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新项目邀约(一)
纳兰2017-09-16 07:003,300

  第二天一大早黎小萌刚下楼梯就听见她妈用高八度的声音在厨房里指挥小梅做早餐,她跑进厨房一看,中岛台上摆着大大小小十几个碗,她妈正在指导小梅如何做一碗正宗的云南小锅米线。

  “米线要冷水入锅,对,就这样,水要多,等水开了,米线自然会慢慢软进锅里。然后盖上锅盖中火烧两分钟,再焖八分钟,煮熟后用凉开水冲一下,放一边晾干。接着炒大蒜肉糜,半熟时候加入雪菜、韭菜和绿豆芽,再放点干辣椒,翻炒至蔬菜断生。将一半菜从锅里取出来,另一半加水煮开,然后加入米线,再煮开加生抽调味。最后出锅分装到碗里再将刚才那一半的菜分布到米线上。”黎妈妈站在灶台边上啧啧赞道:“这锅挺不错的,用来煮米线正好。”

  小梅比划手语,黎妈妈没看懂,黎小萌解释道:“妈,这锅是专门用来煮意大利面的。”

  黎小萌指着厨房里的这些锅碗瓢盆告诉她妈说:“您别看苏立文平时不下厨,但她很喜欢收集厨房里的各式工具、小电器和锅碗瓢盆,她把收集厨房用品当成一种兴趣爱好,像收藏艺术品一样攒起来当装饰品。所以,她收集的一般都是比较经典的品牌,并且同一种类型的产品还会不厌其烦的收集好几个品牌,单是铸铁锅就收藏了法国的Staub、Le Creuset,芬兰的iittala,意大利的Sambonet,日本的Vermicular和美国的Lodge等好几个品牌,而且同一品牌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也有好几个。而蒸锅、炒锅、煮锅、铜锅、平底锅、搪瓷锅什么的就更加别提了,所以整间厨房看起来琳琅满目,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这是要开店卖厨具呢。”

  黎妈妈看着这一屋子的厨具、锅具啧啧称奇:“买这么多锅干嘛使的?用得过来吗?”

  “这你就不懂了,人家苏立文是设计师,喜欢用美器配美食,这才是吃货的至高境界。”黎小萌上前帮小梅一起把米线搬到餐桌上。

  其他人闻着香味陆续下楼来了,发现餐桌上的云南小锅米线,一个个口水掉得有三尺长,大家纷纷对黎妈妈表示了感谢,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就连平时吃东西挑剔做作的吴佳佳也不多言语,安静的吃自己那份,只是悄悄把米线里的肉糜用勺子挑出来,放到小碟子里。

  饭后大家上班的上班,约人的约人,买菜的买菜,逛街的逛街,各自忙活自己的事去了。

  苏立文上午约了黎小萌的同事方博在位于北四环边上一处类似798的老工业厂房区见面,这片区域原是热电厂的厂区,如今因为环保问题工厂已经搬到大兴区去了,留下这块空置的厂区。虽然地理位置好,地价又值钱,但地是国家的,国企没有权利擅自开发,也没有钱投入改造,所以就想模仿798靠出租厂房,改造成文创产业园区来增加租金收入。

  苏立文在厂区大门口等了约摸五分钟,迎面过来一个素面朝天、打扮朴素,年纪约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她见到苏立文就上前打招呼:“你是苏立文?”

  “我是,”苏立文笑了笑说:“你是方博吧?”

  “是的,你好。”方博点点头,伸手跟苏立文握了握。

  苏立文一直以为从事传媒行业的人都像黎小萌那样装扮时尚,经常出入高档场合,但看这个方博好像不太一样。

  “我还约了两个人过来,是我们一直有合作的小视频团队的负责人。”方博看了看手表:“应该快到了。”

  苏立文跟方博聊了几句,得知她是在澳洲念的传媒,回国后在香港的电视台干过一阵子,后来跳槽到现在这家视频网站,她已经结婚了,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方博跟黎小萌同岁,不过明显比黎小萌看起来要显老,不知道是不是带孩子比较辛苦,很多职业女性不但要赚钱养家还要兼顾家庭,照顾孩子和老人,想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难度确实很大。

  苏立文跟方博等了大约一刻钟,两位视频团队的负责人终于到了,一男一女两个人,男的明显还是个孩子,刚大学毕业的样子,女的看起来比较成熟,但那张脸似乎有些整容过度,看起来就跟时下流行的网红脸一般无二。方博替大家互相作了介绍,果然那男孩刚大学毕业,跟几个同学合伙做搞笑视频、企业宣传视频之类的项目,女的之前在网络媒体工作,后来觉得时机成熟就伙同几个同事出来创业做了小视频公司,刚拿到了A轮投资。

  方博给厂区里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很快就下来一男一女两个人,一般长期在国企工作的人身上或多或少会带有国企的烙印,比如说话方式和穿着打扮,他们说话的语气语调都很像公务员,总给人说空话的感觉,不过跟从事政治工作的人比又相对实诚一些,穿着通常都有些土气,据他们说工资收入不高,反正吃大锅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两位负责人带着苏立文她们一行四人在园区里转了一圈,很显然这里还没正式开发,园区不大,比798小多了,十几栋办公楼和厂房集中分布在一条主路两侧,而且不同于798四面都有出入口的是,这片园区只有一个出入口,恰好就在四环高架下面,厂区内空地并不多,苏立文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将来停车位会是一大麻烦。

  “已经有好几家视频网站来同我们谈合作了。”那位男的负责人一边指着这些空置的办公楼和厂房给她们看,一边说:“我们这里跟798不同的地方就是,所有建筑的外立面改造由我们园区自己负责设计,你们租下的楼内部可以自己决定怎么改。”

  “外立面已经有改造方案了吗?”苏立文好奇问了句。

  “有了。”男负责人转头对女负责人说:“小王,设计院的图发过来了吗?”

  “发过来了。”女负责人对苏立文说:“等下去我们办公室坐坐,我给您看一下图。”

  “好的,谢谢。” 苏立文对她笑了笑。

  女负责人看起来年纪并不大,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人很瘦,皮肤皱巴巴的,两侧脸颊上长满了痘痘,整个人看起来老气横秋的。她听方博说苏立文是建筑师便对她说:“您是在哪家设计院工作?”

  “我之前在一家瑞士的建筑事务所工作,现在出来自己做工作室。”苏立文据实相告。

  “哦,你好厉害。”女负责人啧啧赞叹:“你看起来年纪好像也不大。”

  苏立文笑了:“我已经三十多了,工作也十年了。”

  “真的!”女负责人惊讶的睁大了双眼:“不像,你看起来最多二十八九岁。”

  苏立文客气的说了声:“谢谢。”

  “其实我之前也是在设计院工作的。”女负责人喃喃说道:“就是太辛苦了,没日没夜加班。”

  对于这点苏立文深有感触,刚回国那阵子她就是在设计院里办公,刚开始她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每张桌子下面都有一张折叠床,后来听他们介绍说因为经常要加班熬夜,如果工作太晚索性就直接睡在办公室里,再者中午休息两小时还可以补个觉。在设计院里工作的人不管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还是普通大学出来的,最终的结局都是沦为人肉画图机器,他们画图的手法特别快,右手鼠标,左手键盘,画图不需要思考,快捷键噼噼啪啪输入,苏立文画一张图的功夫他们大概能画上十几张,当时她就想,要是不在境外事务所工作,估计她进了设计院只能当垫底的。她画图不快,是因为要同时思考方案,而且斯蒂夫说了,宁可慢不可错,所以老外们画图都这样慢悠悠的,基本上他们干一个月的活,国内设计院的人一个礼拜就能干完。

  “所以你从设计院出来了。”苏立文认同道:“建筑这行对女孩子来说确实是太辛苦。”

  “可为什么你的皮肤看起来这么好,完全不像做建筑的?”女负责人掩嘴笑。

  苏立文坦率的说:“我基本不熬夜,每天按时睡觉,早睡早起,早上头脑最清醒,工作效率也高,所以通常我都在早上做方案。”

  女负责人羡慕的说:“像你这样最好了,我以前经常白天犯困,晚上熬夜,对身体也不好。”

  “但你现在不需要熬夜了不是吗?”

  “是的,现在好多了,我是去年从设计院出来的,正好这里要改造厂区,就托关系进来了。”女负责人高兴的说:“我现在已经不用熬夜了,每天工作也轻松,虽然收入比以前少,但压力也小,感觉生活比以前开心多了。”

  两人说着话的功夫已经到了方博她们公司看中的那两栋楼前了,这两栋楼一栋是四层的办公楼,还有一栋是机械厂房。两栋楼成直角排列,位于主路的尽头,楼前恰好有一大片空地。他们一行人一起走进那栋厂房楼内,从外面看这楼大约有三层高,内部其实是通间,没有任何隔断夹层,房子盖得比较结实。楼体平面窄长,南北开窗,窗户很高,采光非常好。这里原是用来装载运输器械的,顶部还留着桁架轨道和铁链吊钩,随处都能看见机械工业的遗迹。

继续阅读:第三十三章:新项目邀约(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单身女郎公寓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