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可有办法替朕巩固这大宋的江山?”赵构问向秦桧。
秦桧回答:“老臣以为,现在应当令岳飞等人班师回朝,先阻止其迎回二宗再行其他办法。”
赵构点头表示认可,“此事交由你去办。”
“老臣遵旨。”
绍兴十年七月十八日,正当张宪同高领等人奔向开封时,却在半途中接到了朝廷下达的班师诏书,命他们即刻领兵还朝。与此同时,岳飞也同样接到了来自朝廷责令他即刻班师回朝的诏书。
众人在接到皇帝诏书的时候,都是一惊,胜利就在眼前,金兵已经不能再抵抗,此乃战争的最为关键时刻,怎能在此时班师回朝?那之前牺牲的将士们不是白白牺牲了!
高领在见到诏书的一刻大呼出来:“这个时候朝廷怎会下令命你班师回朝?”
张宪也是愤恨不已,“我马上派人去告诉元帅!”
岳飞在接到诏书后,直接写了上书命人送回朝廷:“金虏屡经败衄,锐气沮丧。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在上书送回朝廷的时候,岳飞仍旧下令继续前进。
两日后,岳飞的上书送至朝廷,赵构极其不悦,直接下了金牌命令岳飞即刻回朝,到临安面圣。
皇帝发的第一道圣旨,称:“今大宋已和大金议和,边境无事,即着尔岳飞带领全军立刻回兵进京,加封官职。三军有功将士俱有升赏,钦此。”
拿到圣旨的岳飞,大惊又愤恨,让他放弃眼前的胜利,实在是难。当即,岳飞派兵速传各将聚集元帅府大厅议事。
岳飞的内心此时是复杂、矛盾、犹豫的。众将听到岳元帅读出圣旨的时候,皆是大惊,有将士当即反对:“元帅,这个时候了,我们怎么能撤兵呢!”
其余众人也是纷纷附和,说这个时候不能撤兵,可是皇帝的圣旨也是命令。
“元帅,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时候退兵就功亏一篑啊!”
岳飞犹豫着,正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大声报告:“皇上金牌到!”
岳飞率众将赶忙出来,报信的口气变了:“命你带军即刻进京,不得迟缓!见金牌如见朕面,立刻照办!”
这语气听来,不容商量。
岳飞心中已经隐约有了怒气。
马上,“皇上第二道金牌到!”
“皇上第三道金牌到!”
“皇上第四道金牌到!”
···
“皇上第七道金牌到!”“命你带军即刻进京,不得延误!再不火速返京即作叛逆论处!”
“皇上第八道金牌到!”“命你速即起身,若再迟延即是违逆圣旨,立斩不赦。”
此时的这种情况,已经是不得不回了。
岳飞悲愤交加,痛心疾首地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接到金牌,岳飞只得下令全军撤退,马上回京。
接到命令的岳家军,每个也是悲愤交加,愤怒不已。可是他们面对的是天子,再大的悲愤也只得化成无奈。
在岳飞下令全军整顿回京的同时,也传给张宪军队命令:撤退回京。张宪收到军令的时候高领、言瑜就在一旁,见张宪接到军令后整个人脸色都变得死灰,良久不语。
高领不安地问道:“张将军,元帅说什么?”
“撤退回京。”张宪费力地突出这四个字。
到最后,等来的竟然还是这个结果,高领摇头不解,“只差一步了,只差这最后一战了,为何这样死命回京?你们一撤退,这里的战场如何应对?金人必定会重振旗鼓继续南侵。”
张宪说:“诏令和元帅都只让我领兵回京,并未提及高将军,我们走后,这里就拜托给高将军了。”
高领痛心,“张将军···我马上上书,问皇上为何在这时要求退兵。”
张宪已经很失望,不再说什么。
皇帝的命令下的很急,很紧迫,张宪带领的军队整顿完毕后,去同岳飞汇合,然后南下去临安。
高领和言瑜站在原地,只能无奈地目送他们大军离开。在此之前,高领已经派人将自己的上书送去临安,他希望皇上能尽快看到自己的上书,给一个解释。
“父王!”完颜明有些慌张的跑到完颜宗弼面前。
“何事让你如此?”完颜宗弼问道。
完颜明用不可置信地语气陈述:“孩儿刚得到消息,岳飞退兵了!”
完颜宗弼眼角上挑,随即狂笑不止,边笑边说道:“明儿,我此前就对你说过,此战我们未必会输,看来天佑我大金。你去下令,我们马上去开封,我们要把失去的全夺回来,再南下带你取回皇帝头上那顶冠子。”
见父王如此开心,完颜明也是很感到高兴,他虽不明为何明明对方胜券在握却突然撤兵,但这对自己这边还是天大的好事,天助我也。“是,父王!孩儿预祝父王旗开得胜!”
“好好,去吧。”完颜宗弼立刻上书告知金国皇帝这里的动态。
没有了岳家军的坐镇,完颜宗弼进驻开封后,整顿军队,坐镇指挥,很快又夺回了被岳飞收复的河南地区。
那时,岳飞正在班师途中,听闻噩耗,悲怆不已:“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高领的上书如石沉大海,并无回音。而他当初率兵来支援的时候也只是带了几千兵马,难以抵挡完颜宗弼的十万大军。在最近的一次战争中,高领被金兵偷袭受了轻伤,在手下的将佐和言瑜的劝说下,不得已,高领才同意撤退返回平洛。
之前还信誓旦旦觉得战争很快会结束,还能为父母报仇的言瑜,自目送张宪军队离开后,对朝廷生出不满,突然觉得天空都昏暗了许多。
高领等人回到平洛时,陆旷亲自出来迎接。
岳飞被朝廷强力召回的事情他也知道了,非常不解地问高领:“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为何朝廷会在此时召回岳将军?你们不是已经打到朱仙镇了吗?”
高领提起这件事也是愤恨不已,“一天十二道金牌令召唤,任谁也抵挡不住,不能不从。真不知道咱们这位官家是如何打算,自岳将军走后金兵就连续发起反攻,把之前收复回来的城镇又重新夺了去,我带兵不多,也不足以与他们大军抗衡,真是功亏一篑,不甘心!”高领一拳打在了桌子上。
陆旷看向言瑜,言瑜只是点点头,表示高领说的就是事实,如此残酷。
高领继续说:“我早已上书皇帝,但至今无音信,我打算继续上书。”
陆旷说:“为今能帮将军的也只有上书抗争,希望皇帝早日醒悟,让将军回来,再创辉煌。”
希望是好的,但此后高领的上书一直未得到任何皇帝的回信,他甚至怀疑皇帝有没有看到自己的上书。
其实事实是,皇帝真的没有看到高领及其他大臣的上书,发出金牌令后皇帝就基本将奏折交给秦桧打理,经过秦桧挑选后,一部分奏折才会被送到皇帝手中。像高领那种上书反对岳飞被召回的奏折根本不会被送到皇帝手中,而是直接被销毁了。
绍兴十一年正月,完颜宗弼再度率军南侵,攻占了寿春等诸多城镇,到二月再攻下庐州。之前岳飞回朝面圣,请求朝廷解除他的军职,但没有被答应。皇帝眼见前方抵挡不住金兵的南侵势头,不得已继续派出岳飞支援淮西。
此前虽然朝廷派出张俊、韩世忠等将领抵抗,但由于张俊想包揽军功以及韩世忠等人的延迟抵抗等原因,等岳飞出发到前线的时候,已经是无力回天之势。
但在抵抗过程中,金兵也没有尝到多少好处,眼见也没有能力灭掉大宋,完颜宗弼派出使者出使大宋,表达希望议和的意愿。
朝廷中的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自是极力赞同,秦桧也一直游说皇帝接受议和。
夜里,完颜宗弼在书房写好一封书信,派人连夜秘密送到临安宰相府。宰相秦桧收到完颜宗弼的书信后,心中已有了计划,信上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在秦桧的授意下,朝廷中的大臣极力主张接受议和,秦桧在对皇帝讲出议和利于国泰民安的好处,最终皇帝想通,同意议和,并下令解除岳飞、韩世忠、张俊的兵权,令其们到枢密院供职。
不利的消息接连传到平洛,被解除兵权后的岳飞又被万俟卨、罗汝楫弹劾,诬蔑他不积极援助淮西,逗留不进,还主张放弃楚州等罪,最终皇帝竟然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
令高领更加没想到的是,紧接着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竟然诬告张宪谋反,而且还牵连到了已经闲散在家的岳飞,随后岳飞、岳云、张宪均被关押进了大理寺。