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最近是不是很忙?”赵媛松终于看到彭泽令发来了信息。两人好像在玩一个互不理睬的游戏,谁先搭理对方谁就输,结果彭泽令还是沉不住气主动认输了。赵媛松本想回应他,但刚好乡镇企业家发给她一条微信,她想了想,还是决定将他的事搁到一边。
“那个告别VCR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是走抒情路线的,但没想到会是这种黑色幽默,看了以后既想笑,又很想哭,总之久久不能忘怀,我还听喜欢的。我还给了报社的老员工们看,有的笑着笑着就哭了,尤其是看到最后那里,那句报社没有解散,我们只是换种形式聚在一起,哇,太戳了。”
“对。我其实写了很多句文案,但我觉得这句最让人动情。我那写的时候正是深夜,写着写着眼眶都湿润了。果然只有先打动自己,才可能打动别人。”赵媛松现在听到这句话,内心依旧五味杂陈。
“不止是报社的人,我的一些朋友看了以后都很有感触,大家都想要买最后一张报纸作为纪念。乡镇企业家特意拍了一张报纸的特写给她:“我也给你留了一份做纪念。”
“不,这不会是最后一份,我的目的是让这份报纸活起来。”赵媛松说出了自己的野心,让乡镇企业家始料未及:“可这种情怀并不能维持很久,人是很擅长遗忘的,等愧疚感和新鲜感一过,大家就像之前一样,不会再买报纸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如果出刊的日期不固定呢?每天都出一张报纸,这种勤勤恳恳的付出固然值得尊敬,但如果变成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一定精力才做出的报纸,那又会怎么样呢?如果不公布发行的日期,等内容充足以后就发刊,那大家的期待值会不会随着时间变长而增加呢。打个比方,我原本以为这个报纸已经黄了,可又突然在书报摊或者是网络上看见它的身影,而且里面的内容也挺有意思,新闻旧闻以及各种好玩的文夹杂在其中,会给人一种‘咦,原来它还活着呢’‘而且活得还听滋润’‘要不先买来收藏吧,说不定这就是最后一本呢’”的感觉。这样既不会给报社的编辑很大的工作压力,甚至可以当成是一份兼职来做,又不会像旧式报纸那样死板沉闷,感觉这种报纸还会有生存空间。
“听你这么说,我觉得这个设想挺不错的,也许可以试一试。但是。”乡镇企业家话锋一转:“有一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不是针对这个想法的,而是针对你的处事方式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
“请讲。”赵媛松很好奇自己的处事方式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
“你在跟我讨论这个广告的时候,并没有将这个想法告诉我,而是等VCR拍出来以后,你才跟我说报纸并不是要停刊,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存活。我理解你的想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你的想法。这个你得事先跟对方商量,你得在拍之前告诉对方你还有其他想法。万一我不想继续办这个报纸,又或者是不同意以这种新形式办报,这样双方就会陷入尴尬,甚至会取消这个VCR,我这样说你能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