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若叶虽然不敢大笑,脸上也柔柔地开了花。
蜜儿又直起身子:“奶奶,要准备些什么呢?”
太夫人擦擦眼角,拉拉她:“先起来。”
蜜儿赶紧起身,掸掸膝盖。
太夫人对穆嬷嬷交待了下基本要准备的东西,要做的事,回头问孟若叶:“想吃些什么?”
“我也不知道要吃些什么,只是觉得嘴巴淡,又闻不得腥。”
太夫人点点头,表示了解,又回头吩咐。
蜜儿在一边认真地听着。
“二叔。”蜜儿跑进酒楼后面的小院。
应昶扬眼睛一亮,跑前几步把蜜儿抱起来:“哎呦,小乖乖,今天怎么有空来找二叔?”
“二叔,今天有大夫去过家里,大嫂可能怀孕了。”
“真的?”脸上掠过喜色,然后嘱咐,“记得不要去外面到处乱嚷嚷。”
蜜儿点点头:“嗯。”
“蜜儿啊。”应昶扬笑起来。
“嗯?什么?二叔。”蜜儿眨眨眼,好无辜。
“听说蜜儿地里麦子长势不错啊。”
“是啊,二叔,还有十几天就可以收了呢。”
“收了以后你打算做什么?”
“我打算加工了以后再卖,卖原料赚得太少了呢。”伸手扯应昶扬的八字胡。
“蜜儿真聪明,打算加工什么呢?”
“小麦酒啊、小麦面粉啊、小麦淀粉啊、酒曲等等啊。”
“蜜儿啊。哎呦!轻点轻点!”应昶扬的脸歪向一边。
“二叔啊,你在想坏主意。”
“蜜儿蜜儿,先放开二叔的胡子。”等蜜儿松手,应昶扬摸摸自己的八字胡,“二叔怎么会对蜜儿使坏主意呢?”
“那二叔打算怎么收我的小麦呢?”
“小麦酒的确合算,不过要酿得好喝可不容易。小麦面粉,我收。可是,酒曲和淀粉是什么?”
“酒曲就是用来提高酒的质量的。淀粉需要少量生产,能做的东西并不多,不过做出来的菜,口感也应该有人喜欢。小麦和面粉,大概收成以后没几天就能给你。我看看收成,再决定多少不动,多少磨成粉,多少酿酒,多少发酵成淀粉。到时候超过了你的需求量,我自己留下再加工。”
“蜜儿看来都打算好了啊,真聪明。”
“第一年本来就别想赚太多的,不过你也别想坑我。”
“呵呵,怎么会?”怪不得几次回去太夫人赞不绝口,慢慢长大了,接触的事情多了,可真是个好苗子。听说理家也是一把手,“你怎么会知道那么多?”
“问啊。”蜜儿理所当然地说,“一开始我只是不想让土地闲着,就在土地附近的村子转悠。老人很喜欢说话,他们随便叨叨,我都记住了。有些人家自家做事的时候,会发现一些新东西,可不知道是什么,心里发虚,藏着掖着。看我是小孩,没什么防备,我尝到了不少新东西,就想着说不定可以拿来卖,不过可能还可以再加工加工。”
应昶扬听着连连点头:“哎呦,蜜儿呀,你可真是集众家之所长啊。怪不得能化险为夷,定是福泽绵长。”
“嘿嘿,我现在就等着收割呢。别人什么价,我就什么价。我也不怕,一开始小麦的种子我都是让跋哥哥带着我亲自上农家去收的,得了不少实惠。种的时候,经常听听老人怎么说。我一点都不担心赚不回来。年头收的房租,我到现在还没动呢。”
应昶扬大笑:“小财迷。”
几天之后,当时第一次洒下盖过一层雪的麦子熟了。
蜜儿叫上一奎等人,去了自己的麦地。到了地方,发现应昶扬和应得然带着账房,还有几个脚夫,已经在了。
而自己雇佣的老农,把村里的劳力几乎都叫来了。
“张阿爹,辛苦你了。”甜脆的声音,微微起伏的声线,让人心醉神迷。
张全笑得脸上开了花:“哪里的话,哪里的话,都是前几天就说好的。”
蜜儿笑了笑,转转眼珠子,回身跑向应得然:“二哥哥。”
应得然弯腰把蜜儿抱起来:“怎么了?要帮忙?”
蜜儿笑笑,凑近应得然的耳朵。
应得然听着蜜儿的悄悄话,眼中光华流转。
应昶扬很好奇蜜儿说了什么。
等蜜儿直起身子,拉拉应得然的衣襟。
应得然几步上前:“各位,在开始忙之前,听我说一句。大家都是帮忙性质的,不过我们地就在这里。大家也看到了,除了小麦还有其他各种作物,有些作物不免要请大家帮忙,所以我们会付一定的工钱。毕竟,大家都是从自己家里的农活抽出空来的。工钱的算法有些不同,不是按天算的。”说到这里顿了顿,“一天收割十亩地,早上从辰时开始,午时过秤,然后休息,用午膳,未时继续。午后,申酉之交过秤。工钱是这样算的:二十斤去壳的小麦,换一文钱。到最后不到二十斤,但是多于十斤的也算一文钱。大家,听懂了吗?”
十几个人,稍稍想了会儿,慢慢点点头。
应得然说得清晰响亮而缓慢:“好了,那么开始吧。”
话音未落,大多数人不是冲向水田,而是转回身跑回家。有四个人顿了顿动作,然后其中一个也往家里跑。另外三个直接下了水田。
不一会儿,有三十几个人跑回来。
“别踩坏了,踩坏了可不算重量的。”一奎按照蜜儿的吩咐高喊。
“收下来的麦子放这里,能剥多少拿多少。”
“剥下来的东西别乱扔,放在另外一个麻袋里。”
应昶扬看着,点点头:“效果不错啊。”
蜜儿微笑:“他们早上太放松了,我真怕我的小麦烂在地里,直接当了肥料。对不对?二哥哥。”
“蜜儿越来越聪明了。”经常出门找应昶扬学做生意,碰到蜜儿的时候变少了。他把蜜儿抱在怀里,揉了两下,“蜜儿。”
应昶扬在旁边看不下去了,狠敲他的脑壳:“够了!”
几天下来,蜜儿赚了个饱。而且第一天的时候,就发现够数酿酒了,急忙开窖。
这边小麦都收好了,玉米和荞麦下了地,然后秋季要下地的小麦种子正在进行处理,准备入仓。
那边孟若叶也确定上身了。自从那天干呕后,身体一直不大舒服。
蜜儿处理好家务,来到山岚院问安。太夫人自从确认了之后,就搬到了山岚院来住,毕竟是第一个曾孙辈的。
孟若叶靠在床上,强迫自己吃着东西,她现在急需营养。
等这段时间一过,得好好锻炼锻炼身体,否则到时候可怎么办。
“这段时间难熬了些,等过了就好了。”太夫人在一边劝慰着,面上带着轻微的忧色。有时候明知道是如此,可还是忍不住担心。
蜜儿想了想,就决定不进去了。跟里面站在一边的穆嬷嬷打了个眼色,退到了外间的门口。
穆嬷嬷跟了出来,蜜儿和她说了两句,就离开了。
仓房在内院的北面,一边是账房,一边是采办房在一个院子里,对面的院子是内院的仆事房、膳食房和杂物房。
蜜儿悠哉游哉地走着,面上带着不谢的微笑,因为视线不知落在何处,显得有些迷蒙。
郑嬷嬷带着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小姐。”
蜜儿看着郑嬷嬷微微点头,然后看向小男孩。
男孩的年纪和应豁然差不多,个子比较高,肤色略深,大约已经在家里帮忙做活了。
蜜儿甜甜笑开:“赵家哥哥。”
男孩脸一红,看了看郑嬷嬷。
郑嬷嬷吩咐:“叫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