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龙吩咐下人照顾蔺晨和秦般若,拉过马匹就要上马带人离去。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没时间接待蔺晨,蔺晨上前拦住马头。
蔺晨道:“宋大哥,本公子匆匆赶过来就是怕宋大哥茹莽行事。感情刚才的话本公子白说了,一成胜算都没有的事万万不能做啊!宋大哥这样草率带人硬闯青州城只能是以卵击石的是下策,青州石窂和城里的驻军都有准备。宋大哥这样不但救不了老管家,很可能全军覆没啊!”
蔺晨的猜测没错,列战英离开青州的时候给青州府尹和驻守官兵头头下了密令。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没有本地人的配合不可能天衣无缝的流沙河上劫囚。青州府尹和官兵镇守使这段时间也尽力了,一直没有放松暗中调查。青州地界,有实力的江湖人物也就是云门山宋家三兄弟了。宋家的大管家被抓,被关押在石窂里等宋家三兄弟来自投罗网呢。蔺晨阻拦,可宋大龙着急啊!
宋大龙道:“大哥我曾蹲过石牢,又怎么能不知道石窂的坚固呢?青州驻军能征善战,剿灭了盘踞多点为非作歹的黑山土匪名震大梁受到朝廷的嘉奖。可官府的奏报已经去金陵了,批文很快就会送回青州府衙。夜长梦多,再晚了怕来不及了啊。丐帮的弟兄已经施以援手,也进青州成了。成败在此一举,只能拼死一搏了。”
蔺晨道:“大哥耐心听兄弟给你分析一下,批文回到青州最快也需要三天。或押解进金陵,或在青州城杀人示众。这个都需要三到五天,本公子的先头人马也进入了青州城做好了准备。最迟三天,琅琊阁的几路人马会陆续赶到。在青州城里劫狱,必须准备万无一失的方案。宋大哥的事,就是我琅琊阁的事。人马聚齐,一举就要成功。”
宋大龙道:“蔺公子,此话当真。”
蔺晨道:“宋大哥,琅琊阁一言九鼎。老管家遭难是因为流沙河劫囚而发,此事是因我琅琊阁所为。可老管家一人承担不只是为了保护你们宋家弟兄,更是为琅琊阁守住了秘密。如此仗义的老管家啊,如果救不出老管家我蔺晨无颜面对世人啊!这件事大哥就听本公子的安排,大哥要做的是安排老管家往后的事。”
青州府衙的奏折送到了刑部,关系到流沙河劫囚案,刑部尚书蔡荃不敢擅自批复。武英殿上,蔡荃出班启奏。“启奏陛下,青州府捕获一名犯人。奏报与流沙河劫囚有关系,请殿下明示。”
萧景琰道:“呈上来吧,爱卿平身。”太监李连财前来接过了蔡荃的奏折,呈给了萧景琰。萧景琰并没有看,随手放在了龙岸上道:“众爱卿,柳王已满一岁。朕有意加封立柳王为太子,众卿可有异议。”
难怪今天的武英殿上,文武百官无一缺席。久不上朝的皇叔纪王,一品君侯言阙。这两个大闲人都接到了旨意临朝,原来皇帝要立太子储君了。中书令柳城出班启奏道:“启奏陛下,柳王是皇帝嫡长子,时下并无兄弟。立储君乃固过根本,立柳王为太子,毋容置疑。”
立太子可是皇家大事,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柳氏是柳城的孙女,从王妃走到太子妃,又走到了皇后。第一胎就生下儿子,娘家的面子在朝堂上可厉害了。再立为太子,大梁国那可就是柳氏一家的半截了。更重要的是柳氏是皇太后亲自挑选的儿媳妇,柳氏也很争气。带下皇子,身后有太后支持。
柳城一番言辞,大殿上立刻议论纷纷。柴国丈立刻就反对道:“启禀陛下,柳王太年幼。侧立太子储君关系到国运国本,老臣拙见为时尚早。陛下正在旺年,皇室妃嫔日后定带下诸多皇子。储君之意,在于未来。文韬武略,胸怀天下。在于强国理政,一使我大梁更加强大。太子人选,应在以后诸多皇子中精选德才文武兼备的皇子。”
柴进的妹妹也已经怀孕,并册封柴妃。还有沈追家推荐人,也有了身孕。册封沈妃,沈追也附议柴国丈的提议启奏道:“启禀殿下,国丈所言极是。臣附议,册立太子为时过早。”
一块进宫的还有两家都有代言人,一起出班附议启奏道:“臣等附议,国丈所言甚有道理。”柳城的提议遭到众矢之的,堂堂的两朝元老有点恼羞成怒。大殿之上,只有皇叔与言侯与柳城这个尚书并列前朝老臣了。可纪王言侯久不上朝不理朝政,今天都来了却不吱声。并没有站出来支持柳城,柳城老大人孤掌难鸣了。
柳城道:“国丈大人,册立储君是陛下的意思。国丈等人的意思,是说天资聪慧的柳王无德无才吗?启禀陛下,国丈出言不逊,诽谤柳王,当治以大不敬之罪,以儆效尤。”
国丈道:“柳大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柳大人何以倚老卖老,大殿之上怎么可以随口咬人呢?册立储君,国之根本。岂能是柳大人一人能一手遮天的,启禀陛下,柳大人信口雌黄中伤老臣。当治扰乱朝纲罪问责。”
两人舌战唇枪,唾沫星子乱飞。萧景琰一拍龙书案怒斥道:“都给朕住嘴,大殿之上成何体统。”
朝堂上的局面有点混乱,言阙出班启奏道:“启奏陛下,老臣也认为册立太子为时过早。庭生已经是陛下的义子,切年满一十三岁。理应赐皇家姓氏,册封为王。”言侯说话,众臣不敢多嘴。皇叔纪王附议道:“启奏陛下,言侯所言老臣附议。庭生是应该给一个名正言顺的封爵,请陛下恩准。”
蒙挚也出班启奏道:“启奏殿下,言侯所言,臣也附议。”
萧景琰深思道:“众爱卿,言侯所奏,朕会考虑。庭生之事,以后再议。众卿谁还有奏本,快快报奏。”萧景琰有点恼火,这么早册立太子是皇太后的意思。没想到一提,就惹发了这么大争议。
柳氏聪明贤淑,虽然是六宫之首。对新入宫是四位嫔妃也很忌惮,萧景琰的太子之位,不也是从哥哥的手里夺过来的吗?只有册立太子稳坐东宫,就是未来的皇帝。事关家族荣辱,事关今后的地位生存。柳氏没少在太后耳边吹风,萧景琰去给太后请安。太后提出了册立太子,暗示萧景琰提到朝堂议论。萧景琰有思想准备,可还是恼火的不行。
册立太子不成,道把庭生带出来了。庭生聪明好学,十三岁已经堂堂玉立。颇有当年的祁王风范,赤焰旧案,祁王冤屈。萧景琰监督了全过程重审重判,案件也查到了掖幽庭的罪奴。查到了庭生的档案确实是祁王之后,庭生已经被梅长苏救出去了。被萧景琰收在府中,查到庭生时,萧景琰把档案压住了。
压住庭生档案的理由是,“庭生早已经恢复了自由之身,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掖幽庭里煎熬了十几年,不要再重揭孩子的伤疤。”
本来知道此事的人就很少,庭生是皇长子祁王之子的事压下了。审理赤焰旧案的三个人,大理寺卿叶士帧,皇叔纪王,言老侯爷。三个人有两个人知道,庭生是祁王遗孤。可萧景琰已经掌握大权,口谕就是最高圣旨。
虽然是压下了,但言阙老侯爷一直记着这件事。萧景琰又收了庭生为义子,言侯看到了有机可乘。启奏为庭生请旨,皇叔附议,蒙挚附议。可萧景琰回复以后再议,那就是不准了。还以后再议什么?萧景琰迅速就转移了话题。
白昌杰出班启奏道:“启禀陛下,琅琊阁悍匪公然对抗朝廷。招兵买马,聚众山林。一年的不停进剿,成效甚微。柴将军撤兵诱敌,悍匪却不上当。依然凭借大山险要,伺机而动。臣斗胆启奏,请陛下下旨,朝廷派特使招安琅琊阁。皇恩浩荡,悍匪定然改邪归正,归顺朝廷。免于战火,乃国之大幸。”
柴进是退兵了,和逃跑差不多。冠冕堂皇的说诱敌离开大山险要,引出来一举消灭。那是柴进给自己脸上贴金,从寒山集结兵力,开到了琅琊阁。来到琅琊阁下,柴进的心里就哆嗦。据说进攻琅琊阁的地方官兵中,几家人都遭殃了。一个杀死刘叔的镇守使,全家被杀诛灭九族。
琅琊阁后面的大殿,大门上的大字柴进见过。帅兵又来到琅琊阁,柴进更不敢深入。驱赶着地方上州府的官兵进山围剿,柴进坐镇在府衙,大营驻扎在州衙周围。带来的官兵不是剿灭琅琊阁,而是保卫柴进的安全。地方州府可惹不起柴进,不听号令就地查办,州府派兵几次都是逃回来几个人。
入冬以后的天气,出奇的寒冷。一场小雪飘飘扬扬,官兵在帐篷里缩成一团,琅琊阁大殿前的一队官兵冻坏了。几十个人搬进了大殿里住,一连几天没有人来查看也个人出来。等到山下又上来一队官兵换班,看看帐篷里空无一人。大殿的大门紧闭着,一个官兵打着胆子推门进去。
“啊呀”一声似鬼叫狼嚎,这个官兵连滚带爬的出来了。说跑出来,不如说是滚出来了。往外跑让大殿的下门框绊倒了,一直滚下了十几级台阶。眼睛发直,面色刷白,手哆嗦的不知道比划啥,牙齿碰牙齿,嘴唇哆嗦的说不出话来。
带队的十夫长抓着兵士问道:“老六,你他娘的看见鬼了还是什么?快说?”这个叫老六的官兵哪里还说的出来啊,一个劲的指划着大殿呜呜叫唤。
官兵的十夫长道:“你们几个进去看看,什么情况啊这么咋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