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看到盛玉刚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余向东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毕竟一来盛玉刚和王自强才是主角,自己只不过是个旁观的;二来,盛玉刚这种治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想到王自强应该是有一定把握,不会出什么问题。
大约十二点半的时候,一切都准备好了,四个又进了那间治疗室,开始给盛玉刚进行治疗。
因为之前经历过一次,张顺已经知道了主要流程,所以这次不用王自强吩咐,他就主动帮忙把盛玉刚搬到了床上,然后帮他把衣服脱掉了。
对此,余向东倒是没说什么。毕竟针灸这东西很复杂,穿着衣服是不可能认准穴位的,脱衣服也是正常的事。只不过,当他看到盛玉刚被脱得一丝不挂的时候,还是有点尴尬起来。
一切准备好之后,张顺也退到了一边,跟余向东站在一起。
余向东倒是不用王自强吩咐,毕竟他是中医,也是懂得针灸的,知道针灸的时候不能受到外界的打扰,所以也是安静地站在一边看着。
可当看到王自强一动手的时候,余向东的表情立刻变得,一张长满白胡子的嘴张得老大,两只老眼都快瞪出来了!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余向东自己也是针灸的名家,对于这里边的门道,知道得可是比张顺清楚。因此一见到王自强的出手速度,立马就是心中一阵惊讶。这样的施针速度,在整个河源市恐怕找不到第二人!即便在整个中山省,恐怕也找不出几个人来!
而那些可以跟王自强比施针速度的人,都已经是些七老八十的老家伙了,年纪最轻的一个,也已经六十多岁了!
与这些人比起来,虽然说王自强的经验太少,但却是胜在年轻。以如此的年纪,就在中医尤其是针灸上,有了如此高的造诣,真不知道再过几十年,等他积累上几十年经验以后,会达到什么程度!
再看王自强扎的那些穴位,认穴之准,简直到了令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王自强每次抽出几根针,都飞快地刺下去,眨眼间已经在盛玉刚的身上刺下了几十根针,却是没有一根扎错位置的,不仅认穴准,下针快,而且下针的力道和深浅都拿捏的非常准确!甚至有几处穴位,连余向东都不认识!
开始的时候,余向东还以为是王自强扎错了地方,可是看着他那副行云流水的感觉,怎么都不像出错了的样子。而且,其他地方王自强都认穴非常准,就这么几个地方,应该不会错到哪去。所以,显然那几处地方不是王自强认错穴位,而是那里存在着几处连他都不知道穴位!
虽然对些感到有些惊讶,但余向东也并没有大惊小怪。毕竟人身体上那么多穴位,现在被中医总结出并且认可的,已经有一千多个穴位了,再有一些连他们都不知道的穴位被别人发现,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
而且,他本身是中医院的副院长,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着不错的底子,大世面也见过不少,不可能因为别人知道几个他不知道的穴位就大惊小怪。
直到王自强一口气把几十根针扎在了盛玉刚的身上,余向东那大张着的嘴才渐渐地合拢,不由地赞叹了声:“高手啊!”
他是中医院的副院长,身份和地位自然不用说,见过的大场面更是不计其数。能得到他这句“高手”的赞美,也算是对王自强一种非常高的肯定了。因此,一听到他这句话,张顺的脸上不由地显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
本来张顺还不太明白,为什么今天盛玉刚非要把他叫过来吃饭,原来是余向东要过来看他的治疗过程,让自己过来压阵的。同时,张顺也感觉到,这是盛玉刚向自己表明的一种态度。
他把王自强带过来给盛玉刚治病,除了在他们家吃住了半个月,别的费用基本上一分钱没收,甚至王自强还亲自去山里采回了几种草药。现在求他们给王自强安排一下工作,他们当然要办好这件事。
今天余向东来观摩王自强给盛玉刚治病的过程,其实也可以说是对王自强的一种考核,看他是不是有资格进市中医院。这个时候,把张顺叫过来,让他亲自看一看余向东的态度,比别人说多少话都管用。
王自强心无旁骛,对于余向东的认可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认真地观察着盛玉刚身体的变化,随时准备着开始下一步放血。
因为之前已经做过两次治疗了,对于这个过程,王自强已经熟悉了起来,也是颇有把握,所以对于余向东的出声打扰,也并没有在意。而且余向东说话的时候,也是在他施完针之后,影响也不是很大。
盛玉刚躺在床上,听到余向东的话也是忍不住心里一阵高兴,想要咧嘴笑一笑。可是他刚一张嘴,身上已经有的反应,一阵剧痛传来,疼得啊了一声,才赶紧把牙咬起来,不敢再有丝毫的分心。
整个治疗过程两个多小时,但除了第一步的施针,后边就没有太多技术性可言了。不过即便如此,还是让余向东感到了震惊!
中医向来是很少用外科手术的,这倒不是因为中医没有外科手术,而是因为中医以“养”为主,而西医以“治”为主。人们传统地认为,中医就是吃几副中药,推拿按摸几下,再不行,就拿针扎两下;而西医才是动刀动枪,在人身上留下不少口子。其实,这种观点是错的。
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就已经在外科手术上有了非同寻常的造诣,这可是足足提前了西方一千多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因为曹操多疑,可是世界上第一例开颅手术,就要载入中国的史册了!
只不过,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能完整就不要残缺,毕竟一刀砍下去,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所以,中医能不动手术就不动。时间一长,很多中医都放弃了外科手术,所以才会给人们形成那样的错误观念。
可是,让余向东想不到的是,王自强小小年纪,居然在中医一途上,会有如此高的造诣!不但用药和施针出神入化,而且还敢动用几百年来很少人中医敢用的外科手术!
虽然只是在腿上开了两道小小的伤口,但放血这种手术可不是一般人敢用的,这个别说在中医中,就算是西医中,也及少有人敢用!
最难得的是,王自强可以先用针灸把盛玉刚全身的毒血集中在一起,然后再放出来。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手法,放出来的居然全都是有毒的黑血,鲜血几乎一点都流不出来!
这种手法,别说是在一个小小的河源市,就算是放在北京的好多大医院里,也没个人能做到!
治疗刚刚结束,余向东马上冲了过去,先是在盛玉刚的腿上看了半天,然后才拉起王自强,讨论起了一些医学上的问题。
王自强久居深山,更是过了一年独居的生活。虽然农业有有王昌,但却因为这种师徒关系,他很少跟王昌讨论过什么问题,更多的时候是他去找王昌请教。
后来出了山以后,虽然也遇到了张顺等一帮人,但这些人都不是学医,虽然对他的医术也是表示非常惊讶,但却没有人能跟他讨论什么。
所以,今天和余向东的讨论,也是他学医一来,第一次和人讨论医术,因此也是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
而且,说是讨论,那都是对余向东的尊敬,更多的时候,都是余向东在向他请教。
虽然在其他地方,王自强表现地还算是沉着稳重,可一到了医术上,却是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尤其是余向东这种请教的态度,让他心里很是受用,笑容多了起来,话也就渐渐多了起来,一开口,就把一边的盛玉刚忘了。
看着两人在一边讨论的热火朝天,张顺忍不住撇了撇嘴,看来要,要想指望他们停下来再去照顾盛玉刚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只能自己上手了。
于是张顺走过去,帮盛玉刚把衣服穿好,然后又把他扶到轮椅上,也不管还在激烈地讨论着医学的王自强和余向东两人,一个人把盛玉刚推出了房间。
“伯父,我先送您回去歇一会儿吧。”把盛玉刚推出房间后,张顺开口道。
“麻烦你了,小张。”盛玉刚笑了两声,也没再计较。
张顺和佣人一起,把盛玉刚推回了卧室,弄到床上后,能退出了房间。出来之后,张顺才看到,王自强和余向东两人还在激烈地讨论着。虽然已经从那间治疗室回到了客厅里,但却依然像是看不见别人一样,好像整个世界就只有他们两个人。
“余副院长。”张顺走到余向东的身手,小声地叫了一句。
余向东回过头,皱着眉头看了张顺一眼,不禁问道:“你是?”
“呃,”张顺嘴角一阵抽出,开口提醒道:“张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