了眼,暴力督战,引起部下不满,金兵起了内乱,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金人全线撤退回北方。
小六子和赵璟瑜、莫离三人热烈相拥,庆祝这一欢腾的时刻。
终于胜利了,这些天的寝食难安终于有了一个最好的结果,风雨飘摇的河山,终于得到了捍卫和稳固。
“王爷,接下来,咱们如何行动?”
“回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