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离开中国前,曾在一户大户人家帮佣,那位大户人家有许多门客,他们吟诗作画,弹琴,下棋,风度儒雅,通达礼仪。
远离故土的他,把这些见闻讲给李丝特听,李丝特充满向往,他想成为通晓琴棋书画的人。
华文学校只开办小学,所有的中学都是英文教学,不开汉语课程,李丝特的汉语学习,就这样停了下来。
他去唐人街,想寻找说汉语的环境,无奈,只能听到广东话,潮州话。
李丝特把小学的课本保管好,有时间,就拿出来温习。他心里有一个故乡,有一枚东方的月亮,一个讲汉语的地方。
生活异常艰苦,家里经济依然窘迫。课余时间,李丝特到富人区,找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其中,给花园松土,除草,剪枝,是他做得最多的。
蓝天白云,艳阳当空,一位黑头发的少年,伴随着除草机的嘈杂声,一边背数理化公式,一边在花园里忙碌着。他用花锄松土,洒上肥料,再用泥土把肥料盖好。
忙完这一家,又赶到另一家的花园。一位高高的男人站在那里,告诉他,树木的枝条有些密集了,示意他修剪。
李丝特抹抹脸上的汗水,嗓子干渴得几乎冒烟,太阳照在脸上,火辣辣的,好痛。
花园修剪好,天已经黑了。
他一路小跑,回到家里。
拉开冰箱,拿出一块冰冻的糕点,热好,就是他的晚餐了。
李三和雷丝所在的工厂经常要加班。
每逢星期天,他们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
雷丝在家做卫生,洗衣服。
李三带着李丝特去唐人街,采购食品。唐人街低矮,光线昏暗,气味难闻。但这里价格便宜,可以采购到中餐的食材。李三他们每周都去,每次都采购满满一大袋。
食品采购回来后。雷丝到厨房里忙碌开来,她一边煮汤,一边做糕点。李丝特在旁边帮忙,洗洗刷刷,忙个不停。汤好了,他把摊凉的汤,分装到小杯里,盖好,冻在冰箱里。香喷喷的糕点出炉了,雷丝叫他分成每人每餐一份,冻在冰箱里。
这是他们一家一周的食物。
忙完了,雷丝终于可以坐一会了。
李丝特说,妈妈辛苦了,他帮雷丝捶着背。
雷丝叫李丝特也歇一会。
李丝特营养不足,比同龄的孩子要矮,要瘦,雷丝看着,既心疼,又无奈。
李丝特觉得,雷丝和李三对他的疼爱,让他感到格外幸福,喝白开水都是甜的。
他们一家人围在饭桌前,有说有笑,李三讲工厂发生的事,讲遥远的家乡,雷丝唱着歌,李丝特讲学校的趣事,说他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最开心是过中国年的时候,唐人街售卖中国的糖果,年糕,大红的纸上写着金色的祝福语,还有红色的中国结,和大大的福字。
雷丝给李丝特准备了新衣服,李丝特他给她和李三磕头,说祝福的话,从他们手上领红包。
别的孩子,会把红包拿去买好玩的,好吃的,李丝特把钱攒起来,想攒多一些,把书店里的百科全书买回家。
他们一家,就这样,相亲相爱。为了生存,不停地忙着。
李三有一个梦想,有生之年,带雷丝和李丝特回故乡,让李丝特认主归宗。
他的梦想,得到了雷丝的响应,雷丝态度很积极,她很想去看看神秘的中国,李丝特也充满了期待。
不是每一个梦都可以圆,不是每一个希望,都可以实现。
一场大火,碾碎了李三一家回乡之梦。
李三和雷丝工作的车间,堆满了易燃易爆的材料,电线如蜘蛛网般,拉得很乱,那天,电线短路,火花引燃了堆放的材料。
工人们争先恐后逃出车间,李三关好电闸,也逃了出去,他边逃,边大声呼喊雷丝的名字,没有回音,他在人群中也找不到雷丝。他不顾人们的阻止,冲进火海,返回车间,找到晕倒在地的雷丝,抱起她,往车间外飞快地跑,快要到大门口时,轰隆一声,屋顶倒塌了,将他和雷丝埋在火海中。
工友们凑了点钱,把李三和雷丝草草安葬了,然后四散到其他地方找工做。
李丝特坐在房间的角落,看着空荡荡的家,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饭,也没有睡觉。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不到 14 岁的他,接近崩溃边缘。他站起来,在房间里游魂似地走着。他打开李三的手提箱,里面有一张他们一家人的合影,他握着相片,坐在地上。四周漆黑一团,风呼呼地吹着。从窗外看去,几只流浪狗在街上晃荡,它们在垃圾箱里翻找食物,然后为了争抢一条骨头,开始打架。
李丝特垂下头,握着相片的手,放了下来,正好碰到李三装在箱子里的那袋泥土上。他觉得,有一股力量在胸中升腾,他想起李三的梦想,要带他回故乡,认祖归宗。那袋泥土旁边,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李三故乡的地址。
李丝特把泥土抱在怀里。
爬回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梦里,他回到了李三的故乡,小桥流水,人家,他拿着李三的纸条,挨家挨户询问。
这时,一阵敲门声,把他惊醒。
今天,是交房租的日子,房东来收房租了。
李丝特拉开抽屉,拿出自己攒了很久,准备买书的钱,交给房东。
房东摇摇头说,你先留下,我看你关在房间里不出来,过来看看,你父母的事,我知道了。
房东有位同乡,在城里开中餐馆,厨房里需要杂工。
李丝特曾经帮房东打扫过卫生,这位父母双亡的小孩子,激起了房东的怜悯之心,他想推荐李丝特去那家餐馆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