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趴在大石头压出的洞口朝里看了半天,只看到一片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问一旁的卢大庆:“大庆哥,里边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
“那咱们下去看看吧。”
“别,”卢大庆一把把他拉住了。“罗局长下去的时候说了,他们不上来,谁也别下去。”
没有办法,张顺只能跟大家伙一起在外边等着。又在外边等了半个多小时,张顺终于看到洞里传出了一点亮光,之后罗庆祥就带着两个人从里边出来了。不过,罗庆祥出来的时候是一脸愁容,而另外两个人却是满脸的高兴。
出来之后罗庆祥一句话也不说,留下了几个人把洞口守住,就急匆匆的赶回了县城。这次罗庆祥走了之后,就再也没回过小河村。
三天以后,小河村一下子来了很多辆大车,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把山洞里的发现的东西全部装上车运走了,之后又在山洞里搜寻了很多天,才把人都撤走。
然后张顺就接到了县里通知,说古墓的事已经处理完了,后边的事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就行了。
直到这时候张顺才知道,原来那天罗庆祥带着人进到山洞里,发现里边是一个庞大的洞穴群,里边的道路错综复杂,有几十条岔路口。山洞里摆满了各种文物,金银陶瓷器具数都数不清,甚至还发现了几十箱金锭银锭,只是有一些字画,因为时间太长都腐烂了,只留下了一些残破的痕迹。
虽然发现了这么多文物,可是罗庆祥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因为他觉得这里怎么都不像一座古墓。
罗庆祥觉得这里不像古墓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没有发现墓室入口。找不到入口就自然就找不到墓志铭,找不到墓志就没法确定这座墓的主人是谁。虽然凭借洞里发现的文物,他们基本上确定这是一座唐朝墓——因为他们经过研究,发现这里的文物大多都是唐朝的,也有一些唐以前的,却没有发现宋代及以后的东西——可是,只要找不到墓志,仍然无法确定古墓的主人到底是谁。
第二,从山洞找到的那庞大的文物数量来看,如果这是一座古墓,那么墓主人必定是一位当时权力非常大的人物。可是如果是当时一位权力非常大的人物,又怎么会选这么一个天然的山洞作为自己的死后的安身之所呢?
他的后人既然舍得用这么多东西来给自己的先人陪葬,自然不会再在乎多花点钱请人来给祖先建一座墓了。
第三,这数量庞大的陪葬品完全不合定制。古代的人不光活着的时候讲规矩,就连死了也要讲规矩。
什么身份的人建多大规模的墓,几间墓室,几层棺椁,可以用哪些东西陪葬,每种陪葬品放几件,这些都是有规定的。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魏文海不敢随便收这些文物的原因。
可是,这座墓完全不合定制,各种各样的东西东,凡是值点钱的,至少都能山洞里找到那么一两件。而且每种陪葬品的数量上也是各不相同,完全没有一点制度的样子。更有甚者,山洞里居然还发现了几十箱的金锭银锭。
古人的陪葬品不一定都是很值钱的东西,有些只是死者生前喜欢或者着用惯了的东西,比如死者生前常用笔、喜欢吃的食物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
当然,也有一些贵重的东西,金银玉器、古玩字画什么的,都可能有。但是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大官或有钱人直接用金锭银锭当陪葬品的!
第四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罗庆祥他们在山洞里转了好几圈,居然没有找到尸体!
墓中没有尸体的情况,历史上也出现过,常见的就是“衣冠冢”。
比如,传说曹操就有七十二疑冢,那是为了防止仇人找到他真正的尸体后对他开棺鞭尸而故意设置的。可是,即使是衣冠冢,人家至少还在棺材里放上件衣服呢,可是这里边,居然连棺材都没有!
虽然有这么多疑点摆在面前,但谨慎的罗庆祥仍然不敢轻易下结论说这里就不是古墓,毕竟那么庞大的文物数量摆在那里,如果说不是古墓,又说不通。
毕竟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这里不是墓室,只是一个埋藏陪葬品的地方,墓室可能在其他地方。
这种事也不是不可能,人们最开始发现兵马俑的时候,也认为是找到了秦始皇的陵墓,可是挖到最后也没有找到墓室。之后才明白过来,那只不过是一个兵马俑坑而已。
不过,既然陪葬品放在这里,那么墓室就不会太远,肯定也在小河村附近。因此,罗庆祥一面把情况上报了省里,让省里派人来先把东西运走,一面留下一些人继续在山洞里和小河勘察。
然后罗庆祥又专门让孟永昌帮他找来了宁远县的县志,和一些岁数大、了解宁远县历史的老人,再从省里调来了几位研究河源市历史的专家,几十个人一起研究了半个月,才终于把事情弄明白。
唐朝末年的时候,军阀割据,华夏大地上战乱不休,曾经出现过五代十国的局面,那时候的宁远县,是个三国交界地带。
天下本来就在战争中,交界的国家之间更是摩擦不断,因此这一片地方就成了个三不管地带,三个国家的政府都照顾不到,于是就成了土匪流寇聚集的地方。
据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当时在宁远县地面上,有七十二伙强盗!
那些政权国家之间天天打来打去的没完没了,这些强盗们也打来打去,今天你抢我明天我抢你,没完没了。
抢来抢去,这些强盗们就发现,他们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渐渐地,已经快没法过日子了!
发现问题不对后,就有一伙强盗的头子提出,他们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再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被某一国的官兵剿灭,要想在那个乱世中生存下去,就要拧成一股绳,一致对付那些所谓的官兵。
于是强盗们秘密召开了一个英雄大会,把七十二伙强盗合并成了一伙,专干打劫官兵和富商的行当。
时间一长,这些强盗们就在这一带安了家,慢慢地组建起一个山寨来,因为当时选出来的老大姓宋,所以就叫“宋家寨”,也成为了一伙让周围三个国家都不敢小觑的势力。
本来在自己国家旁边插着这么一颗钉子,三个国家都觉得不自在,都想把宋家寨剿灭了。可是,他们彼此之间又都相互忌惮着,都怕自己出兵的时候,另外两国会趁国内空虚的时候,把自己国家灭了。
那个战乱的年代,本来就是活人少死人多,再加上那么多个政权国家平分天下,每个国家内自然人不多,兵就更少了。
而宋家寨里的人都经过长期锻炼的悍匪,有些还是江湖上很有名望的武林高手。所以,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剿灭他们,都非得派出重兵不可!因此那种被另外两国灭国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出过军队,打算剿灭宋家寨。可是,即使他们做得再隐秘,大军调动这种事总是瞒不住的,他们派出去剿匪的军队还没到宋家寨,另外两个国家就已经派出军队攻打他们了。
无奈之下,皇帝只好把派出去剿匪大军调回来防御,结果剿匪大军刚一返回,却被宋家寨的人杀了个回马枪,又损失了一部分人。
三国战乱,最苦的还是老百姓,随着战争越来越频繁,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这些老百姓没法过日子了,就都被逼成了土匪。
如此往复之下,三国的兵越打起少,宋家寨反而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
几年之后,山寨中出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先是用计挑拨三国开战,然后带着一支军马秘密潜入兵力最为空虚一个国家,不但将那个国家的都城攻下,还洗劫了皇宫,带走了皇宫中的大批珍宝。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大宋开始逐步统一了天下。可是一向所向披靡的宋军,在面对宋家寨的时候却是束手无策,久攻不下。
赵匡胤知道这些人都是穷苦人出身,是逼不得已才当了土匪,于是亲自跑到宋家寨来谈判,许下了诸多好处,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了好几天,终于招安成功了。
可是宋家寨的人对赵匡胤却始终不放心,怕他以后对自己不信任,把他们全杀了。于是,他们把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珍宝和钱财都藏在了小河村南的山洞里,以便日后如果赵匡胤翻脸不认人,再回来当强盗的时候,还能留下一些资本。
为了看护这些财物,他们留下了三户人家,装成老百姓的样子在这里看守,那三户人家,一家姓许,一家姓卢,一家姓张,就是小河村三大姓的祖先。
本来这件事情很简单,可是后来却变成了没有任何历史资料可以考证的传说,原因就是,赵匡胤并没有真的信任宋家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