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宴客
夏龙河2017-08-03 13:023,865

  李定国气愤:“可惜了!秦王竟然如此不顾大局!”

  姚志卓摇头叹气:“何止于此!我去找秦王,让其以大局为重发兵湖南,他竟然以为我是皇帝的奸细,把我关了起来,要不是有白文选将军相助,我现在恐怕早就死在了孙可望的刀下!”

  这次李定国没有惊讶,只是黯然,说:“秦王残暴成性,空前绝后。先生有所不知,能从秦王刀下活着出来的人不多,先生算一个,我李定国算一个。不过,秦王讨伐满清之心却一直未变,现在为了登基之事宁可延误抗清,秦王如此,实在让人痛心。”

  姚志卓愤恨地说:“我逃出来后,白将军将我送到贵州神医张二处救治三个多月,否则这条命早就没有了。也正因为这三个月,张名振从长江退走,我失去了一次联系的机会,联合抗清之事败矣。”

  李定国有些惊讶:“秦王对先生用刑?”

  姚志卓站起来,脱下上衣,走到李定国面前。李定国看到这个姚志卓从两面肩膀,一直肋骨,遍布着无数皱皱巴巴犹如一枚枚干柿子一样的奇异的疤痕。

  姚志卓声音颤抖,说:“秦王好手段,把人放平,铁丝穿过两面锁骨和大腿平着吊起,下面放十支粗香,刚及皮肤,人得拼命挺着,如若略一弯曲,香头就会烧着人肉,我功夫不济,被烧成这样。听说有的被烧死,直接挖出心肝,做了下酒。”

  李定国看得浑身上下汗毛都竖立起来,说:“秦王之毒,我早就知晓。以往只是针对奸细和敌方投降者,现在竟然对自己人也如此!”

  姚志卓穿上衣服,说:“我忧心者是秦王如此对待百姓,对待朝廷,对待大明臣工。将军听说过十八先生之事吧?”

  李定国恨恨地说:“此事因我而起,我自然知道。”

  姚志卓叹息,说:“秦王如此,恐怕葬送江南国土!不知安西王对此事如何处置?”

  李定国说:“秦王对我已经有了防备。我在秦王身边也有亲信,秦王已经暂时把称帝之事放在了一边。因此,皇上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我觉得我应该趁此时跟国姓爷联合起来,打下广东,有了广东之地后,一是可以接皇上回来号召天下,二此地可进可退,可以联系原鲁王人马如张名振部。且广东人对大明素有好感,厌恶满清,因此义师最多,可为复兴大明之基地,先生觉得此计如何?”

  姚志卓一听大喜,说:“此事可成!将军从陆路直插广东,国姓爷派水师从海上增援,广东清军力量虽然不弱,不过能援助的兵马却不多,只要不是迁延时日太多,广东必定能拿下。”

  李定国担忧地说:“此事须国姓爷协助。只是不知道国姓爷是否能够出兵。上次我跟国姓爷约好攻打肇庆,却没见国姓爷一兵一卒,不知是何原因。”

  姚志卓穿上衣服,抱拳说:“此事容易!我曾经见过国姓爷。国姓爷虽然人有些傲气,但在下觉得,国姓爷还是一心想着抗清复明的。定西王要是相信我,我愿意替王爷去联系国姓爷。”

  李定国惊喜:“先生同国姓爷有交情?”

  姚志卓面露微微得意之色,说:“当然。当年隆武帝封我为仁武伯,率领众义军抗清,我曾经率兵协助过国姓爷。此事国姓爷不应该忘记吧。”

  李定国抱拳:“先生觉得此事国姓爷会答应否?拿下广东,则能满盘皆活。大明就有了用武之地。不过我的谋士都说这个国姓爷是个自私自利之人,恐怕他难以出兵。”

  姚志卓想了想,说:“此言不虚。当年隆武帝求救于国姓爷,这个国姓爷也是虚应,没有出兵。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的情况,即便是国姓爷出兵恐怕也难敌清军,他去了也只是徒增伤亡。这次出兵,打下广东,无论对于大明还是对于国姓爷,都是极有益的。国姓爷如果真的精于算计,他应该能算过这个帐。”

  姚志卓想了想,又说:“定西王,为了稳妥起见,我看应该去向皇上讨一份圣旨,皇上封国姓爷为延平王,圣旨一下,总是有些份量。再加上此事毕竟对国姓爷也是好事,他不会不来。”

  李定国点头,说:“既然如此,则大明复兴有望矣。”

  李定国本来就摇摆不定的心,终于又被姚志卓说动。当晚,李定国大摆筵席,欢迎这个为了复兴大明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仁武伯。

  姚志卓洗了澡,脱下了那身脏衣服,穿上了李定国的衣服。李定国高大,瘦小的姚志卓穿着他的衣服,就像一个小孩子。加上又黑又瘦,跟李定国手下威猛的武将和白胖的文官比起来,就显得很有些不入流。因此姚志卓随李定国出来的时候,李定国的属下皆惊讶。不过,因为他是跟着李定国一起出来的,大家不好说什么,只能恭迎。

  李定国给大家介绍说:“这位就是曾经带着十个读书人偷袭钱塘龙塘关,手刃满清总兵的仁武伯姚先生。”

  姚志卓转着圈躬身施礼,李定国的属下却窃窃私语,敷衍回礼。礼毕,进入座位的时候,姚志卓穿的袍子太长,不小心踩到了袍角,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

  这下,李定国的这些下属们终于放肆了,皆呵呵大笑。

  李定国忙过去扶着姚志卓。李定国脸色铁青,对众人说:“先生单枪匹马,辗转于南方各省,联络抗清,先生无官无职,不食俸禄,却几度生死,先生的品格,李定国钦佩之至!各位都是饱学之士,如此轻侮先生,实在是不应该!”

  大家没想到李定国会为区区一个陌生人如此恼怒,个个都噤了声,不发一言。姚志卓坐下,拱手说:“让诸位见笑了。其实姚志卓本来就是一介村夫,没读过什么书,也没做过官。言行未免粗鲁,请各位多多见谅。”

  李定国的心腹金维新拱手,说:“久闻姚先生为了复兴大明变卖家产充作军饷,为隆武帝所敬佩,我等不及。然,满清凶顽,先生即便变卖家产,招了几百乡兵,对于抗清来说实在是沧海一粟,精神可嘉作用有限,抗清不是只需要精神就行,而是更需要像安西王这样的将才。”

  姚志卓回礼,说:“安西王文韬武略,一心复明,姚志卓佩服。两蹶名王,更是震惊天下,安西王在我心里,是大明复兴之希望。不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军能杀敌,匹夫也能杀敌。在下没有将军之才,却有匹夫之能。满清再凶悍,十万大军也是十万士卒,我杀一个士卒,满清的军队就会少一个,假如有十万百万我这样的匹夫,则大明复兴有望,汉人就有救了。因此,在下以为,抗清需要将军,需要安西王和大人这样的将才,也需要像我这样的匹夫。大人说我作用有限,但是我以为汉人现在成了满清的弓箭,成了满清的刀枪,被任意宰杀,他们或缺的,正是我的这种匹夫精神。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都是汉人在杀汉人,杀得尸横遍野,百里无人烟,同族同种如此残杀者,大概只有汉人了。嘉定三屠后,乡民曾经抓住一个清兵,这个清兵两天杀了六十多个人,问他为什么要杀那么多,他说有奖励,杀一个人奖励一钱银子,无论男女老少。这点银子,就让汉人自相残杀,大人,您说他们要是都有我那么一点的精神,是不是就可以免掉这场屠杀了呢?安西王功勋卓著,很少有人能有这样的成就,但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姚志卓,只要他有复兴汉族,复兴大明的决心。安西王能率千军万马杀敌,我不行,但是我能说服一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几百人起来抗清。大人等去,百姓会以为大人们需要百姓为你们拼命,但是我不是高官,百姓觉得我跟他们是一样的人,他们就愿意相信我。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夫也自有匹夫的用处。”

  金维新不说话了,李定国却大为高兴,连连说:“先生说得好!说得好!如果汉人都如先生,满人怎么会统治得了这么大的一片天下?汉人失了天下,其实怨不得满人,是汉人自己把天下送了出去!”

  金维新旁边另一位文官说:“姚先生大义,我等自然佩服。不过在下有一事不明,希望姚先生指点。清兵未入关时,大明官员贪污腐败,上至皇上下至县官,官匪勾结鱼肉百姓,可以说无恶不作,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百万明军不敌一个李自成。这样的一个朝廷,姚先生却不惜九死一生去辅助,我不解的是,即便把满清赶走了,大明肯定会依然腐败,先生说自己不为名利,却辅助一个欺压百姓的朝廷,这不是助纣为虐吗?”

  姚志卓笑了笑,说:“大人问得好。大明确实腐败,民众亦深恶之。不过现在大明是汉人的象征,想让汉人脱离满清的屠戮,只有利用大明这块招牌。况且现在跟满清比起来,大明还是要好得多。说起来大明虽然腐败,也是汉人的天下,不会剃发易服,不会派人刺杀要求消除剃发之制的书生。满清岂止是统治了汉人的土地,他们是想让我们数典忘祖,让我们认满人为祖宗。选择复明,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仅此而已。”

  金维新听出了毛病,冷笑了,说:“听说姚先生见过现今皇上,您在皇上面前也可以这么说吗?”

  姚志卓拱手致敬,说:“大人,现今皇上虽然是继承大明,人却温厚善良,一心复国。大明腐败,我想别说是聪明如皇上,就是身在其中的大明官员,也必然知道。况且,现在的皇上也在危难之中,受人裹挟,却心存百姓,皇上既然如此,便是百姓之福,何必以前朝之事责难之?”

  言语至此,菜纷纷上来。姚志卓看着眼前丰盛的酒菜,不由得哀伤起来,他对李定国说:“我上次去见皇上的时候,听人说朝廷艰难,连皇帝想吃顿肉,都要再三斟酌,临走的时候,皇上要给我赏赐。皇上艰难,我怎么能要他的赏赐?我对皇上说,我常年在山野行走,不能带值钱的东西,皇上真要给赏赐,那就赏我吃顿肉吧。皇上让大学士吴贞毓安排我吃了三天肉!可叹啊,这样的皇上现在却仍然被秦王逼迫裹挟,忠直的大学士吴贞毓和十八先生已是两世之人。皇上如此,臣子之罪啊。”

  李定国举起酒杯,站起来,对众人说:“大家都是跟随我李定国多年,当年我们起义,是因为大明腐败,民不聊生,我们不得冒死给自己给我们自己寻找活下去的路子。现在我们联合大明,抗击鞑子,是鞑子不但不让我们活下去,还要霸占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土地和百姓,为了我们的夫老妻儿,我们联明抗清,是不得不为。当年我们不怕大明百万大军,现在自然也不怕满清鞑子,兄弟们,干了这杯酒,随我杀入广东!”

继续阅读:第四章 拜见郑成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流亡的帝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