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顺和王伯进了孩子们的屋子,见孩子们都在纠结着。
朱顺笑了笑,打趣道:“你们有什么舍不得的,等咱们公子要是娶了人家小姐,你们不就回来了嘛!”
王伯轻声斥道:“不得胡说!人家小姐的清誉!”
朱顺撇嘴道:“哪里是胡说嘛,咱们公子不就是这想法么。让她们三个过去,时时注意着小姐的动向,也好给公子报个信什么的,也省得公子两眼一抹黑,对人家小姐一无所知不是!”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公子是这等用心!
当即三个姑娘便不再纠结了,很是英勇地挺身说到:“我们愿意去,愿意为大人去看着小姐!”
王伯一脸无奈,纠正道:“不是看着小姐,是……”组织了半晌的言语,这才委婉道,“公子是希望多了解小姐一些,万一小姐有什么难处,公子也好及时帮忙不是。呵呵!”
朱顺撇嘴,这不是看着是什么?自家公子向来不做无用功,什么事情到他手里都能被利用一把。自家公子好没脸,连奸细这一招都用上了!
不过,朱顺也只是心中腹诽,可没敢说出来拆自家公子的台,否则真会不给饭吃的!他见事情已经在自己的“开导”下解决了,很是满意地骑马走了。
连璧和成丰的一纸奏折快马赶在了范鹏的前面被送进了京城。
兵部尚书府,兵部尚书吴庸喝着茶,看着堂下的歌舞,日子过的好不惬意。
这大宏朝的兵部尚书是个好职位,如今天下太平,根本没有兵祸,也只是些日常的琐事。那些都不是事儿,如今朝里又不缺银子,什么事情都好办的很。
吴庸听得正兴起时,管家进来禀报:“老爷,从边州来了一匹快马,说是有军情向您汇报。小人问了一句,说是边州宣慰司和知州一同给老爷送来密信,十万火急。”
吴庸当即坐直了身子,脸色一变,“你说什么?边州来的?”自己不会这么倒霉吧,平安了百多年,到了自己这儿便出事了?
“正是!”管家看了一眼吴庸的脸色,很是小心地回话道。
吴庸挥退了歌舞,沉声说道:“快把人叫进来。”
待他看完了手中的密信,复又瘫软在了椅子上。
一语成谶,竟然真的出事了!
实际上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又没打起来,自己这方又事先获悉了对方的意图,什么损失都没有!
奈何吴庸在这位子上无所事事惯了,他这兵部尚书经验还十分浅淡,这猛然间来了这样一出,不由多了几分沉重。
吴庸看着密信和手中的折子好半晌,抹掉了脸上的冷汗,最终下了决定,“去把老爷我的官服准备好,我要进宫面圣。”
永康帝被人从爱妃的屋子里叫了回来,眼光很是不善地看着下首战战兢兢的吴庸。如今自己的这位兵部尚书除了被几家皇子的外家拉拢拉拢,没什么大事可做。他可不认为这位兵部尚书是来向自己表忠心的。
永康帝沉声问道:“如此时刻进宫,爱卿何事?”
吴庸了然皇帝的话中的深意,那意思是说:你最好有事,要是无关紧要,有你好看!他俯首跪在殿中,惶恐道:“微臣刚刚收到密报,北疆有人企图对我边州不利,这是边州宣慰司和知州给陛下的奏折。”
永康帝听了这话,脸色更沉了。
小黄门从吴庸手中接过奏折呈给了永康帝。
永康帝看毕,啪地一声拍在了案上,怒道:“岂有此理!”
吴庸人如其名,很是没用的一个人,在尚书的位子上碌碌无为了十来年,也没学会揣度圣意。
如今这一句“岂有此理”,他不知道皇帝是说的雍朝人,还是说的那位吃饱了撑的跑去边州耍威风的侯府世子,所以,他很明智地没说话。
永康帝思索半晌,要说以此事和雍朝闹起来,有些小题大做,毕竟只是几个“商人”的一面之词,雍朝要是翻脸不认人,自己这方倒是弄个没脸;但是就此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到底心有不甘!
两朝交好百年,那位雍朝的老王上已是垂垂老矣,断没有这份雄心壮志的,但是他那几个儿子可就不好说了!警告是必然的,我大宏朝也不是任你随便觊觎的!
永康帝看着跪在地上的兵部尚书,沉声问道:“爱卿既然明了此事,可有良策?”
吴庸心中“嘎登”一下,顿时脸上的汗就冒了出来,想了片刻,说到:“微臣觉得,应该对边州增兵,一是防患未然,二是震慑对方;还、还应该奖励边州知州成丰和宣慰使连璧,当然还有定远将军祁霄。是当初陛下慧眼识珠,把祁霄派到了边州,这才及时的发现了贼人的意图。吾皇万岁,吾皇英明!”
永康帝倒是对这位兵部尚书刮目相看了,就这番措辞,也算是应对得体了。还算不是昏聩到家,就是没说到点子上!“还有呢?”
还有?还奖励谁?吴庸咽了口唾沫缓解了下自己的紧张,颇有些犹豫地说道:“还、还应该抚慰侯府世子范鹏,毕竟、毕竟是侯府世子以身犯险,也算是……”为国捐“躯”了!
永康帝知道这位也就是这点水平,也未再要求他说出子丑寅卯来,只是吩咐道:“向边州先派兵三万,你这兵部尚书正是到了紧要时刻,务须恪尽职守才是。”
“是,微臣这就去办,派兵三万边州,后续的器械粮草微臣定会安排妥当的,必不负皇恩浩荡!”
“嗯,下去吧。”永康帝敲打完吴庸后便把这位请出去了。他还有正事要办,没空听这些子虚伪的谎话。
吴庸出了正德殿,才舒了一口气,觉得自己重新活了过来。自己这是因祸得福,得了陛下的青眼了?
永康帝对一旁的黄门说到:“去把礼部尚书给我叫过来。”
黄门应声而去。
半个时辰之后,礼部尚书抹着脑门子的汗,进了正德殿。
永康帝对着礼部尚书吩咐道:“给雍朝的老王上修一封国书,就说如果雍朝没法子养活他的子民,咱们大宏朝看在两国百年友好的份上,还是愿意帮扶一二的;两国往来经商是好事,但是有人藉此生事,我宏朝也愿意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