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禅早就已经与关兴约定,他的北上行程以十二日为限。他会在当日的夜晚,带兵对安众城塞发动强攻。关兴若是没有及时带着孙陆两人的人马出现,那么刘禅就会立刻退兵。因为以他手头上现在的实力,是几乎不可能依靠强攻拿下安众的。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禅确实是过得甚为忐忑不安。他的心里一直不断向着上天祈祷,一定要让关兴成功受降了孙陆二人的贼众才好!
不过,刘禅在忐忑之余,其实也并未就在帅帐里面闲着,毕竟他身为一支近两万人马的军队的统帅,每天要处理的公务实在是非常之多的。
而且经历过与吕建的阵地战,以及这次的攻城战之后,刘禅再度发现了军队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特别是以前制定的《统协军纪协定》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漏洞,所以刘禅随即开始着手修订军纪,并且一条条地将之公布出来,征求了士卒们的意见。
由于这些军规条例事关士卒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对此的反应倒是颇为踊跃的。然后,刘禅派人将意见收集起来之后,自己再从中进行斟酌取定,取得的效果果然比自己闷头苦想出来的东西,要完美了很多。
其次,就是军队的训练问题。除了那些必须要修养的伤病员之外,每天都要派出一半的人手到安众城下驻扎列阵。就如同当时在围困樊城的时候,他们必须在那里训练阵列或者体能训练,无论风吹雨打都不能够停止。
其实士卒们现在对于刘禅的这套训练方法,已经很是适应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经过训练之后,不仅体能增加了,就是身体也变得更加灵活。
而另外一半留守大寨的军队,其实也在进行着训练。只不过刘禅对他们更加重视体能训练,上午进行负重跑步,下午则由身怀武艺的将官,教授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
这两半军队的训练方法之所以不同,训练的强度也不同的原因,乃是因为,留守大寨的军队有营寨保护,不必担心受到赵俨军队出动的突袭。而安众城外的一半军队,境遇则是没有任何防护,所以他们主要是过去示威,不断以自己活跃的冲劲,消磨敌军士卒的锐气。
所以相对而言,到安众城下的士卒的训练,则是要比留守大寨内要轻松很多的。
刘禅要整改的第三点,则是关于整支军队的指挥体系问题。如今刘禅军队里面,完全是实行层级制的,也就是以高级军官领导低级军官,低级军官则领导一般士卒。
这样的纵向指挥体系,其实一直到后世都是普遍适用的。毕竟只要层级不要过多,使得最上层的指挥官的指令一级一级下达的过程中,没有使得信息损失过大的话,那就是适用的。而且这个时代完全不可能实行军队的信息化,更加不可能实行横向的指挥体系了。
不过,刘禅还是发现了一个,这个纵向的军队指挥体系的时代局限性。那就是一支军队的军事指挥权过于集中,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掌握在主将一个人手中。
而这个时代的将军们,一则有阵前斗将的习惯;其次有亲自带兵冲锋的喜好。如同安众之战中,廖生三员主将居然亲自带兵登城作战,结果一仗下来,三人身上全都受伤。
更加严重的事件是,一旦军队的主将出现伤亡,原本完整的军队指挥体系,由于失去首脑,就变得运作不起来,如同电脑失去了cpu,甚至于完全崩溃。于是,一支好好的还有完整战斗力的军队,居然因为一个人的原因,而忽然变得溃败!
而应对这种军队的办法,后世明朝的军队虽然积弱,但是其实已经有了较保守的应对之法。那就是严禁领兵主将,擅自与敌人斗将;
其次,安排完善的权力移交程序——刘禅据此设计出的顺序为:主将无法指挥军队作战,必须移交权力给军师或者副将;军师或副将败亡,则移交权力给参军;再则移交给统领各营的校尉或者将军,然后就是各屯屯长。
如此下来,无论军队如何战败或者被冲散,他们都能够找得到自己的新任的指挥官。断然不可能再出现因为一人之败亡,而出现全军之溃败的惨况了!
刘禅便这条规定命名为“将戒令”。但是当刘禅将之发布下去之后,全军上下顿时是一派哗然。
其实蜀汉的军队之中不像东吴军队那样,非常大一部分都属于私人部曲,那些都近乎属于私人武装了。蜀汉军大多来自招募的常备军,所以大多数人对军事指挥权力移交体系的设定,还是非常支持的。
他们之所以感觉难以接受刘禅的这条规定,就在于将领们早已经习惯了冲锋在前。如今刘禅要他们一定要龟缩在士卒后头接受保护,很多人感觉实在是憋屈得很。
于是,立刻就有人忍不住了——不是最喜欢带头上阵厮杀的熊平,出乎意料的是刘禅的骑兵参军盖猛!
盖猛这家伙自从在与吕建军的阵地战一役,身受多处刀伤和一处箭伤,一直都在修养。不过此人倒也皮糙肉厚,没有两天功夫,居然就能够活蹦乱跳到处乱逛,所以立刻就从后方的大寨来到刘禅这里听用了。
其实,刘禅军中的各将官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奇怪的。首先,马良先生本来是在关羽麾下出任军师的,那么如今转到刘禅麾下,自然也是军师的。但是他几乎没有给刘禅出谋划策过,反倒是全力在帮助刘禅处理军队的内务工作,成了个“内务部长”,完全不是个军师的样子。所以马良的军中二号人物,反倒是被关兴给取代了。
而盖猛这个骑兵参军,其实也不像是个擅长参赞军务的参军。他虽然长得白净,但是却是个彻彻底底地,擅长带领骑兵冲锋陷阵的猛将型将军!刘禅之所以让他当上参军,无非是因为他自己对运用骑兵与曹魏军作战,比较没有信心,需要熟悉此道之人,给他提供意见而已。
但是如今,马良在后方大寨主持事务,关兴已经北上轩辕山,两个二号人物都不在了。于是,无形之中,盖猛这个猛将,忽然就变成了这边大寨军中的二号人物,较之廖生这个廖化的副将还要高出一级。这样的情况,确实让盖猛感觉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他是个刚刚投效过来不久的降将啊!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于是,盖猛就在诸将的要求下,要他代表大家来向刘禅反应情况。而且大家似乎对他还不太放心,便让孟溪这个最有智计的家伙,也一起随同而来。
盖猛与孟溪两人经过门卫通传之后,这才掀开帅帐门帘走了进去。他便看到,刘禅此时的头,刚好从案上抬起来,看向门口的方向。世子刚才显然正在读什么东西,知道他们进来之后才停下来的。
盖猛两人随即来到堂下向刘禅见礼。刘禅让两人免礼之后,却从帅位上面站起来,然后舒展了一下筋骨之后,问道:“你们现在找我有事要说?”
盖猛点点头道:“正是。”
刘禅沉吟了一声,便对两人说道:“正好我也累了,你们两人就随我出去外面走走。咱们一边走,一边说。”
盖猛对刘禅这个边散步,边谈论事务的习惯,已经见识过一次,所以当即说道:“末将遵命。”
然后,盖猛便快步走到门帘处,为刘禅掀开了门帘。一道灿烂的光亮顿时进入了帐内,在地上留下一个白色的光影。这个盖猛的为人,倒是比孟溪还要机巧一些,果然是粗中有细。
刘禅走出帅帐,外面明媚的秋日,让他感觉有些刺眼。但是那清新而微凉的空气,却是让他的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刘禅随即长长地深呼吸了一下,感觉甚是舒爽。
于是,刘禅便随便选择了一个方向,对盖猛与孟溪两人说道:“你们随我来。”
路上,刘禅这才问道:“你们有事不妨现在就说来听听。”
盖猛这才说道:“世子,军中诸将对您颁布的那条‘将戒令’颇有微词。”
刘禅随即停下脚步,先是看看盖猛,盖猛连忙将头低了下去。刘禅又看向孟溪,孟溪倒是没有低头,而是双眼不敢与刘禅对视。
刘禅便知道,这两人心里有鬼,便问道:“那么并非是你们两人要来向我禀报此事,而是诸将推举你们前来的了?”
盖猛与孟溪想不到世子如此明察秋毫,居然一下子猜中了。盖猛与孟溪两人相顾一眼,然后连忙道:“世子,其实末将心里也不太赞同这条规定的。”他倒是回答得很巧妙,一下子就将话题给岔开了。
刘禅点点头,又迈步前走,问道:“那你就说一说,你为什么不太赞同的原因。”
盖猛跟上去,说道:“世子,大将冲锋在前,我军的士气才能够被鼓舞起来,士卒的战力也才会更加被激发出来啊!”
这样的见解,刘禅如何不知道呢?刘禅随即问孟溪道:“你的看法呢?”
孟溪稍微犹疑了下,说道:“‘将戒令’的前面部分确实是很好的,但是后面的禁令主将随军冲锋的规定,就显得过于绝对了……”
刘禅见孟溪说的含糊,就让他上前与他并肩走,说道:“你且说得详细些。”
孟溪上前来到刘禅身边,说道:“世子想要保护领军的主将,目的确实很好。但是一则,如同盖将军刚才所言;二则,临阵交战之时,主将要面对的情况错综复杂。就如同当日与吕建军的战斗,战场上时而分成三个战区,时而分成两个战区。这时候主将若是不在最前方不断向前军下达命令,则我军当时溃败必矣!”
刘禅听得点点头,孟溪所言确实也有道理,便问道:“若是本世子依然坚持要推行‘将戒令’的话,你且再说说应该如何个改进法?”
孟溪道:“问题在于‘将戒令’后半部分,似乎可以修改成:主将临阵指挥,非不得已情况下,不准擅自冲锋在前。”
这次刘禅倒是并未点头了,因为这句“非不得已情况下”的措辞实在是太过模糊不清。用术语来说,就是“自由裁量权”太大,最终往往就只能流于形式摆设,这样的情况在法律方面最为明显。而这样的情况,对于刘禅这样讲求实效的人而言,当然是无法忍受的事情。
刘禅便直言不讳说道:“孟溪,你这样不妥。我看可以改成,主将在非不得已情况下,可事先向主帅提请,得到许可之后,方能够出击。”
孟溪听得点点头,世子的办法确实比较稳妥一些。但是盖猛忽然问道:“若是主将单独领兵出战,身边并无主帅督战呢?”
刘禅笑了笑道:“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主将能够单独领军,便需要与副将或者参军商议一切军务,难道主帅这时候还不放心放权于他吗?那这样的主帅显然是不合格的,就必须被撤职了!”
盖猛点点头,世子这样说,还是给了领兵的主将以不小的自主权力的。
三人随即一边走,一边又商讨了起来,希望能够将这条命令表达得更加精确,毕竟刚才刘禅的表达,还是显得不够精确的。
三人走了一会儿之后,忽然听到前方传令一阵女子的喝喊声,以及打斗的声音。
刘禅听得一愣,居然有人敢在军营里面械斗,而且看样子还是女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