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才开口道:“找房子,这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让每个村的村委会打扫出一间房子来,这事就算完成了。这一步上,不需要任何的资金投入。”
见庞春光微微点头,张顺才又接着说道:“第二步,就是书的问题,也就是钱的问题。不过,咱们没必要一下子就把几千本书都投进去,毕竟那么一大批书,别说钱咱们没有,就是买回来,再把各种书籍分类整理好,再摆到图书室里,也要不短的时间。这样的话,等咱们的图书室弄好了,再向老百姓们开放的时候,至少也是一两个月以后的事了。”
“两个月就两个月吧!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急事,慢慢来就好了。”薛勇这个时候也插进一句来,看着张顺,有些不解地说道。
张顺神秘地一笑,坚定地说道:“不,这件事,迫在眉睫!”
“什么意思?”庞春光问道。
“呵呵,这个,就要跟我刚才说的,一步一步完成图书室的建设有关了。”张顺说了一句,见庞春光和薛勇都是一副不解地样子看着自己,没等他们开口问,自己开口解释道:“咱们农村建的图书室,最大的功效是什么呢?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我觉得,无非也就是三点:第一,科普,让老百姓们了解一些通用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觉悟和知识水平;第二,农教,教老百姓农业种植的的方法和经验,以便提高粮食产量,为老百姓们增加收入;第三,卫生,让老百姓们多了解一些卫生防疫知识,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而在我看来,前两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但是第三点就不一样了,只要老百姓们学一些卫生防疫的知识,就能马上用上!而眼下,正是‘非典’全面暴发的时候,老百姓们人心惶惶,一旦有什么突发情况,老百姓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把图书室建起来,不但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同时也能让上边对咱们宁远县刮目相看!”
见庞春光了共通渐渐反应了过来,张顺没有停顿,继续说道:“刚刚您在会上不是也说了,上边给咱们发了一批关于卫生防疫的科普读物。再加上去年县里给咱们买的那批关于反邪教的科普读物,加在一起也有几百本了。再加上那些选出图画之类的东西,然后咱们再把以前关于党的政策的宣传画物,什么各种干部守则一类的东西放在里边,同时再由乡政府或者村委会出钱,为图书室订阅上几份报纸。”
“这样东拼一点,西凑一点,也能凑出近千种读物来。虽然看上去东西很多,但其实真正需要投入的,也没有几万块钱。这个数字,乡政府还是承担得起的。”
一口气说到这里,张顺微微顿了一下,见到庞春光和薛勇略微放光的眼神,喘了口气,又接着说道:“虽说,这样的话,读物还是少了一点,但也有近千册的读物的,一个图书室的基本模型也就建立了起来。”
“只要有了这个模型,等‘非典’过了以后,咱们手里腾出一些钱来,再慢慢地充实图书室,买一些关于农业知识和科普的书籍,再放到图书室里,这个计划也就完成了!”
啪!
不等张顺说完最后一个字,庞春光已经有些激动过头了,忍不住又是“啪”地一声拍在了桌子上,脸上已经乐开了花,好半天没说出话来,只是呵呵笑着看着张顺,那眼神,就像是一个色狼看到了美女,像一只饿急了的野狗看到了肉包子一样!
呵呵笑了好一会儿,庞春光才回过神来,看着张顺说道:“好,就按你说的这个方案办!十天以后,我要亲自去临川乡视察,我要看到临川乡每个村都有一间自己的图书室,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张顺马上站起来,拍着胸脯子保证道。
“好!”庞春光又是大叫了一声,然后转向薛勇道:“老薛勇,这几天,放下手除‘非典’以外的所有工作,全力配合张顺办好图书室的事!”
“是,庞县长放心吧!”薛勇也是有些激动。
三个人都太过激动,却谁也没有注意到,庞春光的言辞里,用了“配合”这个词。可能连庞春光自己都没注意到,从这一刻开始,张顺和薛勇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倾斜。
离开庞春光的办公室的时候,张顺忍不住嘿嘿一笑。
这个计划,并不是他临时想到的,而是当初在上寨乡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有了盘算。只不过,当时就是因为解决不了钱的问题,而没有早早地说出来。同时,上寨乡事太多,一件接着一件。
本来他是想,等上寨乡的办公楼建好了以后,再提出这个计划。可是办公楼还没建好,就出了连续被盗的事,然后就是抓贼抓出了个杀人犯,他还因此而受了伤,住进了医院。伤还没养好,毛文举就直接把他弄到了临川乡党委书记的位子上。
所以,最后没有办法了,他只能把这个计划挪到临川乡来实施了。
可是刚回临川乡,一切都还没熟悉起来,就出了教师罢课的事,然后就是“非典”的全面暴发,再之后就是贾君乐调查庞春光贿选一事。
一直到今天,在会议上,听庞春光说,上边给发下来一批关于卫生防疫的科普读物,他才突然看到了希望。
不过,就算如此,他还是没把整个计划对庞春光和盘托出。建图书室这只是计划的第一步,后边的第二步,才是这个计划中最最重要的部分。
但是,图书室没有建起来,后边那一步只能是空谈。所以他也就没有说,先走完这第一步再看。
同时,在他心里还隐隐有另外一个想法:那第二步,是不是应该去跟屈才说说呢?
出了县政府,张顺就立马给乡里打回了电话,通知各个村的村长和村支书去乡里开会。回到乡里之后,马上建图书室的计划布置了下去。
各个村的村干部听完之后,也都觉得这是个新奇的事,而且是个能为老百姓带来切实好处的事,于是不敢怠慢,马上回到村里开始布置。
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各个村都请了老百姓来帮忙,不到两天的时间,房子已经收拾好了。然后就是购买书架,图书分类,等等细致的工作。
为了能让图书室尽快建立起来,张顺还发动各个村呆在家里的老师们。
虽然因为地域关系,学校不是每个村都有,但老师却是每个村都有那么几个。反正现在是“非典”期间,学校里都已经放了假,老师们呆在家里也没事干。把这么好的一批资源浪费了,也怪可惜的,不如拿出来用一用。
有了老师们的帮忙,图书的分类和整理就快多了。毕竟村里的那些老百姓,就算是认识几个字,也许看书没问题,但要让他们对图书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却不太可能。
因此,又用了五天的时间,图书室近千册图书基本整理完成。往书架上一摆,一间图书室基本完成。又用了一天的时间,对每一类图书或刊物进行一下数量的登记,一间图书室就算是彻底完成了。
九个村子里,第一个完成的自然是小河村,这里边,固然有许志高因为对张顺的信任,而对他的命令的忠实执行,也有小河村村民因为感念张顺的恩德,而主动去帮忙的。再有,就是小河村的老师们直到的作用了。
小河村小学现在共有十名老师,其中有六名是金玲从自己的母校拉来的学妹们,加上她自己,一共七个人,因为“非典”的关系,都被留在了小河村不能回家。
当然金玲就是宁远县人,如果要回家,还是能回得去的。可是她是小河村小学的校长,学生们放了假,老师们放了假,但她这个校长却是不能放假,还要留在学校里值班。
当然,除了人多之外,这七名老师还都是上过大学的人,经过过标准的现代化教育,上大学的时候,也见过学校里的图书管是什么样的。于是有样学样,把一间图书室规划的像模像样的。比那些临时上阵的老师们,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有了这七名老师的帮忙,图书分类自然进行得很快,所以小河村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只用了七天不到的时间,一间标准的现代化图书室就建成了,唯一与正规图书室有所区别的地方就是,这里还缺一台电脑。
不过,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毕竟现在宁远县是贫困县,连政府里的电子华办公都才刚刚普及没多长时间。别说村里的一间图书室了,就算是乡中学的图书室里,也没有一台电脑。
看着小河村新建成的图书室,张顺心里也是说不出的高兴,在图书室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又像模像样地抽出几本书来看看,然后又很小心地放回去,就像一个见到新奇事物的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