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二十四桥明月夜
剑羽秋痕2017-08-05 10:3812,888

  在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有“湖上蓬莱”之称。

  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广陵园林之妙在于巧“借”: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岭上为风亭,连同岭下的琴室、月观,近处的吹台,远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个瘦西湖景区装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许多妩媚之气。

  一路看着,唐尘凡一边还装作古时候的大文人一般吟诗颂词。他手中此时正摇着一把从摊子上面买来的折扇,这时候并不是十分的炎热。买一把扇子在手中,顶多作为装饰品。但唐尘凡竟然还打开折扇摇来摇去,就好像自己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文人一般。

  广陵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广陵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故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充实人们的知识,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

  唐尘凡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又懒得时候,他似乎对所有的经典都很熟悉一样。每到一处,他都能够讲出这里的相关的故事与传说。再配合上唐尘凡那栩栩如生的表演天分,他不去当导游真是屈才了!

  我们都笑了:“唐尘凡,既然你这么了解这里,为什么不去当导游呢?”

  唐尘凡说道:“谁说我不想当导游?游览各地名山大川,品味四海风土人情,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也!但是,你没看见那些导游都是年轻貌美的小姐?我一大老爷们儿凑过去干什么?抢人家饭碗么?”

  是啊,就凭唐尘凡这一份口才与丰富的知识,不被评为最优秀的导游才怪!

  要是唐尘凡真当上导游的话,那些个别的导游还真的没饭吃了。不过,唐尘凡说的也对。他不是女的。要他是一个美女的话,那效果肯定更好!

  周梦开玩笑道:“唐尘凡,那你就去做一个变性手术呗。变成女的就可以当导游啦,没钱不要紧。做手术的欠我帮你垫付了!”

  唐尘凡白了周梦一眼,说道:“你这叫什么话?小心老子揍你!”说着,又看了我一眼,眼神之中充满了暧昧之色。“不过,就算我想揍你,估计也得等到人家郭宇轩同意再说吧——要是搞不好,冲撞了人家郭哥,我可没好日子过啦!”

  我嗔道:“你小子就油腔滑调吧,迟早有一天你就死在这张臭嘴上!”

  众人一阵哄笑!

  说笑之后,玄凝发话了:“这里的确是秀美无双,堪称江南风景尽收眼底了吧。”

  倾城也是一脸的惊叹之色:“这里真是美极了,我从小到大还没到过这么美的地方呢。要是一辈子都住在这种地方那就好了!”

  周梦的想法似乎和倾城一样:“是啊是啊,我最喜欢这种古色古香的秀美的园林了。不过——我家却没有这种资本,建造这么豪华的园林。估计,也就只有古时候的帝王之家才能够有这种资本吧……”

  我听到这句话,心中也是盘算着一阵:周梦的梦想就是住在这样一个入如诗如画的地方,可惜,我现在还没有这么多的钱,没有那种给她幸福的资本。虽然钱乃身外之物,修行人是不太重视钱财的。但是,要是建造什么修行洞天的话,那花费可是巨大的!

  况且,据说建造修行洞天的花费,足够修建好几条像样的道路了。

  以后,即便是我不建造什么修行洞天,就单单是建造一个像样一点的小园林也是极度困难的。我知道周梦不是那种喜欢享受的人,但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园林般的地方却是她最大的梦想。

  现在,我就在心底暗暗地定下一个计划。我一定要努力,让周梦的这个梦想成真。那所付出的艰辛可不是一般的大,得是异常巨大超乎常人的艰辛才行啊!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但人都是有梦想的吧。为了实现那个梦想,我一定要努力。无论是在道法修行还是在学好专业技能上面。

  想到此处,我不禁紧紧地握住了周梦的手。周梦被我这样握着,觉得一惊,下意识的看了看我。我冲她一笑,说道:“我发誓,以后一定要给你幸福。就建造一座古典韵味的园林送给你——”

  周梦看着我,脸色一红,嗔道:“傻瓜,人家就是这么一说而已,又不当真嘛……”

  周围一群亮闪闪的电灯泡看见这一幕似乎很开心的样子。不过,我却以继续游览为由引开了他们的注意力。

  瘦西湖园林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奇趣。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临,烟花三月下广陵,漫步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广陵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很大,我们不可能全部都游览一遍,只能够拣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重点游览。但是,别的地方却还是要去看一看的。不能够不去别的地方,仅仅是游览这些地方啊。我们都是身怀异能的修行人,能够在常人不注意的情况之下是自己的脚步很快。我们之中,只有贾葵是寻常的人,不过没关系。有唐尘凡。萧瑶姐和周梦这三大高人带领,贾葵也能够不自觉的跟上我们的步伐。

  我知道这是修行人的一种神通,也就没说些什么。更奇特的是,贾葵竟然也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步伐在不自觉间竟然加快了许多。周围全都是来来往往的游客,我们的行动有些异常他们也没有察觉到。

  具唐尘凡所说,游览瘦西湖必须要坐画舫。但是,这样一来,许多景点就只有匆匆而过。那样的话,就会错过很多极致的景色。头发不喜欢这样的游览方式。不过,要是登上画舫,品味那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的话,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是随着唐尘凡的脚步游览的,唐尘凡的脚步很奇怪。就好像是走到哪里说到哪里,而不像寻常的导游那样一路向里面推进。我很喜欢唐尘凡这样子的导游方式,就有一种随性散步的感觉。

  杨柳依依的长堤春柳,相传是因为一对名叫长堤、春柳的青年男女的美丽爱情而得名的。春天的时节,这里一棵柳树夹一树桃花,充满了温馨的情意。湖上飘舞的柳絮,使人感到扑朔迷离,大概可以为李白诗句“烟花三月下广陵”中的“烟花”做一个注释吧?

  出了徐园,就看到一座红色的小桥--小红桥。在青山绿水之间,使用如此鲜艳的颜色也许是画家所忌讳的。然而,在瘦西湖的碧波之上,横卧着这样一座红色的小桥,不但不使人感到俗气,反而使人感到分外娇艳动人。这也许正是当年扬州造园者的大胆和独特之处吧?当你用轻盈的步履走过小红桥,便来到了一处四面环水的地方--“小金山”。小金山的得名,是因为它很像镇江的金山,不过体积太小了一些。和瘦西湖的名字一样,“小金山”的名字教人深切地感受到广陵园林秀美的风格。从小金山向东望去,可以看到花木葱茏之间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楼台。那是“四桥烟雨”。

  四桥烟雨旧名叫黄园,是清代盐商黄氏兄弟所建的别墅之一。黄氏兄弟四人,个个腰缠万贯,又特别喜欢建造园林。他们在广陵所建的园林,分别叫做易园、十间房花园、容园、别圃。单是老二一人,就建了几所花园,四桥烟雨便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命名为四桥烟雨,是因为在此登楼远眺,能够在烟雨朦胧之中,隐隐约约看到四座桥:大虹桥、长春桥、春波桥、莲花桥,也有人说能看到玉版桥和小虹桥。总之,登一楼而能看数桥,这种奇妙的构思可以说把借景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广陵盐商虽然腰缠万贯,但是其中不乏雅人。他们爱金钱,又爱园亭、爱诗文、爱风雅,这正是他们值得今人怀念的地方。

  一路听唐尘凡说着,似乎这些旧物古迹也都活了一般。在这里,我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那一对黄氏兄弟忙碌的身影。

  现在,我觉得唐尘凡又像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听唐尘凡讲着这些古迹的历史,别有一番风味。可比那些只会背台词的导游讲的有意思多了。

  “啪啪啪——”就在此时,旁边传来一阵阵鼓掌之声。我们循声望去,却是刚才遇见的那一队外国的朋友。

  那些外国朋友是跟着旅游团来的,但是,他们似乎对那些导游讲解的内容不感兴趣,反而对唐尘凡说的话干起兴趣来了。

  唐尘凡一般都是很讨厌洋山口一郎的,但是,现在他却是一点没显露出来厌恶之情。相反,唐尘凡的神情倒是很好玩:“这几位外国的朋友,为什么鼓掌呢?”

  当中走出来一个身材高大的白人,一双眼睛是蔚蓝蔚蓝的,就好像是深不见底的泉水。这白人走到唐尘凡的跟前,伸出右手,用生涩的汉语说道:“我叫杰利,很高兴认识你。”

  唐尘凡微微一笑,显得有些尴尬。看来,唐尘凡还没有个洋山口一郎打交道的经历。只见唐尘凡“啪”的一下很潇洒的合上扇子,握手道:“唐尘凡。”

  “唐尘凡……”杰利的声音很小。“很特别的名字。”

  唐尘凡笑道:“谢谢赞赏,我也觉得这名字很特别……不说这个了,说说几位吧。刚才为什么鼓掌?”

  杰利说道:“我们觉得你讲的实在是太好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导游!”

  唐尘凡呵呵一笑:“可惜,我没那个兴趣。我只是对家乡的人文有一定了解而已,谈不上精通。”

  杰利笑道:“不是不是,你真是太谦虚了。我们从很远很远的美国来,就是听说中国的古老神秘而产生的兴趣。同时,也想研究一下中国古典的文化。但是,到了这里之后,却发现除了专家教授以外,还真的没多少人对中国文化有多么的了解。对此,我们曾感到很失望。不过,还好。终于让我们找到一位了——就是唐尘凡你。”

  唐尘凡又打开扇子,捂住自己的嘴,看不出来是不是在偷笑:“这样啊,那真是我的荣幸。”

  杰利似乎对一些问题总喜欢寻根究底:“可以告诉我,为什么现在在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文化呢?”

  这可是触到唐尘凡的软肋了,唐尘凡最讨厌这种问题,一下子就变了脸。不过,他还是尽量不要让自己在这些国际友人的面前失态:“谁知到呢,现在中国到处都有着一股‘洋流’,让几乎是所有的人迷失了方向。这也怪不得别人,就怪他们自己。”

  杰利也是笑道:“连自己的方向都搞不清楚,的确是很可悲的……”

  话还未说完,我就凑到他的身边小声说道:“你别说了,他很反感这种问题……”

  杰利也很识趣的耸耸肩,扯开话题:“其实,我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请你做我们的向导,让我们充分了解广陵这座古城的一切。”

  唐尘凡无奈的笑了笑,说道:“我不是百度,不会什么都知道的。”

  杰利:“摆渡?不是不是,我们不坐船的。就是想请你为我们介绍一下这座古城,做我们这些天在这里游玩的向导而已。我们可以付给你报酬。”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美国人做事情似乎就是喜欢和金钱挂钩起来。但是,有些东西岂是区区金钱就能够打动的么?

  比如说唐尘凡的心,要是唐尘凡不高兴起来,别说是钱了,就算是国家主席的位置放在眼前,他也不会在乎的。

  唐尘凡拒绝道:“谢谢你们,我很喜欢为你们做这件事情,也喜欢这份轻松的差事。但是,我的的确确还有事,不能帮你们的忙。其实,在这座两千五百年的古城里面并不需要什么向导,只要自己的心境足够的高,就能够感受到那一种古城特有的韵味。一切,都在自己心中。别人再怎么说都是假的,自己感受到的才是真……”

  唐尘凡的话很深奥,我怕几个外国朋友听不懂。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就是,那杰利眨眨眼睛之后,竟然点点头说道:“很有哲理,我懂了。谢谢你——”

  “唐尘凡,你为什么不给他们当导游呢?你不是最喜欢给人家讲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传说么?”贾葵觉得很好奇,问道。

  的确如此,唐尘凡就是喜欢给人家讲自己家乡的历史传说。好像自己家乡有多了不起似的。虽然,我肯定我们的家乡广陵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我也很喜欢自己的家乡——因为它是一座古典与现代完美相结合的城市。

  但是,我还从来没在外人面前介绍过自己的家乡。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对自己的家乡了解不深,即便是其中有个别的人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也不会知道自己家乡的那些动人的传说的。用一句话说,就相当于“对牛弹琴”一般。

  因此,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之中。遇见外地的朋友,我都不太爱谈论自己的家乡。顶多是告诉他们我是广陵人而已。

  但是,唐尘凡就不一样了。每每认识一个外地的朋友,唐尘凡都喜欢向他们大肆介绍自己的家乡。那一个个传说故事,在他的嘴里说出来就好像是真的一般。不过,唐尘凡讲故事倒是真的很有一套。每个听过他介绍的人,都觉得广陵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纷纷都想来看一看。唐尘凡这样做,也算是从侧面宣传了自己的家乡吧。

  贾葵这句话一出,我也觉得很奇怪。以往那么爱给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唐尘凡,现在怎么在外国人面前就没劲儿了?不像以前那样侃侃而谈了。

  唐尘凡一摇折扇,说道:“我把米饭放到嘴里嚼过一番再给你吃,好不好吃?”

  我们都使劲儿的摇头:“不好吃。”

  唐尘凡白了我们一眼,说道:“那不就行了?想要感受古城的韵味,就叫他们自己去感受。他们都不是傻子,自然能够感受到是怎么回事!”

  说罢,他显得很生气的样子,径自一人走到前面的景点看风景去了。

  怎么小声对我说道:“唐尘凡这人很讨厌洋山口一郎,那些洋山口一郎非要请他当向导,这正是唐尘凡不愿意做的事情。呵呵,也算他们自认倒霉吧。”

  我点点头说道:“是的,那些外国朋友啊。可真是倒霉,遇见谁不好,偏偏碰见我们的唐尘凡——”

  “广陵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唐尘凡口中念着这句话,我们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我们来到了广陵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虹桥。听到这个名字,就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了某部仙侠小说中某门派中的奇景。不过,我们广陵的虹桥可不是像他那样的漫长,也不是建造在什么绝壁峡谷上面的。

  虹桥景色优美,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点江山,切磋诗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康熙年间王渔洋有一首:“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脍炙人口,就连乾隆皇帝也曾做诗赞赏过虹桥的景色。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桥揭开了她的盖头;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部长剧,是虹桥拉开了她的帷幕。”唐尘凡的话还在这里说着,我知道唐尘凡的意思。那无非就是指自己家乡的绝美。

  现在的虹桥,饱经历史的摧残,已经显得有几分古旧,但是却还是不失那一种韵味。其实,在整个广陵城中,这样的古迹数不胜数,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古迹越来越不和周围的景物相称。即便广陵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但也不行啊。周围都是崭新的建筑,但就这么几个破旧古迹,还是很显眼的。

  但是,广陵却从来没有拆除这些古迹。因为,这些都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象征。

  就好像是现在的虹桥一般,虽然周围全都是新建好的房屋什么的,但是,虹桥却绝对不会孤单。因为,有着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的城市在陪伴着她,还有women数百万的广陵市民在陪伴着她。我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这座虹桥会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倒塌,但那时候也怨不得别人了,毕竟——虹桥存在了太久的时候了。

  到那时候,不管广陵市政府会不会建造或者修复一座一模一样的虹桥,但却不是原来的那一座了。

  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谁都不好估计。走在这一作年代久远的古桥之上,我们似乎穿越了无尽的时空,回到了那一个久远的年代。随着那些名人雅士,感受着历史的变迁。

  唐尘凡的动作更加怪异,只见他伸出一只手,拂过那些古老的围栏,微闭着的眼睛好像很是享受的样子。我们问他干什么,他却示意我们小声:“嘘,你们难道没有听到那一种古老的气息么?这是一种古迹才会拥有的气息……”

  似乎,广陵和桥很有缘分。瘦西湖不仅仅有虹桥,还有最著名的——五亭桥。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广陵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广陵的五亭桥。

  《望江南五亭桥》中提到:广陵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

  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我们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着15个桥洞。这15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广陵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说是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广陵。”如果你能在中秋之夜来到广陵——这个中国月亮城。说不定就能领略到这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的绝妙奇境。

  站在五亭桥上向东看,远处的湖光水色就是一幅典型的江南山水图景。而桥东面这座四面环水的建筑,叫做凫庄。凫庄建于1921年,因为形状类似浮于水面的野鸭而得名。它的整体建筑紧凑得体,有效地烘托映衬了五亭桥和白塔,成为瘦西湖上不可缺少的一处点缀。

  一到此处,我们就感到遗憾。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白天,要是晚上在这里游玩的话,倒是有可能看到那传说中的“十五个月亮”的奇景了。我不知道那究竟是怎样一种奇妙的景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五亭桥上,我们静静地看着湖水里面游过的画舫。画舫之上,坐着的是成群结队的游人。那些游人三三两两,在画舫之中嬉戏玩耍,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看着他们的样子,我们的心情也是格外地放松。此时,五亭桥上面有一些工作人员静静地坐着,他们或弹古筝或拉着二胡,古韵流长,在这五亭桥上回荡着,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然而,就在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我们却突然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那是一种燥热的神气波动,和这时候的景色很不协调。我们所有的人,除了贾葵之外都感觉到了。当下,大家都微微的锁起眉头。要知道,这里可是在人流如潮的风景区,再加上着了还是广陵最出名的瘦西湖。要是在这里和那个神秘人动手起来的话,还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呢!

  我们是怎么感觉到那种气息的呢?现在正是五一长假,也是春暖花开的日子。虽然说春天到了,天气回暖。但是,处于江南的广陵却还不是十分的炎热。相反,这时候正是春游的好时节。本来,在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一般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应该感觉到一丝丝的清爽的气息。但是,我们却突然感觉到了一丝不合群的气息。那种气息,就好像是酷暑的闷热一般,从不知名的地方传来,涌进我们每一个人的体内。

  那感觉很是难受,怎么说呢?就好像是宜人的温度之中突然出现了一股热流。这股热流就像是炎热夏天仪的暖空气一样,竟然很奇特的贴着地面流来,让人感觉到很难受!

  自然界中的气流是不可能这样子流动的,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修行人的法力!

  我感觉到这股气流像我们袭来之后,为之一震。第一,这里可是在人流如潮的景点啊,要是在这里动手的话,那些常人肯定会受到影响。第二,我们这里可是有逍遥子这样的修行界前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赶在我们面前做出这样的事来?

  这肯定不是一般的修行人,因为一般的修行人都知道不能够在闹市施法的这一戒律。要是真的动起手来,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明显。再看看周围的游客,他们明显都觉得这里的气愤不对劲。怎么不对劲呢,他们都觉得这里一下子变热了许多。然后,就觉得心神不宁,就想要离开。我们混在人群之中,尽量不要显得多么异常,但也觉得很难受。毕竟,我们现在也没什么办法啊。

  “萧瑶姐,现在怎么办?”我在神念之中问道。

  这一道神念发出,不仅仅是针对萧瑶姐一人而言,而是在场的修行人都听到了。在场的修行人都是一些比我神通广大的前辈,我想他们一定知道有什么化解的办法。

  萧瑶姐还没说话,唐尘凡就抢先道:“这人就是故意引我们出去的,我们不动声色,与他斗法!你们都别来,让我和他玩玩!”

  既然唐尘凡这样说了,那我们也都不好说些什么。萧瑶姐劝道:“那好,你小心一点,注意不要玩得过火了。别伤着常人。”

  唐尘凡点点头,说道:“这些我自然是知道的了,毕竟我有这方面的经验嘛。”

  这句话刚刚说完,就看见唐尘凡忽然踏出一种很奇怪的步伐。我看着唐尘凡的这种走路姿势,就好像是电视上面那些巫师在跳大神一般。不过,这却比跳大神好看多了。因为,唐尘凡这是在不动神色之间跳出的步伐,不仔细看还真的看不出来。

  本来,周围的人心神都已经被那种奇异的气息给迷惑了,一个个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神不宁。这一点,单单从周围人的脸色以及此时奏出的琴音之中就可以感觉到。

  但是,唐尘凡一出手之后,现在的场面就变了。只见,一股清凉的气息不知道从何袭来,竟然渐渐地把那一股热流给压了回去!

  热流一旦被压了回去,那些人心中的烦躁自然就有所好转。我们一路向前走着,竟然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传说中的二十四桥!

  所谓二十四桥,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十四座桥梁。而真正意义上的二十四桥究竟是什么,究竟在哪里,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了。

  杜牧《寄广陵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谓二十四座桥。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南桥、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园桥、万岁桥、青园桥、参佐桥、山光桥等二十四座桥,后水道逐渐淤没。宋元佑时仅存小市、广济、开明、通泗、太平、万岁诸桥。现在仅有开明桥、通泗桥的地名,桥已不存。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桥名“二十四”,或称二十四桥据李斗《广陵画舫录》录十五:“二十四桥即吴桥砖家,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红药桥之名出自姜夔《广陵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吴桥砖家在广陵西郊。梁羽生采用此说,所写广陵竹西巷谷啸风家就在此桥附近现在我们所看见的“二十四桥”。

  我们是追随着这种奇异的感觉一路到这里的,之前其实已经游览过二十四桥了。现在,要是有人注意到我们的话,就能够看到一幕很奇妙的场景。那就是,几个年轻人不好好游览,竟然一路低着头走过。不过,好在这里的人比较多,没什么人注意到我们。

  广陵新近修复了二十四桥景区,它由玲珑花界、熙春台、单孔石拱桥及望春楼四部分组成。其中,石拱桥呈玉带状,长24米,宽2.4米,24根玉石栏杆围以两侧。看来,这一新建景区是采用桥名“二十四”之说了。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不过,我们到这里,并没有看到明月夜,教吹箫的玉人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五亭桥西,即二十四桥之所在。

  单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广陵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广陵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广陵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在二十四桥景区,唐尘凡更换了斗法的方式。我们在明处,而那个不知名的对手却是躲在暗处,我们是看不见他在哪里的。就连萧瑶姐这样的修行高人,凭借自己的神识,一时间竟然也无法找出那家伙的具体位置。那人的修为要么就是在我们之上,要么就是身怀什么能够隐藏行迹的法宝。否则的话,萧瑶姐是肯定不会发现不了他的。我想,前者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是他的修为真的在我们之上的话,唐尘凡早就被打败了。因为,唐尘凡也算是一位修行高人吧。据说,唐尘凡能够和蜀山派掌门打个旗鼓相当,其修为可想而知的高。而那个人即便是在强大,也不会强大到哪里去吧。

  这样想着,我们就更加下决心要把那家伙找出来了。

  现在加入斗法的已经不仅仅是唐尘凡一个人了,就连周梦、倾城和萧瑶姐也开始斗法。我本来也准备加入的,但是萧瑶姐对我说道:“你的修行尚浅,还没有我们这么高的修为先别加入。否则的话,你会受苦的。”既然萧瑶姐不让我加入,那我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吧。反正,在这么多高人的围攻之下,我就不相信那家伙还能够逃脱!除非他真是属耗子的。

  现在,二十四桥上面的工作人员演奏起了一首悠扬的旋律,唐尘凡不再踏出那种怪异的步伐,而是静静地坐在桥上,看着湖光山色,眼神迷离不知道在想什么。唐尘凡坐在桥上,眼神虽然看着湖面出神,但是手却还没有闲着。只见他的手随着悠扬的二胡敲着节奏。一下一下,敲击在桥的栏杆上面。每敲一下,就有一股大力传来。那股力量很是强大,在我们感觉而来就好像是一股巨大的龙卷风一般让人害怕。但是,常人却是感觉不到的。

  这首曲子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自然就是我们广陵市的诗市歌——《茉莉花》。这首歌,很多人都听过,唱遍大江南北。

  起源于江苏广陵、六合、安徽滁州天长一带的民间歌曲,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将采自于苏皖一带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苏皖一带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一直到2003年,这首歌曲,终于被广陵市政府定为我们广陵市的市歌。

  按道理来说在,这首歌曲应该使用我们广陵方言来演唱,这样才会唱出最佳的效果。但是,瘦西湖里面还是有不少外地的游客。因此,工作人员为了外地游客着想,就用的普通话来演唱的。普通话演唱的歌曲,虽然很好懂,但是我们却是觉得少了那一种韵味。不过,唐尘凡嘴里哼的却是正宗的广陵方言版的《茉莉花》。

  唐尘凡当然不是在纯粹的唱歌,而是在和那位神秘的高手斗法。

  那神秘的高手也利用音乐响唐尘凡发出进攻。只听见悠扬的二胡曲中突然传来一声略微刺耳好似古筝的声音。不过在,这声音却是比古筝的声音难听多了。古筝的声音,不同的演奏方式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当然,古筝也是能够弹奏出这样的效果的,但却不会有人这样弹。怎么形容呢?这种声音就好比是公鸭嗓子,那样的难听与刺耳。古筝造型优雅,我常常把它与君子联想到一起。而这个神秘高手弹奏的乐器的声音就好像是一个衣冠楚楚的君子随地吐痰一般,做出了一些不合身份的事情!

  最要命的是,这怪异的乐器之声并不是仅仅只有我们修行人才能够听得到,在场的人都听到了。这声音一出,那优美的二胡乐曲就停住了,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在这里捣乱。

  周围的游人纷纷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二胡曲为什么停下来。也没有人知道刚才那一声怪异的琴声是从哪里传来的。二十四桥上面坐着不少艺人,但是却没有弹古筝的。都是清一色的二胡,因此,这声音不可能是桥上的人发出的。虽然在有些人看来这些靠拨动“弦”来演奏乐曲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差不多,但是行家还是听得出来的。

  我的眉头一皱,在脑海之中飞快的搜寻着自己的记忆,想找到与之相关的乐器。但是,就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此时,萧瑶姐来给我扫盲了:“这不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乐器,是山口一郎的‘三味线’。”

  我疑惑道:“三味线?那是什么东西。”

  萧瑶姐说道:“所谓三味线,就是盗版的我们中国的三弦。大约成形于15世纪左右。中国的传统乐器三弦经过琉球王国,现在的冲绳,产生了早期的冲绳‘三线’,之后传到日本本土,逐渐融合成形。而早期的冲绳三线又受本土三味线的影响被改良成现在的冲绳三线。最初日本三弦改造于长禄年间融合加入了从琉球舶来的中国三弦乐。而在日本最起始用鼓槌弹奏这个乐器的是弹琵琶的盲人。后来他们发现这种乐器不论哪种旋律和节奏都用得到,就很快地受到乐师们的关注,成为了日本音乐的大力发展的动力。于是三味线开始运用人偶戏——傀儡娃娃之中,成为当时乐师们维持生计的重要工具。三味弦自诞生伊始就一直流行民间,随着贵族社会的崩溃和庶民文化的勃兴,三味弦当仁不让地与琴并称为‘日本乐器之王’。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日本民俗艺能,地歌,筝曲界习惯称之为三线,但作为乐器,被分为细杆,中杆和粗杆三大类。其外观,技能都大致相同,只是在具体构造的细微处还有演奏音域有明显的区别。粗杆会发出强而大的乐声,细杆则发出十分细腻的乐声。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日本舞蹈、戏曲中代表性的伴奏乐器。多达三十几人的连奏合唱的‘长歌’更显示出三味弦在日本人生活中的不凡地位。”

  竟然出手的是一个山口一郎!我心中的怒火顿时被点燃了,要知道,山口一郎的音乐可是完全抄袭的我们中国啊。在我们面前谈这些古典音乐,不是班门弄斧么?我敢肯定,在场的这些艺人,没有一个比他弹得差的。但是,山口一郎的琴声之中却是蕴含着无穷的法力,让那些艺人都无法弹琴。

  山口一郎,竟然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难道是欺负我们这里没有会乐器的人么?

  现在,所有的艺人都停止了演奏,场面变得有些尴尬。所有的人,包括那些艺人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吵闹的二十四桥上面竟然一时间安静了下来,只有那躲在不知名的某处的山口一郎依旧在用那名叫三味线的古怪乐器弹奏着《茉莉花》。不得不承认,山口一郎的乐器弹奏出来的《茉莉花》就是难听,还不如外国人的那首萨克斯吹奏的同名乐曲呢。

  我气不打一处来,小声说道:“现在怎么办,难道就让唐尘凡一个人在那里对付山口一郎么?”

继续阅读:第五十章夺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逆天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